分享

夏至带来的觉知

 醒知行悟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日更 第966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夏冬两季的中心是夏至和冬至,而春秋两季则是春分和秋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考究这个“至”,通常说,宾至如归,是到了的意思,还有说水至清则无鱼,是极致。
根据地理上的知识,夏至,太阳照射北回归线,之后开始南移,根据俗语“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明显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阴阳转化的节点,所以夏至、冬至的至此处应理解为极致。
既然是极致,为什么有出现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
夏至三庚便是伏,自夏至开始,根据中国干支纪年法,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就是入伏。通常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根据人体的感知,最热当属中伏,也就是夏至之后的一个月左右开始,持续10-20天,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在节气的含义和地理科学上夏天的极致,与人体所能感受的极致,前后差距大概30-40天。
透过夏至这个节令带来的的时间差,就更能够客观的看待,遇到的事情和状况,比如植物的浇水施肥和枝叶茂盛之间,有时间差,汽车的启动和高速行驶有时间差,一个人的埋头扎根和成果也有时间差,这样就可以培育强大的心力,更能够穿过那些只有投入却看不到反馈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