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重回井冈山,宾馆用茅台酒招待,主席卫士:按2.5元标准算

 君临天下100 2023-06-22 发布于湖北

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乘坐一辆银灰色的吉姆车,重回到阔别了38年的井冈山茨坪,在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住了下来。车队到达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当地千百盏灯火却都齐放光明,路上还有一些行人在散着步。

当时喇叭里播送的,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看着周围不一样的环境,再听了这首歌,毛泽东还没在车上就很是兴奋,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就已经停在灯火辉煌的宾馆门前。

因为这所宾馆才建成没多久,再加上是坐落在青松翠竹之中的,所以此时周围环境很是幽静而舒适。毛泽东下车后,环顾了四周之后,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 1000 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走入房间,发现里面有一张特别为毛泽东定制得又宽又长的木板床,床的一半放着被褥,一半则放好了从北京带过来的书,还搬来了毛泽东的吃饭的小方桌和办公的三斗桌,就连窗帘也都贴心地为主席换成了黑色。

毛泽东和随行人员长途跋涉,宾馆的工作人员也早就安排好了一桌晚宴,为了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第一天的饭桌上还特地摆上了茅台酒、米酒酿、水果、香烟这些,外加很多美味的菜肴。

但是看到这一画面,汪东兴却并不是很高兴和满意,立即就做出了纠正,批评起宾馆的工作人员,说:“不是说好了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每天两元五角钱伙食标准。一路上都没有喝酒,你们也将烟酒、水果都撤掉。主席的随行人员按每天一元五角的标准就餐,一分钱也不能多。”

后来的几天里他也是一再叮嘱: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

“带上我的竹拐杖, 重访井冈山”

1928年,毛泽东向组织上提交了一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报告之后,他和一行部队就驻扎在了这个山上,慢慢地,“井冈山”这一名称就传遍了祖国各地。

后来,毛泽东带领的红军在这个根据地里,不仅不伤害穷苦百姓,还帮助贫农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渐渐被当地民众们拥护,大家开始了一阵土地革命的热潮,很多有志青年也都纷纷来到了井冈山,报名加入红军的队伍中来。

他的这一路线,此前并没有在其他革命史的国家出现过,所以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的一个伟大开端。

毛泽东称赞井冈山:这里不仅有民众的拥护,而且地形也非常险要,对于井冈山这一路线,彭德怀也曾称赞过说:唯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岗旗帜新!因此,井冈山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充满深厚感情的地方,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曾多次表达自己想要再次回到井冈山的心愿。

但因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且祖国各地都有很多大问题需要解决,自己日常都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更不用说去外地故地重游了。所以这一心愿也就一直等到38年之后才实现。

有一天,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我老了,想去看看……”再加上当时国家已经基本恢复了基础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毛泽东去井冈山的心愿就越来越迫切了。

1965年5月,毛泽东的会见完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外事活动后,对胡志明说:“我要驱车千里,带上我的竹拐杖, 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很快,在安排好了一系列工作之后,毛泽东就一行人踏上了去江西的专列。

5月21日上午,毛泽东结束了在长沙的21天生活之后,就和汪东兴等人一起来到了江西。下午 1 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抵达阳三石车站。他从容地下了专列,当他出现在站台上时,周围的公安人员和站内的工作人员一下子认出是毛主席,尽管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但谁也没有声张。

毛泽东在站台上漫步,他活动了几下胳膊,又朝北边的小山丘看了几眼,仿佛在回忆自己当年在这一带发动起义的情景。随后他又坐上了吉姆轿车,这是一列车队,一行人一起驶向江西永新县。

期间车队驶上轮渡后,毛泽东坐在车内,被一个船工透过窗玻璃认出,船工当时高兴极了,轻声地叫了一声:“毛主席!”毛泽东朝他笑了笑,卫士马上朝船工示意,让他不要打扰毛主席。

但毛泽东见状,又对卫士摆了摆手,说:“不要紧。”船工的脸上立刻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5月21日下午,毛泽东的车队驶抵茶陵县,当晚他们就住在了茶陵县委招待所。晚饭后,毛泽东走出房间,在汪东兴等人陪同下,踏着落日的余辉,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边走边地交谈着,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毛泽东心里很是开心,对茶陵县委领导人说:“38年前,我们路过茶陵时很是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啊!” 因为只是路过一夜,所以汪东兴没有帮主席卸下那些装书的木箱子。但因为到了很晚的时候毛泽东毫无睡意,想要看书,所以就让人从箱子里拿出了《茶陵州志》来读,一直读到了凌晨3点。

一路上的“旧貌换新颜”

第二天,毛泽东离开茶陵县城,并驶入江西省永新县。毛泽东一行在永新吃了午饭后,他说:“这顿饭味道不错,比当年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永新对毛泽东来说,也是值得怀念的。30多年前,他经常带领红军到这里打游击,而他当时的革命伴侣——贺子珍,也是永新人。

午饭后,车队向宁冈进发,路过时毛泽东让车开慢一点,因为宁冈砻市是当时毛泽东与朱德在1928年会师的地方,毛泽东坐在车内,眼睛平视前方,一直认真地浏览着这里的风景,脸上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下午车队登上了海拔1343米高的黄洋界,72岁的毛泽东下车后,拄着拐杖观看当年哨口遗址。他抚摸着架在黄洋界哨口上的大炮说:“这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当时山上的3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3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炮筒被加热了,为第3发提供了打响的条件,所以前两发也有功劳。”

欣赏了一会风景之后,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于是大家准备直奔茨坪。 然而此时却突然发现吉姆车发动不起来了,检查一番后,发现是水箱开锅所导致的。但当时在山上并没有水源,于是吉姆车的司机就建议毛泽东坐另一辆。

但毛泽东却风趣地回他:“老赵,不要紧,既然是水开了,加点儿凉水降降温,很快就可开车嘛!我带来的饮水箱里有凉水,是准备路上喝的,你就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吧!”

司机也被逗笑了,便照着主席说的办,将毛泽东带的凉水全部倒进汽车箱,很快就重新发动了起来。

1965的茨坪,已经变成了一个山中美城。晚饭时,最后在汪东兴的指示下,还是改成了标准伙食四菜一汤,而且还都换成了小碟、小碗来装饭装菜。

确实都是一些家常便饭,辣椒、青菜那是不能少的,他还喜欢吃泥鳅、小鲫鱼。敬老院有一位老赤卫队员,知道当年的毛委员爱吃小竹笋,特地拔了一点送来。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高兴地说:“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等到主席吃完,服务员又将这些小碗用竹篮子提回了厨房。临走时,毛泽东也亲自特别交代了厨房的工作人员:四菜一汤的量不要多,够吃就行。

毛泽东在井冈山吃的菜肴,都是根据他日常的饮食习惯而定的。他喜欢吃辣椒,几乎每餐都少不了辣椒,素菜就会偏清淡一些,基本上是两荤两素,主要有小竹笋、苋菜、空心菜、鳝鱼、瘦肉等。当时时任江西省长的邵式平,还特意派他的厨师从南昌赶到井冈山,为毛泽东做了一道江西弋阳的地方菜——弋阳鸡。

这算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吃的最好的菜了,但当时毛泽东只是尝了几下,后来,这道“高档”菜也再没上过他的餐桌。

毛泽东在这里吃的最高兴的一餐,是吃到了井冈山的鱼那天,井冈山光荣敬老院里,几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人,在自己家的鱼塘里捞了一条大草鱼,并按井冈山的风味做了一道菜送给毛泽东吃,他吃过后非常高兴,还特意交代了服务员:“我吃菜从来是不过'河’,剩下来的不要倒掉,下餐我再吃。”

汪东兴期间曾有意问过毛泽东休息得怎么样,对饭菜有什么意见之类的问题,毛泽东都会回答说:“可以,休息得还好。这里现在气候适宜,不冷不热。”算是对这里的情况很是满意了。

第二天中午,毛泽东吃着饭时,忽然问起服务员:“这米是井冈山种的吗?现在井冈山还种不种红米?”服务员回答道:“种,还种红米。”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那以后每天给我做一顿红米饭吧。”

当时井冈山的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大家都住的是破草房,吃的就是红米饭、南瓜汤,自己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一开始还没有统一的服装;大多数人脚上穿的都是草鞋,甚至有的同志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

晚饭后,毛泽东散步到宾馆楼上,远远眺望了周围的夜景,接着他还下楼拄着竹拐杖攀登宾馆后面的小山。爬上山坡后,他高兴地举起手中的拐杖,寓意深长地说:“这东西是个好武器,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敌人。”

说完又自信地朝前走,但此时陪同人员却拦下了他:“主席,那边没有路,不能去了。”毛泽东听后,完全没想要停下自己的脚步,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

毛泽东实现了故地重游的期盼,亲眼目睹井冈山“”旧貌变新颜” 后,在宾馆以强烈的情愫,写下了两首宏篇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在井冈山停留的期间,毛泽东的情绪一直都非常好,经常会和人谈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一谈往往就是一两个小时。同时毛泽东把自己的工作时间也安排得十分紧凑,凌晨两三点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是来休假的,而是把工作相结合,不忘记同乡亲们询问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毛泽东还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们了解一些建设、水利情况、公路建设以及各项新建筑等等情况。听到了大家的介绍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

在这里,毛泽东也很是怀念袁文才和王佐两位革命烈士,并特意抽出时间,专门去接见了两位烈士的遗属。当毛泽东跟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见面时,周围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开始介绍,毛泽东就一眼认出来了,并叫了她一声“袁嫂子”,谢梅香的眼泪,在他这句话之后,也一下子“哗”地流出来了。

毛泽东见谢梅香哭,自己也忍不住跟着难过起来。当年他在闽西,听到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消息之后,很长时间心神都总是不安宁,他跟袁文才、王佐的感情是很深的,如今3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想起他们的时候,内心依然很复杂。

毛泽东紧紧地握着谢梅香那双颤抖的手,两人交谈了很时间,他的神情全程都十分凝重。之后毛泽东一行人又来到了各个革命博物馆参观,有些他去不了的,就叮嘱随行人员去,回来时再向他作报告。

三张发票

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宾馆会客室里问想身边的汪东兴等人:“这次你们陪我上井冈山印象如何?”他们都各自谈了参观井冈山的感受,和对当时艰苦环境有了更深的认知之后,毛泽东也动情地说:“回想起当年创建这块根据地,许多革命志士、英才良将牺牲了生命……他们都是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时才二十几岁呀!”

聊了一番之后,毛泽东踱着步走到了窗户边,看着窗外的风景,说:“今天的井冈山'高路入云端’了,汽车上下,新房林立,衣食多样,还看了电影,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更加神气。但过上好日子,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要知道,人民江山是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26日雨过天晴之后,毛泽东出门在宾馆周围散步,一边欣赏花草风景,一边问工作人员:“井冈山现在建有博物馆、纪念碑,还有这样好的宾馆,来客多不多?”

对方回答说:“这几年不少,特别是热天,参观的人就更多。”毛泽东听后,意味深长地说:“井冈山道路已被中国革命证明是正确的,你们应该利用这部斗争史,多宣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让年轻娃娃们了解中国革命来之不易。”工作人员听到后连忙点头。

28日下午,毛泽东找汪东兴作指示:“明天我们要下山了,经吉安去南昌,转乘专列回京,请你作些准备,我要会见老红军、井冈山的干部和群众,并同他们合影。”

汪东兴随即安排好了工作,先接见红军后接见工人、农民和当地的居民,分批去照相,并要求大家见到主席后不要抢着去握手,只能鼓掌。

一个星期之后,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井冈山是一座好山,风景好,风光好,空气新鲜,是健康、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已经住了7天了,该走了!”

来的时候毛泽东虽说是休息的,但这7天里从头到尾,他都并没有真的“休息”过,每一方面的工作都安排得十分紧凑。

5月29日一大早,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就来到了宾馆的会计室,准备结算这几天的住宿费用和饭钱。“小雷,毛主席今天要走了,请你结一下伙食费。” “什么,结伙食费?”会计雷良钊好像没听清他的意思,瞪大了双眼。

“是的,毛主席有交代,他的账一定要按生活标准收,每天两元五角钱,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吴连登平静地笑道。雷良钊听后十分为难,如果连主席这点钱都要收下,那以后井冈山人民知道后该如何交代?

况且主席这几天吃的都是一些家常便饭,连酒都没喝,一共才十几块钱,自己怎么忍心收?于是便怎么也不肯算账。

两人推辞一番之后,吴连登再次耐心地向他解释:“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都有严格规定,这是纪律,我们必须遵守,其中一条就是:'凡是首长需要的物品,托当地代办的,必须付清货款,如果地方不收钱,就不能拿东西’,所以这钱和粮票你们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回去是要挨批的……你想想,要是今天这饭钱和粮票我没交清,我还能离开井冈山吗?”

雷良钊被吴连登这一番话说呆了,也没有办法,只好拿起了账本开始算起来,但平时他几分钟就能算出来的账,这天算了半个小时都没算好,好不容易算出来了,在“交款人”上写下了“首长”两个字,然后又依次开出了三张发票,上面写着:

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 1965年5月29日

毛泽东离开井冈山这天,晴空万里,一大早,前前后后加起来又2000多名干部和群众,从山下赶来,都聚集在毛泽东所住的宾馆门前,等待着伟大的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吃过早饭后,9点钟,毛泽东终于神采奕奕地走了出来,此时宾馆门前瞬间人声鼎沸起来,大家立刻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并且高声欢呼着:“毛主席万岁!”

分别与老红军和干部们合影之后,毛泽东又分别和群众代表们合影,然后走向了轿车的方向,在公路上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此时“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再一次响起来,毛泽东慢慢移动脚步,朝吉姆车走去,期间一直走走停停,几次回过头来看干部和群众们。

终于坐上了轿车,毛泽东再次向大家挥手告别。 轿车慢慢向前行驶,车后的干部群众们依依不舍地目送着毛主席。汽车转弯了,还有很多人久久不肯离去。这天是井冈山人难忘的日子,大家都觉得能亲眼看见共和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确实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和幸福。

毛泽东这次重上井冈山,没有特别多的随行人员,也没有警车开道的大场面,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平常。只是在毛泽东离开的这天,四面八方的群众们听到消息后才纷纷赶来,真正见到祖国伟大的领袖,才使得井冈山空前热闹了一次。

这次重回井冈山,也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主席一生简朴节约、对吃穿从来都不讲究的生活品性。即使是外出巡游,也都是轻车简从、饮食简单,从不超过标准,并且不管到哪里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多吃群众一口饭,多花大家一分钱。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国家领导人,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才能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