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期颐春和——戴泽先生颐和园主题艺术特展”在颐和园德和园隆重开幕。展览展出百岁艺术家戴泽先生的34件艺术作品,其中绘画作品32件,2件雕塑作品。大家所熟知的《慈禧画像》也将在展览中亮相。
戴泽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四川云阳人,1922年3月出生,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先生。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先生(中央美院前身)助教,讲师。1949年协助徐悲鸿等人建立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者有靳尚谊、姚钟华、孙为民、王沂东、龙力游等。作为徐悲鸿重要的弟子,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戴泽先生始终笔耕不辍,执着地走在艺术的道路上。
本次展览以颐和园四季景观为主题,分“颐和冬趣”“春和景明”“荷塘夏影”“秋境古桥”四个板块。展览中还将呈现戴泽先生精彩的花卉写生,辅以与展览主题、艺术家创作或生活相关的文献与历史图像。
展厅内最核心展品为《慈禧画像》,这幅作品尺幅巨大,在众多风景作品中格外醒目。很多颐和园展览的忠实观众对这幅油画作品并不陌生,这幅《慈禧画像》曾在颐和园博物馆及《园说》等系列展览对外展出,但是观众并不了解《慈禧画像》背后的故事。
据颐和园党委副书记秦雷介绍,本次展览的《慈禧画像》为1979年戴泽先生临摹复制的油画作品。原件是1905年荷兰画家华士·胡博为清代慈禧皇太后绘制的油画像,画中慈禧端坐宝座,着金色寿字袍服,颈间围着寿字嵌珠花巾,头戴玉蝴蝶,耳饰珠坠,手持牡丹富贵团扇,指戴金护指。在园史档案中记载:慈禧油画1933年汇同故宫文物南迁至南京,1949年北返。在动荡岁月中,画像受潮泛黄,画布松弛,多处有皱褶纹,亟待修复。
配合展览,颐和园还将与戴泽艺术工作室联合举办多场的美育科普活动,以传承戴泽先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首天,青年画家、戴泽先生的学生宁波先生为参观画展的小游客教授中国画绘画技法。展览期间,美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美育专家还将为公众带来专题讲座和学术直播活动。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