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科中医特色治疗推广——穴位贴敷的肾科临床应用

 caimin133 2023-06-22 发布于福建

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学说。

其选用由一定中药制成的药饼或膏剂等,直接贴敷于相应的人体腧穴,利用穴位与药物相互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针灸学和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其主要优点在于无痛、易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潜力很大的中医治疗方法。穴位贴敷具有较佳的疗效,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药物经皮肤吸收发挥作用较中药内服安全性更高。

穴位贴敷治疗作用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药物经皮肤直接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二是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抵御病邪的作用。

图片

1、操作步骤与要求

术前药物准备:穴位贴敷常用剂型分为膏剂(包括软膏剂和硬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膜剂、饼剂等,目前常采取膏剂、糊剂和泥剂。

部位:根据患病情辨证取穴。

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十净。

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位置,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施术后处理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疱、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疱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疱处理:小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3、注意事项及禁忌
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
(4)糖尿病患者慎用。
(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现调配现敷用,以防挥发。
(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以免烫伤。
(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數药物。
(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1)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图片

4、贴敷时间及常用穴位
贴敷时间
对于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3d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5~7d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时间从每年人伏到末伏,每7~10 d 贴1次,每次贴3~6h,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三九贴”穴位贴敷时间每年三九天,每8d贴1次,每次3~6h,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三九贴”和“三伏贴”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最好3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敷。

常用贴敷穴位
在治疗闭方面常用穴位:关元、神阙、气海、曲骨、中极、水道、石门、阴陵泉、三阴交、阴谷、大敦、行间、涌泉、太冲、太溪、膀胱俞、小肠俞、肾俞、次膠、三焦俞、秩边、委阳、足三里、水分、合谷。
5、中药敷脐疗法
药敷脐疗法是穴位贴敷法的一种特殊疗法,是将中药置于神阙(即肚脐),通过中药对皮肤的渗透以产生疗效。古人对敷贴肚脐很有认识,《冯氏锦囊秘录》言:“涂脐膏治水肿,小便涩少。猪苓、地龙(生)、针砂(醋煮)、甘遂各等分为度敷脐中一寸浓,以帛缚之,水从小便出为度,日易二次。”古代还有用蒜、栀子等涂脐治疗小便不通,比如明代《奇效良方》。现代医家张烨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刘玲佳用敷脐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肾气不足型。

参考文献


本文选自李正胜 张雄峰主编《维持性血液净化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章第六节


图文转载自贵州省肾脏病公众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转载非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