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网海,刷到都是缘分,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关注”,方便您查阅更多精彩故事,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在2003年,贫困生吕欣欣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却被告知,已经丧失了入学资格。 到底发生了什么?她收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何不能入学? ![]() 苦苦等待,等来的却是满眼失望高考,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就能淘汰上万人!尤其是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唯一一次和有钱人家的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也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 她迫切的希望能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高中三年,吕欣欣找准自己的备考方向,刻苦努力,一心为了自己的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吕欣欣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个性,总算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2003年,吕欣欣在查完自己的高考分数后,发现自己的分数线已经达到清华美院的录取分数线,便毫不犹豫的把清华美院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填报了高考志愿。 ![]() 炎热的七月,窗外蝉鸣格外的聒噪,吕欣欣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录取通知书一日拿不到,便一日不能安心。 ![]() 可奇怪的是,清华美院的通知书迟迟没有送来,就算没有被清华美院录取,第二志愿的录取通知书也该来了呀?为什么到现在都毫无动静呢,同学都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第二批次的录取通知书。 ![]() 就这样,吕欣欣等了整整一个暑假,也没有等来的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漫长的等待,让她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她觉得清华美院无望了,怀着失望的心情,只能无奈的选择去了另一所北京的专科学校。虽然心里落差很大,但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刻苦学习,为自己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梦想而努力。 ![]()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没有想到,父亲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平静的一切! 牛奶箱上的人生这天,吕欣欣的父亲像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却被家门口牛奶箱上一封破旧的邮件吸引住了。 ![]() 这封邮件一看就是经历了一些风雨 ,因为时隔久远,文件和袋子已经有点粘连在一起了。吕大爷小心翼翼的打开邮件,却原来是一封清华美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么重要的邮件为什么会出现在牛奶箱上呢? 回想起去年,女儿焦急地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而这封录取通知书上,清楚的写着去年7月份的日期,名字也清清楚楚的写着吕欣欣收,而寄出这封邮件的,正是清华美院。 吕大爷看清楚这封邮件后,不由得又急又气,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女儿暑假苦苦等待的样子,想到女儿进入一个普通专科学校时不甘心的眼神,为了确认这张通知书的真假,也想替女儿弄清楚这张通知书到底还能不能让自己的女儿重回清华读书,于是,他急忙连夜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 ![]() 吕大爷风尘仆仆的赶到清华大学,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招生办老师的一句话却彻底击碎了吕大爷的希望,“通知书是有时效的,过了时效一律视为放弃,除非再次参加高考。”他们拒绝了吕欣欣再次入学的请求。 吕大爷本来也没抱多大的希望,但听到老师亲口说出这句话时,吕大爷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 女儿曾经是多么渴望拿到这张录取通知书,如今录取通知书好不容易拿到了,却再也不能去清华美院上学了。踌躇良久后,吕大爷还是决定到学校去看望女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她。 崩溃大哭,掩盖难过看到父亲能来学校看望自己,吕欣欣很是开心,一路上兴奋的给父亲介绍着学校和自己学习上的相关的事情,还准备带着父亲去学校食堂吃顿大餐。 ![]() 吕大爷看着开心的手舞足蹈的女儿,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为此,吕大爷几次欲言又止,吕欣欣终于发现了父亲的不对劲。 在女儿的再三追问下,吕大爷终于说出了实情。吕大爷的这番话让吕欣欣第一次体验到了晴天霹雳的感觉,吕欣欣瞬间如掉入冰窟一般,浑身发冷。为了不让父亲难过,吕欣欣强忍悲痛苦笑着说,自己在这所学校也很好。 ![]() 吕欣欣一直试图掩饰自己的难过,但一想到自己那么的努力,却因为录取通知书没有送到自己的手上,全部都化为泡影,她还是忍不住蹲在路边崩溃大哭。 ![]() 寻求说法惨遭拒绝看到那女儿伤心不已,吕大爷说什么也要给女儿讨个说法,于是,他来到了当地邮局,让邮局给他一个说法。邮局负责人却表示,这和他们无关。 ![]() 邮局负责人表示:这封录取通知书能出现在送奶箱上,是因为邮局清理邮箱时候发现的,由于担心收件人没有看到这封邮件,所以才放在了送奶的箱子上。可吕先生在听完邮局的解释后,却表示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再说了,录取通知书上还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录取通知书务必送到学生本人手上。为此,吕先生强烈要求邮局必须道歉并且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但邮局拒绝的却很干脆。 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成为了吕大爷一家心头的一根刺,也成为了吕欣欣一生抹不掉的阴影。 ![]() 邮局的失误让一个贫困女孩失去了去优秀的学府深造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难过?一封录取通知书承载的,可能是一个家庭十几年来的辛苦付出,实在是令人痛心。 |
|
来自: 退休老头吴工 > 《学校教育就业自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