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惜春三处建筑漫谈

 猎户座的文件夹 2023-06-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96编辑

图片

96编辑器

图片

96编辑器


图片

 贾惜春三处建筑漫谈

      本文旨在考辨大观园中与贾惜春关系密切的三处建筑:蓼风轩、藕香榭、暖香坞。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贾惜春到底住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

     小说第二十三回讲到一众人等入住大观园时明白写着:

       “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显而易见,此回说惜春住在“蓼风轩”,这是行文中第二次出现“蓼风轩”,也是全书最后一次,“第一次出现”后面笔者会提到。可是第四十八回宝钗、黛玉、香菱等人谈论诗歌时,李纨提议:

      “'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

      此处并没有提到“蓼风轩”,而是出现了“藕香榭”和“暖香坞”,其中“暖香坞”第一次出现,且惜春就睡在暖香坞里;“藕香榭”首次出现在元妃省亲时,与“蓼风轩”同是贾元春亲笔赐予的名字: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联者俱不必摘去。

     “蓼风轩”一共出现两次,一次是元妃赐名、一次是开头提到的众人入住大观园时的介绍。庚辰本在第一次出现时有脂砚斋批语云:“故意留下秋爽斋、凸碧山堂、凹晶溪馆、暖香坞等处为后文另换眼目之地步。”

    其他可供参考推理的为大观园起诗社一事,姐妹叔嫂取别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差不多都起好了,独迎春、惜春尚无新“名字”,李纨便询问道:

      “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这里还是说贾惜春住在“藕香榭”,我们再来看看诗社里几位人物的别号关系图:

图片

       一目了然,别号直接对应各人所在大观园的地点。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李纨透露,“绛洞花王”是贾宝玉的旧号,个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他来大观园之前在荣国府住的地方叫“绛云轩”,第八回说是贾宝玉自己书写了这个名字让晴雯贴在门斗上,后来搬进了大观园的怡红院,尽管后文又多次提及绛云轩,但也只是体现在诗词中、回目中,如“绛云轩里召将飞”用“绛云轩”指代宝玉的住所,事实上,大观园里并没有一处地方叫绛云轩。

      既然别号对应居所,那么四姑娘就理应住在“藕香榭”里,却又为何“住了蓼风轩”、睡于“暖香坞”之中呢?惜春一时间竟“分身”三处建筑!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需要先来看一看藕香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第三十八回贾母率众人至大观园中螃蟹宴饮: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据此来看,藕香榭是一座建在水中的亭子,作为昼夜起居之地,实在不甚适宜。且“四面有窗”说明是半开放式的,私密性要大打折扣。

     第五十回在“芦雪庵联诗”的情节之后写到一行人:

       “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着石头匾,如今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

     这里又直接点明“惜春卧房”是“暖香坞”。归根结底,大观园本质上讲是建造以供贾元春省亲的,游览景观是重点,本意并非是让贾府里的少男少女到此长期居住的,因为有元春的特别指示,所以宝黛钗等一众人才得以来至大观园内。综合来看,蓼风轩、藕香榭均不是贾惜春的实际住处,因为书中没有一处说惜春睡在这两个地方,反倒是第四十八回写到惜春暖香坞中“在歪着睡午觉”、第五十回惜春卧房的门斗上是“暖香坞“”三个字。笔者认为蓼风轩、藕香榭、暖香坞共同构成了一组小建筑群,其中暖香坞是卧房,藕香榭是休息赏景的水亭,至于蓼风轩,书中记载最少且没有细致描述建筑样态,我们只能根据名字来推想,“蓼风”意指秋风,“轩”是一种有窗的长廊或比较小的屋子,笔者倾向于是一处游廊,原著说“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这里的”游廊“极有可能就是蓼风轩。虽然暖香坞是惜春所处的最重要的建筑,直接用来起居,但与蓼风轩、藕香榭相比,规模并没有大多少,而且水亭藕香榭、游廊蓼风轩、卧房暖香坞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个建筑上都有贾元春亲提的匾额,每一个都轻慢不得,再加上大家在大观园一起共同生活的习惯,所以才会出现以其中任意一个匾额来笼统指代贾惜春住所的情况。

    尽管有关四丫头起居之所的问题我们花了大量篇幅经过层层分析后而自洽,但是在刘姥姥游览大观园之后,暖香坞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它不单单是个卧室,还变成了一个画室。第四十八回说: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

     这已是刘姥姥离开贾府之后的事了,因她一句话,贾母命惜春画园子图儿,这才有屋里这些个画缯,俨然画室一般。贾惜春又为什么把画室设在住的地方——暖香坞呢?奥妙就在“暖香坞”这三个字里!更进一步说是“暖”字。前文第四十二回林黛玉戏谑“携蝗大嚼图”,薛宝钗讲解丹青之术时说:

     “你们也得另爖上风炉子,预备化胶、出胶、洗笔。还得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你们那些碟子也不全,笔也不全,都得从新再置一分儿才好。”惜春道:”我何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笔就完了。”

     宝钗说这些东西自己有,与惜春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又怕有遗漏,于是边说边让贾宝玉写下来。单子很长,为避赘述,笔者选择和本文关系密切部分摘录如下:

    “......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

     宝钗说及'风炉子'、“化胶”、“出胶”,另外还有“广匀胶”,是一种类似阿胶的东西,疑即《本草纲目》中的“广胶”(按:黄牛之皮煎制而成)。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使用了阿胶、绿松石等经数百小时沉淀、过滤的颜料,加上五遍叠加画稿,才有了青绿山水这般层次分明与璀璨夺目。这倒是和我们印象中“阿胶是补品”的认知差距较大,其实在我国古代,上等的阿胶不仅是滋补药品如第十回张太医为秦可卿诊病开的药方里就有“真阿胶二钱蛤粉炒”,而且是珍贵的绘画颜料。惜春就是将胶制成颜料用来作画的,关键之处还在于上等阿胶用来画画要持续保持合适的温度才能成型,故而惜春居住的暖香坞就成了不二之选,告一年假把画室设置在这里来画园子,既避免夏天高温,也避免冬季寒冷,十分理想。         

    那么冬季惜春的卧室是如何维持温暖的呢?答案自然是烧炭,前边宝钗讲到绘画需要准备的东西时就曾提及”浮炭”、“柳木炭”两种。“柳木炭”很好理解,而至于“浮炭”,是旧时一种易燃木炭,据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记载:

      “谢景鱼家有陈无己手简一编,有十馀帖,皆与酒务官托买浮炭者,其贫可知。浮炭者谓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桴炭。”

      除去这两种炭,《红楼梦》里还出现了“银霜炭”。在乌进孝呈递给贾府的租单子上绝大多数是米谷猪羊等吃的东西,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这里的炭无非两种大的用途,一种取暖,一种烧饭。“银霜炭”量小而分等,是用来室内取暖的,而且也不必担心银霜炭会导致屋里乌烟瘴气甚至人员中毒,关于这一点,《清稗类钞》的记载颇有参考价值,兹摘录如下:

     “银骨炭出近京之西山窰,其炭白霜,无烟,难燃,不易熄,内务府掌之以供御用。选其尤佳者贮盆令满,复以灰糁其隙处,上用铜丝罩爇之,足支一昼夜。入此室处,温暖如春。”

     这里的“银骨炭”即银霜炭,它不易点燃,安全度高;也不易熄灭,不用费心照管十分方便;燃烧时不会产生烟雾,“绿色环保”;而且一烧一夜,保暖效果好。可以想见,贾惜春在“暖香坞”使用的就是银霜炭,这既保证了卧室温暖,又能维持阿胶作为颜料的最佳状态,一举两得!银霜炭古来就是供给大内使用,可见其珍贵,贾府断然不会用于炊事。那么贾家拿什么来做饭呢,答案就是租单里的“柴炭”,上文提到的“浮炭”、“柳木炭”就属于柴炭之列。而量大“三万斤”足够贾府厨房的消耗。

作者:邦邦灰小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