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5年张伯驹上海逛青楼,得罪国民党抢出一妓,后来此女享誉国际

 古稀老人赵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文|简说硬核

编辑|简说硬核

«——【·前言·】——»

1935年上海“花界”,热闹的天香阁迎来了两个衣冠楚楚的年轻男人。其中一个格外丰神俊朗,一落座就被台上正在献艺的女子紧紧抓住了目光。

那是一个身段窈窕,面如芙蓉的绝色女子。十指纤纤,瞧着软若无骨却弹得一手精妙绝伦的琵琶。那琴声宛若天音,让男子听得如痴如醉。

文章图片2

陪他来消遣的朋友见他自打进来,眼珠子仿佛就长那姑娘身上了,忍不住提醒:“丛碧,她已经有主了!听说是个国民党的军官,行事挺蛮横!你看看就行了,可别太投入!”

丛碧是张伯驹的字。他素来不怕权势,闻言毫不在乎表明所想:“我要娶她!”

文章图片3

«——【·风月场的奇女子·】——»

这让民国“京城四少”之一的张伯驹一见倾心的女人是谁?正是奇女子潘素。

当时,在上海滩的欢场,潘素有个响当当的名头——人们称她为“潘妃”。她迎来送往的都是些难缠的家伙。

她“生意”好的时候,整日有人到她的场子里打牌吃酒,闹得乌烟瘴气。她也是个有些手腕的伶俐人。那些男人在别人看来都是麻烦,在她这里都挺服帖。

文章图片4

潘素跟他们混得好,也跟他们学着纹身,在手臂上刺了朵花。风尘场所,她这都是些无可奈何的生存手段。

这天她结束表演,抱着琵琶从台上下来时,迎面就撞上一个面相不错的年轻男人。对方眼也不眨地望着她,她见惯了男人这么看她,当即不等男人开口,反应飞快地转身就往一边快步躲开了。

文章图片5

潘素以为那就是个来欢场寻花问柳的俗人。没想到一会儿有人给她递进来一张纸,她纳闷地展开一看,纸上竟题了一首诗!

那才情从诗中奔涌而出!潘素可不是个只会弹琴卖笑的女子。她的美貌之下,也是满腹才学。

她让人将写诗的人带进来,一看发现竟然是刚才被她无视的男人。大概是刚才遭了冷遇,男人有些小心谨慎,报了名姓:“姑娘,我是张伯驹。方才唐突了姑娘,还请见谅。”

文章图片6

潘素这才仔细打量对方。发现对方眼正神清,的确不像那些混不吝的欢场客。再瞥见手头的诗,她心头生出点欢喜。在鱼龙混杂的欢场混了多年,她还是有几分看人的本事的。

她让人端来茶,两人正正经经聊了起来。话匣子打开,两人太投缘,潘素也放下一贯强撑的姿态,向张伯驹诉说起自己的悲苦过往:“我原本是好人家的女儿……”

文章图片7

«——【·潘素凄惨的身世·】——»

潘素出生倒是拿了一手好牌。她老家在江苏吴县,祖上在清代出过一个状元宰相潘世恩。可惜她父亲潘智合不成器,是个败家玩意儿。

不幸中万幸,她母亲是名门之后,品行高洁,极擅长教育子女。潘素在她身边,被她教导成了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女红、音律、绘画、读书等等才学,都是她母亲帮她培养的。

文章图片8

然而,潘素的这点好运,在她13岁时,她母亲因病撒手人寰之后,就彻底没了。她那废物似的父亲给她找了个后娘王氏。

王氏是个狠毒的妇人。当时因为潘父的挥霍,他们家早就开始不行了。当他们搬到上海居住,十里洋场完全是个销金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潘父没有节制的耗费下,到了要借钱度日的地步。

王氏就想出了一个来钱的毒计。她买了把琵琶给继女,紧跟着就把人卖去了欢场。在潘父面前,她还“美其名曰”是潘素大了可以弹琵琶赚钱养家。

她父亲竟被哄住了!全然不顾女儿的幸福!

潘素在欢场孤苦无依,起初吃了不少苦头。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改变自己,迅速适应环境。

文章图片10

她的坎坷经历,让张伯驹更加怜惜她。从这天开始,他就频频来找潘素。

但是没过多久,潘素就张伯驹不要再来找她了。莫名其妙的张伯驹非要一个理由,潘素被他纠缠,自己心里也有不忍,便道出了实情。

«——【·乱世佳人·】——»

在遇见你之前,我已经跟一个军官订婚了。”潘素告诉张伯驹,那人名叫臧卓,颇有些势力。

文章图片11

也是因为臧卓的缘故,潘素的“生意”才清闲了许多。没有那么多人来“捧”她,她也省了不少强颜欢笑的工夫。

但是臧卓与她的婚约,在臧卓眼里似乎是个戏言。对方迟迟不兑现,她就一直在欢场里待着。何况,她当时也是没有选择,只能将跳出火坑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

文章图片12

现在遇见了张伯驹,她早就心动了。可是她又担心自己的那位“未婚夫”会找张伯驹的麻烦。

张伯驹这才回想起朋友好像跟他提过这回事。但他岂是随便一个军官就能吓住的。

他的出身可不一般。他爹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同时也是心腹。

文章图片13

袁世凯后来倒了,但是他张家并没倒。张伯驹跟他爹不是一个路数,他不喜欢当官,反而乐于与文化界的人交往。

他家有个盐业银行,也让他继承,可他对经商也没兴趣。就爱舞文弄墨。最后是尽孝道,才在自家产业挂了个常务董事的头衔。平常甚少管事儿,就算是出差查账,实际目的也是游玩居多。

文章图片14

这回来上海也是同样的情形。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潘素。

潘素听他说过家里的势力,但她已经不是天真的小孩了。她告诉张伯驹:“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你张家再强,也是在京城!这里是上海!如今这世道太乱,有再多钱可能也敌不过一杆枪!”

文章图片15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潘素忧虑的那般。军官臧卓听说自己的“未婚妻”琵琶别抱,果然大怒!竟派人把潘素抓起来,关在“一品香”大酒店中软禁了起来!

张伯驹听到消息,心急如焚,暗恨自己早该想办法把潘素从火坑里捞出来。在上海他人生地不熟,确如潘素之前所说,如果他轻举妄动,很容易惹出收拾不了麻烦。

文章图片16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叨扰自己在上海的朋友孙耀东。他这朋友侠肝义胆,根本不怕事,当即就给张伯驹出谋划策。

孙耀东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打听到潘素被关的位置,就带着张伯驹赶了过去。两人用钱买通了守卫,见到了潘素。

这对情人一见面,几乎都说不出话。酒店不是久留之地,他们带着潘素很快离开,又火速躲到了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藏身之处。

文章图片17

张伯驹吃了教训,这回动作很快!第二天就带着潘素坐上了回北方的火车!

回去他就向潘素求婚了!他跟潘素诉衷肠:“其实见第一面我就想娶你为妻,只不过怕你觉得我太轻率,所以一直没敢跟你说。”

这不得不说一下张伯驹的婚姻状况。他已经有三位夫人了,都是遵循的繁衍香火的传统,实际没多少感情。

文章图片18

但他对潘素不一样。从他们俩结合那一天起,他就不曾辜负潘素。他也没有用婚姻的鸡毛蒜皮淹没这个美丽的女人,而是尽他所能地,让潘素的光芒更加闪耀!

张伯驹发现潘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分,就开始大力栽培她。在他的帮助下,潘素拜了名师学画花鸟。之后又请许多绘画高手教她。

文章图片19

为了给潘素打好绘画的底子,还让她学古文,而他帮潘素找的老师,是在文学方面造诣非常高的夏仁虎。此人的儿媳就是著名作家林海音。

张伯驹还带潘素去游览名山大川,实地获取绘画灵感。他自己有丰富的文物珍藏,也全部给潘素欣赏和学习。

文章图片20

潘素自己也特别用心,非常用功。自然而然,她画技大涨。在四十年代,她在国内画坛上就小有名气。解放以后,她成为首屈一指的青绿山水画家。

她同很多名家合作过。她不止一次跟张大千合作,后者还夸赞她: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文章图片21

«——【·道德崇高的爱国者·】——»

她曾与何香凝合作,屡次将所画义卖,所得拿去助力当时正进行的抗美援朝。她同陈半丁等老画家合作过一本画册,将其送给毛主席作为生日礼物。

她的作品曾作为礼物赠送给许多国家的元首,比如英国的铁娘子和日本天皇裕仁。她的画作走出国门,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1983年,她的《峒关蒲雪》《云峰秋林》《台湾风光》曾在美国展览过。

文章图片22

她的作品得到过许多赞誉。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时,见了她的《漓江春晴》,就赞美:“此画颇有新气象。”

潘素对祖国的山川草木十分热爱,一生都将其作为她绘画的主题。她曾多次作画献给国家。1984年,她曾将一幅《河山壮丽》赠给全国人大常委会。

文章图片23

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她的感情生活也多有让人称奇之处。她始终跟张伯驹同心,遇到再大的危险,他们都没有闹过分歧。

张伯驹酷爱收藏,同时对国宝十分看重。有时为了保护国宝,不惜散财无数。

1948年,听说国宝《游春图》在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所有,且正等着人来买。他很担心外国人将画买走,就先去找故宫的负责人,希望他们能够出钱将此画买下。

文章图片24

然而故宫当时财力紧张,根本无力承担此事。张伯驹没有办法,便毅然决然卖掉自己的私宅“似园”。

这座宅子不仅地段很好,而且颇有来头,原来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的府邸。张伯驹买来常住,如今以2.1万美元卖给辅仁大学,换了200两黄金。

文章图片25

但钱仍旧不够,还差一点钱。马老板叫了个240两黄金的天价!这时潘素将自己的首饰也一并卖掉,才凑出了整整240两黄金。

他们夫妻将画买下后,还不断有听到风声的洋人试图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不为所动,却在1952年,将此画无偿捐献给国家!

文章图片26

他们夫妻护宝的故事不止这一个。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他们夫妻就曾拿命来保护过那些珍贵的书画。

当时敌人打进北京后,张伯驹担心书画被日本人掠夺走。潘素就将那些书画小心翼翼地缝入棉衣和棉被,费尽心力地将书画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文章图片27

1941年,汪伪政权中有个叫丁锡山的师长,不知从何处听说张伯驹家中丰富的藏品,竟然将张伯驹绑了!还跟潘素说,要100根金条赎人,不然就杀了张伯驹!

那意思就是威逼潘素卖画救丈夫。张伯驹得知此事,就想方设法让人带信给潘素:宁死魔窟,绝不卖掉书画!

文章图片28

潘素也真听从了丈夫的话!幸运的是,张伯驹被囚了差不多一年,绑他的人无可奈何,还是把他放了。

这对心意相通的夫妻,不论何时都相伴在一起。50年代,张伯驹被打成右派,潘素没有离开他。60年代他们夫妻被下放到吉林,他们仍相伴着。

文章图片29

随后又遭遇波折,大雪的冬季返回北京,发现自家原来的房子已经住了别人。他们两个老人只能挤在一间10平米的屋子里。当时生活也没保障,都是靠亲朋帮助。

他俩没什么怨言。70年代情况好了,他们年纪更大了,人却更精神了。他们频频参加文化界的各种活动,还办画展!

文章图片30

1982年2月,张伯驹去世。十年后,1992年,潘素去世。这对在乱世里成就的情缘,至今仍令世人称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