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榜样 | 你吃不了的苦有人能吃,你起不了的早有人能起……

 引水思源 2023-06-23 发布于福建

一个月嫂的三次蜕变

文/梁亦鑫

原载《做人与处世》2023.14期

初夏的陕南,是月季花盛开的时节。在陕西安康城中,到处都是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清晨,王荣荣从家中出发,一路疾驰赶往家政服务公司。伴着晨光,她走进了“王荣荣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启新一天的家政技能教学工作。

“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每次走进工作室,王荣荣总会看一眼墙上那张励志海报,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松懈。

王荣荣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为了帮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她外出打工支持弟弟妹妹上学。没有高学历、没有任何技能的她,只能做服务员、摆地摊、做零工。这样直到24岁,王荣荣结婚生子,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踏实。不料,丈夫却被查出急性淋巴癌晚期。王荣荣想尽办法凑钱给丈夫治病,可最终未能换救丈夫的生命。

本就普通的家庭又因为丈夫治病欠下30万元的债,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说没人来催债,但倔强的王荣荣下定决心:丈夫治病欠下的钱,我一定要尽早还上!

一天,王荣荣的手机铃声响起,村里千部发来一则培训月嫂的信息。“一分钱不用花就能学到技能”,这让王荣荣看到了希望。参加培训后,她才发现,如今育儿越来越讲究规范,当中的学问也越来越多。认真的她一句不落地听完所有课程,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有空的时候她就反复琢磨那些笔记内容。她对照软胶娃娃模型,不断地尝试给婴儿做抚触的力度和步骤,练习抱起婴儿、给婴儿换纸尿裤等动作规范。她练习得非常投入,晚上回到家里还抱着枕头继续练。二十天后,王荣荣凭借优异成绩通过培训考核,并被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录用,成为一名育儿嫂。告别零工生涯,持证上岗,王荣荣实现了第一次蜕变。

刚开始,王荣荣常常因为年轻、资历浅遭到客户的拒绝。于是,她主动提出三天试用期的建议,承诺服务不满意可以不收费。憋着一股劲儿的王荣荣,闷声把工作做到极致。比如,营养配餐,她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特点,细心地为产妇、儿童、失能老人、上班族准备不同营养成分的餐食。她还挤时间弥补短板,哪怕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也要对不熟悉的技能加以练习。王荣荣除了当月嫂,还把育儿嫂、护理员等家政服务的各个工种都干了个遍。在照顾老人时,她不怕脏不怕累,把老人当亲人对待。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质服务,逐步赢得客户信任,收获了良好口碑。两年后,她从初级育儿嫂成长为金牌月嫂,每月收入也从3000多元涨到1万多元。

2020年,王荣荣代表陕西走上全国扶贫技能大赛赛场,她从来自21个省份的3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家政服务员项目的金牌,并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被授予该荣誉称号的家政服务员。拿着金牌,王荣荣落泪了。金牌的背后,是她刻苦的训练和长久的坚持。从普通家政服务员到全国技术能手,王荣荣完成了第二次蜕变。

获奖后,北京一家家政公司开出每月3万元的高薪,聘请王荣荣去做家政服务培训,但她婉言谢绝道:家乡更需要我,我希望带领更多姐妹,通过技能致富,助力乡村振兴。”20219月,王荣荣转岗成为培训讲师,她希望更多人可以从她这个鲜活的教材中受益。讲完第一节课,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王荣荣坦言,从学员的表情和反馈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还得从头学起。回到家,王荣荣在电脑上下载名师课程,边学边练。她让家人充当学员,听了之后提意见,还对着镜子或在空旷的田野上一个人讲课。

通过反复练习,王荣荣的授课水平不断提升。她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员,手把手地教,耐心地指出不足。她热情地鼓励学员:“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有一颗做好服务的心。”学员们的反馈也越来越好,都说:“有了王姐这位导师,我们学技术越来越有信心了。”她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讲授儿童的早期教育引导课程,很受学员们喜爱。研究家政知识和行业动向,备课、教课,运营公司社交媒体账号,受邀到企业和学校演讲……这些成了王荣荣的生活日常,她也完成了第三次蜕变。

王荣荣不畏困苦的生活,用勤劳的双手,扛起负担着高额债务的家,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蜕变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精英,一举拿下了全国扶贫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31月,她当选为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多技在手,让王荣荣对家政服务行业更有信心。“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依靠家政服务技能脱贫并回报社会,用亲身经历带动家乡更多的贫困姐妹起加入到家政服务行业中,实现共同致富。”她说。王荣荣就像秦巴山中那随处可见的月季,默默地盛开,坚定地绽放,寻找自己的芬芳之路。




新视频上线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作者/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梁子等。退役军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社签约作者。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公开发表超过3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