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2023届本科毕业作品

 王大根 2023-06-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指导老师:陈海宁

第二工作室 | 意象表达与中西融会
指导老师:李燕祥 杨得聆

第三工作室 | 微观呈现与多维传达
指导老师:李进健 陈朝生

第四工作室 | 水性综合与跨界拓展
指导老师:张   可 张振江

- 本科生毕业作品 -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冼颖峰

/ 作品《目器》以绘画形式记录不同个体的人类眼睛,创造一个富有个体情感记忆的空间。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眼与头部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关于《目器》,这是一次寻找自己的体验,连接彼此的情感与记忆,使观众达到身份的认同。

图片

冼颖峰 《目器》 水性综合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苏祉玮

在创作中抛开了人有目的地赋予物的使用形式,并根据物的存在尽可能地发挥物的物性形式,扩宽观者的思维与想象,让创作观念不被局限于方寸之地,遨游于寰宇之中。

作品强调质感的变化和画面的构成,运用物品中蕴含的文化属性表达作品的情绪与气质,色彩上选择蓝白为主调凸显画面纯粹之美。

图片

苏祉玮 《寰宇之物》 纸本水彩 180×5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傅西西

/ 无拘无束的广场舞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它的场面可以说是反映老百姓生活与精神面貌的一道景观。尽管它有时因“扰民”受到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自发自觉聚集起舞的画面总是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情指向连在一起的,也是老百姓日常交流的一种朴素方式。

图片

傅西西 《广场舞》 综合材料 78×87cmx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严天山

头骨这一类物品的创作在某一些环境因素下是不太被认可的,但现在,我从改变它的颜色与表面材质开始,深入到作品的表现形式、整体氛围与画面语言,做一个打破观众常规思维和刻板印象的尝试,这个尝试将在我的毕业创作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严天山 《一地生春》 纸本水彩 89×78cm 61.5×78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李英鹏

/ 本次创作我把一些“断肢”和“连接之物”用于创作。并试图利用大整体与小局部的空间冲突或跳跃的展现方式,制造出一直戏剧感或剧场感,并且试图通过对肢体和空间描绘表达出一种对人体感知所感受不到空间,不同空间重复出现以一种像树杈一样的形状盘,旋,缠,绕向上生长的姿态,试图呈现触不可及的感觉。

图片
图片

李英鹏 《下落存在之处》 综合材料 180×120cm x3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陈声鸿

/ 贫穷艺术不在乎所使用材料的价值,而在于让艺术与生活产生联系。作品用最朴素的材料自然物,“泥土”作为承载精神内涵与画面主体的主要载体,画面元素来源与故乡的老旧物件,它们是生活与劳作。曾经有过乡村生活的我,能体会到时间给乡村的变化。作品蕴含的材料除其本真性之外,还探索自然物与旧物件所能否表达时间流逝后带来的陈旧特殊情感。

图片

陈声鸿 《故昔·消逝》 综合材料

140x40cmx4  75x30cmx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罗妙珍

/ 利用现实世界不同材质的物品,选用特定场景,带有剧场感聚焦的光线,营造神秘而奇幻的氛围,将想象中多样,新奇,不确定的感觉和情境呈现出来带到现实世界,并试图解读想象世界里周围环境似乎平静的种种奇异细节,同时也希望能够探索人内心想象力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图片

罗妙珍 《臆落之境》 纸本水彩 187×65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郑焕恺

/ “打破第四面墙”是电影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第四面墙”在戏剧中背景和左右两侧的墙面,加上演员面对观众的一面无形的墙称之为四面墙,而电影中的屏幕这称之为第四面墙,而画框上的四条边仿佛如同束缚住画里面角色的墙,而画里面的角色突破了边框的束缚开始画与框,画与画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图片

郑焕恺 《第四面墙》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徐多瑞

/ 身体既是物质性的,又是一种文化塑造产物,经受到社会塑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身体作为最原始的情绪表达媒介,本身便具有直观的可读性以及情绪的反映,既可做抗争的利刃。在人为构造而成的逼仄场景,受困于其中被隐去具体思维身份主体试探、防御、挣扎与反抗,以此试图获得自身解放。内容设计上,一方面可理解为主体的对自身的“主动权”的争取,另一方面亦是表达对来自外界凝视与约束的质疑以及抗争。

图片

徐多瑞 《身体,战场,妳》 纸本水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罗俊杰

/ 媒介和图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深入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深入到我们的每一个与外界发生关系的行动当中,在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本身的面貌显得不再重要,表象胜于一切。本作中画中的人不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和象征,这些人与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形成一种新的关联,制造出一个不现实场域。

图片

罗俊杰 《景观系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韩俊杰

/ 我创作的这件作品所刻画的是在当下时代环境中生活的普通人物群体。我从日常的场景下入手,描绘了在疫情后现代都市生活场景的一隅。人物在此场景下有各自的目的,各自匆忙,展现出各自的情绪。这一个个身影淹没在这个时代霓虹般闪耀的光景中,经过记忆与语言的沉淀,将这一个个形象重新定格在我的画面中。

图片

韩俊杰 《人来人往》 布面水性坦培拉 100×30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陈 颖

/ 黑暗是一种天然的情绪放大器,它可以隐去环境中的细节,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眼前唯一的对象身上。画面里的躯体在黑色背景中散发着浮动的微光,有时在画面中浮现,有时又消失于朦胧之中,如同生命和自由灵魂的张力。

图片

陈颖《游离》组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梁嘉乐

/ 牛皮纸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作者尝试改变看待事物的视角,通过对其进行揉捏、折叠、展开等手段改变着对象的轮廓,最大程度的与观众产生疏离的陌生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其实也是精神上的享受。这不仅是和客观物体间的对话也是和自己内心的一种交流。

图片

梁嘉乐 《形态》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何友信

/ 对于理性的追求和感性的探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人类往往会对每一阶段的探索成果进行记录、表达,艺术亦随此诞生。我希望以最返璞归真但又带有超越现实的朦胧感的形式去表现我所理解的人类开拓史。那么,请允许我通过这一系列作品表达对千万年来人类探索精神的歌颂与对先驱者们的敬意。

图片

何友信 《瑟沙忒的漫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肖  颖

/ 将现实寻常可见之物与人物似舞台布景道具般重新组合,违反常态与视觉逻辑,组织成一场戏剧化的奇幻梦境。在这场景之外还设置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如同睡眠中将要醒来的一瞬间,在意识模糊状态下所产生的错觉,在真实与臆想反复交织间,以新的视角来看待旧时之物,打破常规的桎梏,迸发无尽的想象。

图片

肖颖 《Dreamcor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宋仿禹

/ 围观是生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但我思考着过多的围观是否会阻碍发展或进行事件的展开,消耗过多的时间在一件小事上,围观能否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绘画时我尝试将水彩技法与平面化语言的结合,创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想象力的视觉效果。

图片

宋仿禹 《围观》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陈启乐

/ 在四年的学习中做过许多不同的尝试,发现自己总是在两种对立的感受之间寻找一定的平衡。将所描绘之事物以自己的情感主动改造,再寻求这种突破与和谐之间的平衡,这是我对于创作方法的思考。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感受都有所不同,而打破日常生活的“戏剧性”便是我的创作想要传递给观者的感受。

图片

陈启乐 《灯下诙》 纸本水彩 218.9x73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吴诗韵

/ 最初我想画一幅背部的自画像,随着构思的发展画面逐渐变成了一群重复的自画像。我的构图经过了反复探索和修改,尝试了不同的环境和光线、不同的人物动态、不同的背景,以追求最好的形式效果。经过色彩和技法尝试,采用了一种制作底料再着色绘制的制作方法。

图片

吴诗韵 《昨夜》 水彩、综合材料 90×150cm x2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唐  烨

/ 在毕业创作之际的疫情返潮是我毕业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旨在用直观的方式记录下疫情压力下的种种面貌。选择重复的符号“口罩”作为贯穿整个作品的标志特征。并提高画幅数量达到“芸芸众生”的联想效果。一个对象一幅的组合效果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的隔离距离,群像的概念被拆分,符合又不符合的效果是我追寻的。希望在疫情平息后的时间节点,能够引发人们对疫情前、疫情时、疫情后的不同时间的思考。

图片

唐烨 《我们》 纸本水彩 240x24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刘育菁

/ 阳江下乡之行的最后一天,碰巧地遇见人们在海边防风林树下聚餐的场景,这个素材很有画面感,在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恐怕是难以见到了,于是我选择为创作的题材。回忆里总是添了一层诗情画意,馥郁柔和,芬芳浪漫,幸而,我还记得,并选择描绘下来,沉睡在下一场印象里。

图片

刘育菁 《珍珠湾的星期六下午》 纸本水彩 110x85c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江嘉怡

/ 远古时期的恐龙和现代社会的小爬宠,虽然相距数万亿年,但却在同一个空间中,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互相交流。这样横跨古今的对话,让历史在血液中流淌,也唤起了我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图片

江嘉怡 《幻想乐园》 纸本水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陈紫英

在当今社会,很少人会注意到我们身边常常存在的事物,我们脚下的花草,大自然界的成长,它依然靠着那股积极向上的韧劲,身残志坚,没有自我放弃,拖着残躯倾情绽放它的生命力量和生命之美!植物之间有太多情感交流对话,植物也跟人一样,也有情感,也有交流,也有独特的对话,有些生来起眼,有些不起眼,有些在一条起跑线上,有些不在一条起跑线,大家前提条件都各不一样,但最终的生命能量都是靠我们自己活出来。

图片
图片

陈紫英 《对话》 纸本水彩 170×7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陈锦文

/ 呈现日常物与材料的质感之美,并且探讨其中的美学价值。此外,我还探讨绘画、雕塑和环境三者因素如何构成作品的整体,并通过二维作品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围绕“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而展开,旨在探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我试图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作品主题中,以此表达对个人和群体之间关系的思考。

图片

图片

陈锦文 《共识乐园》 纸本水彩 198×64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禤卓婷 

/ 窗户仿佛是一个魔法门,将外界的奇妙景象引入室内。今宵,天空中不知何故陨石乱舞,四处飘散着碎片般的石头,被窗隔断,似乎与我们隔了一重视觉屏障。然而这个屏障并未阻挡我们好奇的目光。透过窗,我们仍能清晰地看见满天飞舞的石头,让人感受奇异和神秘的景象。当我们透过窗户凝视它们时,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一个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因此,窗是我们与外界相连的桥梁,而地上的石头则是我们和历史之间的纽带。这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感悟到时间和空间的无限魅力。

图片
图片

禤卓婷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王  莹

营造出一个画家内心的精神世界,为观者提供了直达画家内心世界的通道,希望通过含蓄的画面向观者表达一些情绪情感,同时通过人物的肢体动作的重复、叠加等与观者产生情绪共鸣让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也希望得到观者的一些情绪情感上的沟通与契合。

图片

王莹 《Ctrl+C》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梁莉琪

/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超现实主义、成人童话、寓言故事和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对我而言是一种迷人的艺术形式,好像可以将我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解放出来,走进一个充满探索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时间、空间和物质都变得模糊不清,自由地漫游于艺术和生活的边界之间。另外,我以拼贴的方式建构画面。而这些元素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符号,通过这些象征,试图传递一种内在的情感和特殊的意义,让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来解读。

图片
图片

梁莉琪 《荒土与诗》 纸本水彩 150×72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陈思敏

/ 画面中的电影感,给我带来一种生活中的幽默。在创作中记录了剧场中定格的瞬间,同样场景里出现的不同时刻。选取的是一个灰色调的小剧场,描绘了舞台上的视角,反客为主,在观众席上安排的人物形象以正式的着装搭配幽默而不夸张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喜剧性。

图片
图片

陈思敏 《人间剧场》 纸本水彩 96×64cm ×2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三工作室

蔡清清

/ 正常与叛逆是对立面,但正常的标准因人而异,叛逆者也许在另一面又成为一个正常人。人与人之间的立场角度不同,对事物的态度则不同,产生矛盾而冲突不断。借由手语手势为符号组成一句话,运用超写实绘画来阐述对社会事件的思考。

图片
图片

蔡清清 《正常被当做一种特例》 纸本水彩 24×18cm ×6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伍敬乐

/ 动物的世界,就像人类的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是现在,很多珍贵的生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的生活颜色正在加快褪去。本次创作《何以为家》是对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的一次反思。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濒危物种,能关注与参与保护自然界、保护生物多样性。

图片

伍敬乐 《何以为家》 综合材料 120x90cm x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林桂暖

/ 我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我任然感受到心灵上的距离感是不可消解的。我试着创作出这样一副人物群像的画面来展现这种隐隐约约存在着的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感。一个名为“孤独怪”的角色在我手上诞生。我略去了人本身具有个性化的个体特征,试图将人的形象极简化、符号化,直至这个人可以是你或是我。

图片
图片

林桂暖 《行色匆匆,从不回望》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凃  缘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被磨平了棱角,在生活工厂的加工下逐渐趋同。我试图抓住这种城市中纷攘而又孤独的人类气质,利用现代特有的商品材料物质,暗示人类处于这个社会中的形态。将对我们从小到大影响深远的民族特有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作品中主体物的精神载体,来做一件重现当今城市生活的种种精神缩影的作品。

图片

凃缘 《但闻人语响》 综合材料 150x300cm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吴颖恩

/ 生活场景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也可以变为抽象化;事物的本质是独立的,但它们也可以是有联系的;我们所看到的色彩是千篇一律的,但它也可以千变万化。本次创作以抽象的形象、颜色的鲜明对比与色彩之间融合和硅胶材料的层层叠压这几方面入手,将很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象转变为抽象化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图片

吴颖恩 《潺潺》 综合材料  60x50cm x6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关紫霞

/ 人的面孔是人际交往中首要的识记因素,而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见到的面孔的情绪都是活跃的,面孔情绪的另一面则是相对隐秘的。探索面孔情绪的另一面:静默,是本次创作的目的。

图片


关紫霞 《不形于色?形于色!》 

植鞣革 、水彩、丙烯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梁  斌

/ 艺术作品给人的感动很多时候体现在情感的共鸣,当然这种共鸣表现在很 多方面,并以各式各样的载体得以体现。本文主要通过人对于物象的情感寄托映射出动物追 根溯源的本能和人类对于寻根文化的特殊情感,再通过优秀艺术家的学习并结合个人的艺术表达,试图描绘出那些潜藏在旧时光里的一丝丝温暖。

图片

梁斌 《根》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陈烨盈

/ 毕业创作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一件外国公共艺术作品《瓜果系列》,其中的表面珠宝的“光鲜亮丽”,实则“腐烂不已”的反差感让我感触颇深,于是运用到创作当中,画面中坚实的工业化场景与脆弱的石膏体形成一种反差感,远看是腐烂的石膏体,近看腐烂部分则是正在雕琢中的工业化场景。

图片

陈烨盈 《雕琢之境》 纸本水彩 100×100cm ×3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李  慧

/ 所有的绚烂终会归于平淡,终将在寂静之中体味淡泊。冬日枯枝生命顽强,有着对于希望一定会来临的信心,在磨难中等待生机的来临,隐忍又倔强。不同心境的人看待事物,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或是荒凉、或是寂静、又或是坚韧;试着从身边平常的事物之中去发现自我,品味自己当下的心境。

图片

李慧 《寒枝》 水彩、综合材料 100x216.5cm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尹江文

/ 世上与我关系最亲密的就是我的家人,我们因血缘上的关系而结缘,经过多年的朝夕相处,已经不再仅是血缘羁绊了,更多的是心灵上、灵魂深处的联结。我由衷感谢她们的陪伴与鼓励,想借此创作来表达我对她们的爱意和感激。也希望能触动到观者,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如能让他们避免遗憾,也算是一件美事。

图片

尹江文 《我和我的家人》 纸本水彩 62×52.5cm x4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何  俏

/ 这个作品利用城中村漫游过程中在街边捡拾的日常生活的废弃物和城市建设的废弃物进行搭建,构筑成一个新的自主空间。题目的“流浪者”指的是流浪状态,指代那种持续漫游并将漫游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人。经过波德赖尔以及后来本雅明的研究后和诸多学者的研究,漫游者这一人物形象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文化理论内涵,不再局限于某一类人,而漫游也成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的隐喻,并将现代自我的问题凸显了出来。漫游者可以摆脱掉结构化之命运的完全支配,让自己谱写结局的终曲,在街头行走的过程中,他们有著自我解放和创造自主空间的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何俏 《流浪者的花园》 装置 尺寸可变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林锦杰

/ 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着一位戴着面具的小丑,面对着人生的各种许多困境,我们总是不得不戴上面具去面对现实。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衣冠楚楚,有些人贫穷潦倒,但我们所有人都在这个表演人生的舞台上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那么多的变幻和曲折让我们很难分清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失去自我,着手戴上面具成为一种常态。

图片

林锦杰 《假面戏》 纸本水彩 73x208cm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仲星晨

/ 我常常穿梭在城市的小巷子里,用手机捕捉那些红色砖墙角落的碎片。小广告就是墙面的主角,把农村特有的红墙与城市特有的楼道小广告相结合,是我对这个时代城市的记忆。我用仿制物品的方式重新建立了一堵家乡之墙,在塑料基底上还原红砖墙的真实肌理。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观者可以亲身去体验,触摸它,可以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往昔年代。

图片

仲星晨 《轻盈的、狡黠的、城市生活的记忆》 综合材料 可变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袁梓潼

/ 当时尚轮回,紧身胸衣作为时尚单品盛行起来,是该否定其本身的存在价值还是以美学的角度让其重新出现。紧身胸衣所带来的束缚感和水彩本身的自由变化相互融合,如何不再被束缚以及如何在束缚住的胸衣上形成有趣的水彩肌理决定了本作品的感染力度。

图片

袁梓潼 《“新”衣》 纸本水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区嘉雯

/ 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个“不合群”的人。用比较现代的词语说,可以说是“社交恐惧症”,也许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恐惧有所减轻,但也让我抗拒社交,只喜欢与有限的人交流和分享,只想待在属于自己的“舒适圈”。在热闹的人群中,我却能够感受到的无边无际的孤独感。

图片

区嘉雯《在人群中“永远无法摆脱的孤独感”》

综合材料 114×84cm x4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谢子轩

/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曾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而美好的回忆往往珍贵又转瞬即逝,人们更多时候想起的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然而当人将视线放在这些如同泡泡般美丽而短暂的愉快体验上时,才会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意识到在未曾注意的角落也有很多美丽的泡泡悄然出现过。

图片
谢子轩 《华年》 纸本水彩 190x190cm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刘佳乐

/ 从古至今,乌鸦所包含的象征意义都在不断变化更迭,无论其意义是东西方的差异还是古代现代的不同,乌鸦的形象始终是不变的,它的含义始终都是人类根据其习性赋予的,并将人的文化、理念强加于“乌鸦”的象征意义,此时的“乌鸦”已经不单纯是作为一种鸟类动物了,而是成为了一种人类意识情感的附庸傀儡所存在,“乌鸦人”的这一形象便是将乌鸦与人的思想意识傀儡相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体形象。

图片

刘佳乐 《乌鸦人》 综合材料 100×133cm x4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廖佳琪

/ 从文本到图像要经历什么?基于文学作品内容的再创造。图像是就算语言不同用眼睛也能交流的语言,以我的创作为例,根据短篇《夜莺与玫瑰》一文为灵感探索现代彩色玻璃窗的不同视觉效果。

图片
廖佳琪 《夜莺与玫瑰》

图片

图片

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

邝雪杏

/ 火烈鸟作为画面中心,头部扭曲向下,正轻啄自身,白色的羽毛收起,粉红的双腿笔直地站立与湖水中。白色羽毛与绿色湖水相结合能画出一种清爽、舒适、飘然的感觉。各种姿态下的火烈鸟,在绿绿的湖水中,加上美丽的色彩调子都能形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展现出怏然的舒适感。

图片

邝雪杏 《白浮绿》

图片

水彩画系|第二工作室

吴璐怡

/ 笔者个人很喜欢画速写和一些即兴的小幅创作。在21年笔者的弟弟出生后,因为对弟弟的喜爱和对新生命的形象的好奇和观察,开始给他陆陆续续地绘制了一些速写肖像。一个新生命所带来的活力和可爱温暖感动着家里的每一个人。笔者希望通过这种类似速写的绘画方式作为对他的观察和感受的记录。

图片

吴璐怡 《玮熹》 纸本水彩 尺寸可变

图片

水彩画系|第四工作室

吴雅琪

/ 本作品呈现多种鲜艳的、令人感觉不适的单色系画面,不缜密的线条,不精致的身体曲线,互相叠交产生共鸣感的扭曲压抑的人物躯体形态;画中人物没有五官和耳朵轮廓,皆扭曲着不同幅度和动作的身体,呈现对自我的纠结、抓狂,看似只有非现实的遮挡关系实则每个人有相似的情感连接,就像人们同种情绪有微妙的分岔点。

图片

吴雅琪 《缠》 综合材料 80x60cm


- 师生合影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编    辑:张钰沆
审    核:陈朝生



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系官方微信,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