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公共表达与形式语言拓展

 顺其自然h 2023-06-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来源:廖奕凯

课程名称:公共表达与形式语言拓展

授课教师:王长兴

授课时间:2023.3.6 -- 2023.4.3

授课范围:壁画系二工作室本科二年级、三年级及部分研究生

课堂记录

    现代壁画的核心属性之一是“社会性”,培养现代壁画创作和研究人才不可以忽略“社会意识”的培养。如何通过课程引导学生从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中出来,在社会的时空坐标中建立认知,主动聚焦时代寻找艺术与社会之间密切且积极的接点,这是我们长期在考虑的问题。
    现代壁画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形式语言的开放性,壁画既不是某种材料或技法的专属地,也从不是禁区。对于壁画艺术,形式语言不是先决条件,而是跟随创作表达需要而来的。正因如此,合格的壁画家不仅须有多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形式语言的运用和探索上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的当下,探索艺术表达相应形式包括更多的可能性是时代抛给我们壁画艺术的必答题。
    壁画系第二工作室主干专业方向是大型纪念性艺术与现代壁画研究。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均衡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开设了如“壁画造型基础”、“创作素描”、“壁画色彩”、“壁画构图”、“浮雕”、“镶嵌与彩色玻璃画”、“壁画社会学”、“公共表达与形式语言拓展”、“壁画创作研究”以及多样的社会实践课等等,在这其中“公共表达与形式语言拓展”在我们一系列课程中课时较短,但它是重要营养占有特殊的位置。
    这个课是个新课,开始于2022年。今年的课共四周,大家首先对突飞猛进的AI技术做了初步了解研究,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可能引出的问题做出思考,课堂上大家充分进行交流。后半节则由对社会话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作为起点。学生自主选择他所关注的社会话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自己艺术表达的想法。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大半程的课是老师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探讨,同学们在表述、倾听、质疑、辩论、建议中不断深化或推翻想法,直到确认他们最终选择的主题和观点。这样的课堂沟通方式同时给了老师了解学生当下的种种内心感受、所爱所忧的渠道。同学们以年轻人独有的活力和真挚给彼此带来许多向上的能量。随后才是动手实施,至此大家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开放性的形式语言实验状态中,各类材质、媒介都进入视野,当然也包括AI制图的技术。
    我在课程中看到了学生“社会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增强。此外,同学们在课程中展现出来的理智、沉着、积极、勤奋、幽默、灵活以及共情心、协作精神等,这些虽不在课程目标设计之中,但同样宝贵!课程结束了,宝贵的东西要继续生长!

王长兴

邵谦

作者:邵谦

作品名称:《攻击》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图片

创作说明

这是我利用网络语言暴力这种社会现象所创造一个空间作品,在这里我塑造了一个场景,想要将无形的暴力重现为一种可感知的精神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将我的作品分成了视觉呈现和听觉呈现两部分来制作,期望能够达到压迫感,无形感,侵犯感,由此让人们对网络语言暴力有所反思。

图片
图片
   

个人感想

通过这次公共艺术与媒介拓展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件作品,从社会现象延伸到内在理念所要经历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再将其内在理念转化为一件实体的作品,这一件作品不一定是一件装置,也可以是一个场景,一点点感受。身为壁画系的一名学生,在现代公共艺术的影响下,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呈现给我们的观者,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力,感谢这次课程给了我一个如此实践的机会,这是我宝贵的经验。

廖奕凯

作者:廖亦凯  

作品名称:《语言的演化》

作品材料:铁丝、毛线 

作品尺寸:200*200*170cm

图片

创作说明

作品以毛线为主要材料,用毛线这一具体的实体来表现中文的演变这一抽象化的概念。我通过在空间中搭建出不同的立体结构,将二维的毛线转换成了三维的装置,以图更好地表达文字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状态以及其对于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的影响。

毛线具有'指向'、'连接'、'缠绕延伸'、'建构'、'流动'的特点,对应了文字的'释意'、'组词造句'、'产生新词'、'结构'、'可变'的特点。同时我也为不同颜色的线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褐色代表着中文的文言文时期,紫色代表着之后的白话文时期,青色与红色则代表着当下的互联网时期。

不同时期对应的不同的立体结构表达了我对于中文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公共艺术课给了我使用新的材料创作的机会,也让我对社会议题与个人作品实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同时我也学到了制作一个公共艺术装置所需要的基本过程步骤,对我未来创作其他方向的作品起到了很大帮助。

张辰

作者:张辰

作品名称:《深渊》

作品材料:纸、尼龙、塑料、刀片、植物纤维、动物纤维

作品尺寸:90*70*8cm

图片

创作说明

当今物质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心底不断产生的欲望在日益增长下泛滥成灾。作品中心环绕锋利的刀片就像深渊的入口,人们争先恐后的围绕追逐寓意着人们即使被割伤,受到伤害也要追名逐利的病态心理。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本次课程的重点形式语言拓展让我的眼界更宽泛,通过这次纤维为主的创作尝试为以后的创作方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加上与同学们就不同的材料探索后,在公共艺术创作方向有一个更多元化的积累,令我受益匪浅。

梁妍旭

作者:梁妍旭

作品名称:《四十个行李箱》

作品材料:纸

作品尺寸:100*15cm

图片

创作说明

女性独立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解放,并不是高举大旗,而是正视自己的需求,专注于自己。而社会对于女性印象的改观,我也希望能够赶上AI发展的速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这次作业在第一阶段对Midjourney有了一点初步的接触,觉得AI功能非常强大。并且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通过AI完成了作品,受到了很多启发。公共艺术的范畴广泛,形式语言丰富,课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启发我对社会与艺术关系的思考,也很期待以后人工智能的走向。

张艺潆

作者:张艺潆

作品名称:《家族》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450*90cm

图片

创作说明

每一代人,都是家族的延续。古往今来,家族意识深深影响着人们。如今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每个人的独立性更强,同时与家庭的联系会逐渐变少,乃至家族。家族意识正在慢慢消失。作品采用长条状,从上至下,由大块的拼接紧密的布料慢慢到碎片化、分散的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布料,表现从古到今人们与家族的联系。每块布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它们通过线连结,最后散作满天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重新唤起大家的家族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从传统的绘画到其他形式语言的转换,让我对艺术语言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原来创作不仅仅可以采用架上绘画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过程中会留意之前所忽略的各种有意思的材料,也会更勇于尝试新的材料来表现。在课程中,紧跟时代热潮,也对AI的各类软件进行了尝试与类比,对艺术与科技以及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总之,这段课程令我收获颇丰。

李徽(韩)

作者:李徽

作品名称:《资本崇拜》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8*35*20cm

图片

创作说明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制造圣像的。逃避或摆脱自身的懦弱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这种宗教的发展是以文艺复兴为起点而变化的。 不是以宗教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即因人本思想的发展,人类失去了神。但是,虽然免罪符已经消失,但人类又开始制造另一个免罪符。

以物质价值为名的免罪符开始将人类引向更简单、更直观的答案。精神价值下的人很苦恼。在自己的人生是否正确,自己的追求是否矛盾,在无休止的考察中寻找对人生的答案。但是,在物质价值下,人类的评价很简单,我的价值比我身边的邻居高吗? 我拥有的财产比别人多吗?在金钱和财产的尺度下,如果比别人富裕,物质价值就会成为人生的免罪符。在这种顺流中,金钱成为人类的新宗教。

伏尔泰在文艺复兴的萌芽期中批判了宗教的狂信。中世纪天主教信徒们不宽容的狂信主张使时代退步,使很多人启蒙,绽放了文艺复兴这一文化之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资本这一宗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不宽容的宗教。

覆盖在伏尔泰石膏上的无数资本主义渣滓。包裹在其上面的桂冠是人类的新圣物,也是拷问工具。在人类身上消失的免罪符使人类痛苦不堪。 只能犯罪的人对自己的救赎失去了信心,因此陷入了苦恼之中。但是经过这样的忍耐,人类终于得到了真正的信任或领悟。隐藏在免罪符后面的真理只有撕掉免罪符才能看到。成为我们新的免罪符的财产也是阻止我们看待真理的障碍。应该倾听隐藏在物质价值背后的精神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个人感想

通过课程探索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感受到的问题是什么,并通过将其连接到作品的过程,学习了作品创作的基础。我们应该时刻想起我们不经意间经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

张荣森

作者:张荣森

作品名称:《我的房》

作品材料:铁丝、玻璃罩、木头

作品尺寸:30*20*20cm

图片

创作说明

第一个人“露西”从东非大裂谷出现,到现在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400万年的历史。而过去的390万年期间在需要栖息之地时他们大多选择天然的洞穴或者树杈。所以房子的本质是什么就一目了然,房子的本质属性就是居住,就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可以保证稳定空间环境的场所。而当下房子的本质属性有所变质,由原来的居住使用变为了学区房、炒作房等这一系列的属性使当下房价过于虚高。年轻人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年轻人如果想在大城市买房,劳动终生有可能也买不起房,工资的收入以及工资的提升远不及房价以及房价的增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个人感想

课程中,我认识到了公共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对形式语言的拓展。从一开始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再到对作品的反复磨合,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具有耐心、细致和创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审美和创作能力,更增强了我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陈進龙

作者:陈進龙

作品名称:《绚烂之花》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20*100*40cm

图片

创作说明

艺术是一种可以及时回应时代问题的方式。在关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方面,我个人会对人生理的衰老与病死可能更有感触,自然规律上死亡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只能学会去珍惜,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为的恶意的将生命当做一种商品去进行交易,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谴责抵制这一行为,所以我根据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象征——自动贩卖机给我的启发展开创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一开始上公共艺术与形式语言拓展这个课的时候觉得有点不是那么适应,因为他不像我预想的那样子,我的预想是在媒介上不在是传统的油画颜料与丙烯,可以用一些综合材料,但还是在平面上完成作品,在第一周与第二周让我们谈论,我们对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一开始我提的都是一些比较宽泛的问题,随着课程的深入,我的问题角度也不断地聚焦,最后落点在,抵制社会上的不法器官买卖,这是在对于生命这个议题上的思考,进一步聚焦。

陈嘉达(研究生)

作者:陈嘉达

作品名称:《共同体》

作品材料:半透镜、纸浆、电机

作品尺寸:60*60cm

图片

创作说明

作品灵感来源于信息茧房和同质化这一类概念,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大量的复杂且重复的信息虚构了信息的多样化,导致在群体的人之中逐渐同质化,在大数据的信息分流下,群体的成员与外部世界交流大幅减少,从而让个体无法系统性的思考.作品使用了半透镜的镜像原理来模拟多重空间,空间中的脑袋在点头的同时,景象中的无数个相同脑袋也在同一时间点头,随着机械的声音和相同的节奏呈现出机械化的认同场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这次课程让我在创作上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对创作语言也是一种新的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这个过程让我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课上同学们的讨论和大家的创作展示也对我的创作思路有非常大的启发,从形式语言到观念输出的这个过程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黄硕(研究生)

作者:黄硕

作品名称:《回望》

作品材料:电视机,塑料,尼龙线,亚克力,偏光膜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图片

创作说明

这件作品是我自身对童年时期创伤经历的回望。鲍德里亚在《物体系》中将旧物定义为一种代表时间的符号存在,它是时间的文化标志:“旧物总是一张家庭照”。所以我尝试用旧家电在这里指代一种家庭关系网。而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回望去直视,所用涌现的并非记忆而是情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课堂上王老师通过让大家交流什么是艺术的方式使我开始主动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的社会价值在哪里这样的命题,通过对材料语言的尝试去探寻创作中的自我实现。

瑞秋(研究生)

作者:瑞秋

作品名称:《卷到飞起》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30*250cm

图片

创作说明

以高考为社会话题做的一个壁画,用的材料都是去各个高考补习机构收集的学生用过的试卷跟书本做成的。做的内容是仙鹤跟锦鲤以及毛笔寓意就是高考预祝大家金榜题名,为大家祈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个人感想

这次课程主要是鼓励我们使用不同的形式去尝试创作。正好在最近的时间段内,最大的热点就是高考,所以我尝试着用高考试卷作为材料进行一个创作。这一次的课程突破了我原有绘画创作的思路,更让我丰富了创作体验。

谢永鑫(研究生)

作者:谢永鑫

作品名称:《AI千里眼》

作品材料:Midjourney,Java,HTML5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图片

创作说明

随着各种AI的功能逐渐强大,围绕AI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人对此感到乐观,认为AI的本质仍是一件工具,AI的发展能帮助人类节省重复枯燥的工作。而悲观者则认为,AI会导致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多种职业过剩,普通人失业风险增加。同时简单易用的AI软件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严重后果。

本作品旨在让大家发表自己对AI的看法,以互动作品的形式让观众也都能参与到本作品的创作中。我将通过AI绘图软件结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将大家的观点转换成图像,最后形成一面成图展示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感想

经过这次课程,我对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新的认识。课程前期王长兴老师安排的国美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学姐带领我们认识公共艺术,并见证了许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范例。在之后的实践课程中,我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发现了公共艺术在互动性上对比一般艺术形式更具优势,可为艺术作品添加参与感,增加观众感知度的同时留给观众更深的印象。因此我确定了自己互动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实现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各种技术上和想法上的难题。但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尽力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完成了这件互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吴睿颖(研修生)

作者:吴睿颖

作品名称:《宏与微》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Midjourney,Photoshop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图片

创作说明

研发人工智能的初衷更多为了替代、解放常规脑力劳动,实现功能和效率提升。而在很多节点,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相应的担忧与矛盾。这个作品的其中一半是在万年历史里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物件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装置,由下到上分别代表原始时期、农耕渔猎时期、工业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体现人工智能与人的智慧在历史进程中的关系;而另一半是通过AI软件不断描述、培养、调试等方法,生成的接近预想中的成稿。二者结合,拼在一起,有一定的对比作用。金字塔既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也是坟墓的象征,更加代表阶级。是一部分顶端人群通过发展AI强化现实统治秩序的写照。有映照有反讽,以警世人反思。

图片
   

个人感想

这门课程通过大家共同交流的形式,课下收集相关讯息,课上讨论美、艺术、AI等内容,训练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结合,树立开阔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氛围。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我的艺术素养,激发更展现时代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目前深度思考最多的一门课程。

图文整理/黄硕 张辰 梁妍旭

编辑/张辰 梁妍旭

编审/贺鹏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