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四圣医苑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卷十六 【内伤杂病】 胸痹心痛短气 九章

    胸痹、心痛之病,浊阴逆犯清阳。责在肝肾之阴盛,心肺之阳虚。而其原,总由于中气之败。胃逆则浊阴不降,脾陷则清阳不升,是寒水凌火,风木贼土之根本也。阳宜降也,阳中之浊气宜降而清气不宜降(所谓“清气”之“降”,即《素问·阴阳应象论》之“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实乃清气于左路下陷);阴宜升也,阴中之清气宜升而浊气不宜升(所谓“浊气”之“升”,即《素问·阴阳应象论》之“浊气在上,则生䐜胀。”实乃浊气于右路上逆)。浊气升而清气降,则阳陷于下而阴填于上;清虚冲和之位,变而为痞满结硬之所。阴贼横逆,宫城填塞;君主失守,阳神奔败。此胸痹、心痛所由也。

失升降之职,易阴阳之部,非缘中气亏败,何至于此!仲景于散结开痹之中,而示人参一汤,所谓握要而警策者矣。

胸痹、心痛、短气病相关内容可参《四圣心源·劳伤解》之《阴阳·阳虚》和《气血·气滞》。

    胸痹心痛一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诊脉当取其太过不及,以定虚实。寸为阳,尺为阴;寸旺于尺,人之常也。寸微是阳虚于上,尺弦是阴盛于下。弦为肝脉,应见于左关;尺弦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于水而不升也。木不升则脾必陷,肝脾所以升清阳也。肝脾郁陷,清阳不升,是寸之所以微也。阳不敌阴,则阴邪上犯(这个病理,临床较多见。如人由下蹲而起立,自觉头晕或眼花者,即是左路微阳不能上达,右路浊阴反而冲逆之象)。浊气填塞,是以胸痹。宫城逼窄,是以心痛。所以然者,责其上焦之清阳极虚也。阳在上,今寸微阳虚,因知病在上焦。其上焦所以胸痹而心痛者,以其尺脉之弦。阴盛而侵微阳,上凌清位,窒塞而不开,冲击而不宁也。此脉之不及而病虚者。

此证之治,降浊阴可用半夏、生姜,或厚朴、枳实,或细辛、干姜、五味子。但要在左路升阳。升阳法参《四圣心源·劳伤解》之天魂汤(桂枝、附子、人参、干姜、茯苓、炙甘草)。

    胸痹短气二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若夫平人外无寒热之表证,忽而(突然而见)短气不足以息者,此必隧道壅塞而不通,或有宿物阻格而不达,是实证也。实则宜泻,当以行瘀开闭之方,除旧布新之法,排决郁陈,则气降而息顺矣。此脉之太过而病实者。

隧道壅塞而不通”之治,栝蒌、薤白、厚朴、枳实、半夏、生姜是要药。“宿物阻格而不达”者,宜参大承气汤[1]、大黄附子汤法。

    胸痹心痛短气三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之病,凡喘息咳唾,即胸背疼痛,短气喘促,寸口之脉沉而迟,关上之脉小而紧数,是中气不运,浊阴上逆,气道痞塞而不通也。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涤瘀而清烦;薤白、白酒,开壅而决塞也。

    ◎栝蒌薤白白酒汤百二十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 白酒七斤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此方,白酒之用,现代一般多认为是靠酒中的乙醇溶解药材有效成分。因为煎煮时间一长,其辛散宣通之气已经挥发无余矣。此外,“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是中焦不运,清阳不升,至少应加一味桂枝升阳,法如“胸痹心痛五”之枳实薤白桂枝汤。“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论》)水火之病,总宜左右并治,“双手打方向盘”。

    胸痹心痛四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胸痹不得眠卧,心痛彻背者,是阴邪上填,冲逼心宫,而胸膈痹塞,气无前降之路;膈上莫容,是以后冲于脊背也。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涤瘀而清烦;薤白、白酒、半夏,破壅而降逆也。

    ◎栝蒌薤白半夏汤百二十一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 白酒一斗 半夏半升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证宜加赤石脂(即“胸痹心痛九”之乌头赤石脂丸法),并加桂枝。参上条笔者注文。

    胸痹心痛五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心中痞塞,浊气留结在胸;胸膈壅闷,胁下气逆,上抢于心,是皆胆胃逆升,浊阴不降之故也。枳实薤白桂枝汤,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气也。人参汤,参、术,燥土而益气;姜、甘,温中而缓急,亦主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百二十二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栝蒌一枚,捣;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百二十三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消痞结为主药,薤白开痹散壅,厚朴辅助枳实以“降浊而行滞”(《长沙药解·厚朴》),栝蒌涤浊瘀,桂枝从左路稍加升达阳气,“下冲气”之用(即桂枝加桂汤治“气从小腹上冲心胸”之法。《长沙药解·桂枝·桂枝加桂汤》:“疏乙木而降奔冲”。亦可参“胸痹心痛八”)。此为上焦散壅,左右并治之法。人参汤则握中焦而用干姜升陷降逆。同病不同法。但是,此证依理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参、草,或加参、(干)姜、草,比单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或人参汤效捷。白术宜易为苍术,或径去之。(《长沙药解·白术》:“白术性颇壅滞。”)

    胸痹短气六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是土湿胃逆,浊气痞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肺气堙塞,则津液凝瘀,而化痰涎。茯苓杏仁甘草汤,杏仁利气而破壅;苓、甘,补土而泻湿也。橘枳生姜汤,橘皮破凝而开郁;枳、姜,泻满而降浊也。

    ◎茯苓杏仁甘草汤百二十四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枚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生姜汤百二十五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此二方亦典型的珍惜药材之方。可惜即便“不差,更服”,可能仍然是“更服,不差”。法非不当,未周全耳。二方合用,效大。《四圣心源·劳伤解·气血》示下气汤治气滞于胸膈右肋之证,药用杏仁、橘皮、贝母、五味、芍药、半夏、甘草、茯苓。可互参。

关于此二方,《李金庸金匮》称,如果胸痹兼有呼吸喘促之症,就选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除饮;如果胸痹兼有心下痞塞之症,则选用橘枳生姜汤磨痞行滞。从用药的角度看,亦在理。但是,五脏六腑联系紧密,过于珍惜药材,想用少药专治某脏腑,或不能药随病变,胶执于成方,往往不效或延误病情。

橘枳生姜汤证,从生姜用至“半斤”来看,似尚应有“呕恶”之症。

    胸痹七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胸痹缓急者,水土湿寒,浊阴上逆,肺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湿寒。薏苡附子散,薏苡泻湿而降浊;附子驱寒而破壅也。

    ◎薏苡附子散百二十六

    薏苡十五两 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亦宜参左右并治之法。

    胸痹心痛八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中痞塞,诸气上逆,心悬作痛,以胆胃不降,胸膈郁满,阻碍厥阴升路,冲击作疼(若是厥阴冲击,当有“心悸”之症。《素灵微蕴·惊悸解》:“悸者,乙木之郁冲。”此证未必是厥阴冲击,而应是少阳甲木冲击)。桂枝生姜枳实汤,枳、姜,降浊而泻痞;桂枝疏木而下冲也。

    ◎桂枝生姜枳实汤百二十七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药用枳实五两,而用桂枝三两,是重用枳实清肃右路为主之法(事实上亦应先清右路;否则左路阳升,将壅塞于上),不知方名为何以桂枝为主药。此方,宜加牡蛎敛甲木。

此证当有乙木不达之症,如小便不利或心悸等,是以药用桂枝,左右并治。橘枳生姜汤证则纯为右阳不敛之证,是以一派右路降泻。但彼以橘皮为君,则以气滞、气塞之症为重。

    胸痹心痛九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寒邪冲逆,凌逼心君,故心背彻痛。乌头赤石脂丸,乌、附、椒、姜,驱寒邪而降逆,赤石脂护心君而止痛也。

    ◎乌头赤石脂丸百二十八

    乌头一分,炮;蜀椒一分(一法二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附子半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此证,乌头赤石脂丸宜酌情与“胸痹心痛四”之栝蒌薤白半夏汤合用。

附方

    ◎九痛丸十一  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满,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气上冲,落马坠车等皆主之。

    附子三两,炮;巴豆一两,去皮,熬,研如脂;生狼牙一两 吴茱萸一两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服二丸。

    狼牙,疮家敷洗之药,用之心痛方中,甚属无谓。去此一味,换橘皮一两,减巴豆十分之七可也。




[1] 《金匮悬解·卷十七·内伤杂病·宿食三》:“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