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迎亲仪式

 贺承德 2023-06-23 发布于山东


有道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男子多大岁数可以谈婚?女子多大岁数可以论嫁?据史料记载,女子年满15周岁,举行了及笄之礼,就可以许嫁。而男子则是年满20周岁,举行了弱冠之礼,就可以许婚。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平均寿命不超过33周岁,夏商周时期的先民平均寿命不超过20周岁。他们往往活不到谈婚论嫁,却已经夭折于天地间、人世间。

在婚嫁之前,孤男寡女是不能共处一室的,以免“越位”。他们通常连对方的面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拉拉小手了。恋爱充满了“隔离”,婚姻充满了神秘。那份朦胧感,却是一个面纱(或盖头)可以解决的。

在古代,贵族青年男女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跨国婚姻也是屡见不鲜。婚姻要按照程序走,得有仪式感。

《仪礼·士婚礼》规定,士人娶妻必须经过六道程序,依次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和采纳的意思有点儿接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样,都不能少。如果少了,那就是伤风败俗。如果少了,那就是大伤尔雅。

男方须请媒婆出山,到女方家里走一趟。若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男方家里就要送上一些非正式的礼品,略表一下诚心诚意。问名,就是男方家里问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看与男方是否相冲。如果不克,那就是天赐良缘。把这份喜悦告诉女方,即纳吉。纳征,近似于当下的定亲。男方正式地给女方下一份厚重的聘礼:“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了!你的身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请期,就是男方家里选好结婚的良辰吉日,请求女方家里确认。最后一关,就是亲迎。亲迎,相当于现在的迎亲。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会和倒装句打交道。倒装句具有强调的作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解读的力度。

亲迎的盛况如何呢?让我们一探究竟。《仪礼·士婚礼》中有言:“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妇车亦如之,有裧。”大体意思是说,男方迎亲得有车队,需要三辆马车。新郎官穿着礼服,坐在主车里,主车没有帘子,后面有两辆副车,副车也没有帘子,里面坐着的是伴郎(比如发小)。车队晚上出发,仆人举着灯笼(或火把),在马前照明道路。女方送亲也得有车队,也需要三辆马车。新娘子穿着礼服,坐在主车里,主车有帘子,后面有两辆副车,副车也有帘子,里面坐着的是伴娘(如Y环)。车队也是晚上出发,仆人举着灯笼(或火把)在马前,以示威武。

在新娘子的家门口,新郎官要登上新娘子的婚车,替她驾车。马鞭轻轻一挥,车轮转动三圈即可。此后的驾车技术,就交给车夫好了。新郎官的车队调转马头,在前面赶路,赶到自家的门口,等候新娘子的“大驾光临”。新郎为新娘驾车,有诗为证。《郑风 ·有女同车》中的记载是:“有女同车 , 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 , 佩玉琼琚。彼美孟姜 , 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 , 颜如舜英。将翱将翔 , 佩玉将将。彼美孟姜 , 德音不忘。”这首诗写的是姜家大小姐完美出嫁时的情景。新郎为新娘驾车,新娘颜值如花,新郎品性如玉。从此以后,他们二人结为夫妻,理应同船共渡,同床共枕,比翼双飞,双宿双栖。新娘从内到外地透露着漂亮。帅气的新郎激动不已,幸福不已。

“士”在古书中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士大夫,二是读书人,三是未婚男子。请相信,爱情能够给家庭以温暖,事业能够给生活以丰满。衷心地祝愿天下用功读书人家业两旺,因爱而发光,因情而发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