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高中物理总复习效率之我见

 新用户62988113 2023-06-23 发布于安徽

提高高中物理总复习效率之我见

                      束 义 福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高考心理障分析采取复习策略,并根据中学物理知识结构,从系统论观点谈在复习中培养学生建立物理知识结构,从事物的“相似性”出发,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迁移能力,从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高中物理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心理障碍、复习策略、结构、迁移、能力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了会考和高考,三年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用三个学期多点时间就讲完,到了高二最后一学期就开始复习,迎接省会考。到了高三,又进入第二轮复习,迎接高考。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效果并不佳。高考落榜的学生早已把那些使人头疼的一大堆“题集”丢在了一边,考上大学要继续学习物理的学生又如何呢?从一些大学物理教师那里得到的反应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普遍不强,不知如何学习物理,习惯于教师讲得细,自己不会看书自学,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格式、解题方法都还不会。这还是从重点大学得到的反应。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复习,作了那么多的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并没有形成,这不能说不是一种低效益的教学。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总复习课的效益?笔者试图谈点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考生的心理障碍分析

       1、能力较弱引起的心理障碍

       一部分学生在自学、看书时,习惯于死记硬背,不爱去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听课时,只重视教师的结论,不爱去理解推理过程和思维方法;课后不爱去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这样头脑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方面,习惯于直观,静态思能,而抽象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较弱。对要求较高的习题,他们还是凭经验,直觉去找规律、套公式。如力学中,子弹打木块类型习题,总认为动量一定守恒。电磁学中,总认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磁场中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对具体问题不认真分析它的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当然难以得到正确的解答。对这些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在复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畏难情绪。抑制大脑细胞的正常兴奋,影响对信息的接收与加工,造成能力上的心理障碍。

       2、非智力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

      非智力因素包括目标,理想,兴趣,信心,意志,个性等因素。它是推动学习活动,调节、控制学习状态,影响学习效果的一种内部力量。这部分学生平时成绩还可以,因此复目标常常订得太高,总想名列前茅。如果几次练习连续出现失误,他们的复习兴趣就会减弱老是觉得自已在下降。而且越临近高考,越感到紧张,被迫加班加点,不注意劳逸结合,致疲劳过度。晚上兴奋,白天处于“沉睡”状态。上课、看书注意力不集中,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

       由于成功体验减少,动机上“趋避冲突现象”会明显增强,这种现象是既想取得成功要回避失败。发展下去会减弱意志,在学习竞争中陷入“欲干不能,欲罢不甘”,优柔断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是非智力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


  二、复习策略

       以上两种心理障碍一但形成,对学生复习和高考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加强思想工作,增加学习信心。

      通过分别谈话,我们发现多数同学把升学看成人生的唯一出路,唯恐自己考不上学校,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除自身因素外,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耐心而具体做好家长工作。认真而耐心地向学生强调:高考虽然竞争激烈,但并不可怕,只要排除杂念,认真复习,使自已实力得到加强,高考是能取得好成绩的。利用人的“可暗示性”,教师尽量表示信任感,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使他们放包袱,在最佳的心理态势下参加复习。同时使学生明白,由于升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且面临为激烈的竞争,同学们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是正常的,但应做好个人心理的调节,不要让压力成为思想负担。只有使自己心情得以充分放松,有可能获得考试中的最佳发挥。

       '2、帮助改进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复习不以为然,他们到处找资料,做习题,企图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成绩,结果常常事倍功半。这时我们根据他们习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这正是基知识不牢的结果。要求他们认真对待知识的复习,改变只信资料,不重视课本的做法。

       课堂上,我们尽力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复习,起到示范作用。如:对有的知识体系,我们采用了“整体展示”法,即由整体角度出发去了解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力学复习时,引导学生由力学的中心问题:“力和物理运动的关系”。出发展开形成三个系列:涉及力的一系列概念;涉及运动的一系列概念;联系力和运动的三条途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最后利用这一方法去分析教材中的几种典型运动。由于这一体系涉及的概念多,信息量大,推理层层深入,知识结构合理,记忆、运用方便,使学学耳目一新,感到确有所得,效果较佳。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利用类比、对比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总结。如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规律较难掌握,我们把它与匀变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描述进行类比,由圆周运动的线量、角度进行对比,分别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这样,学生对这一系列概念认识就更明确了。实践表明,教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虽做了多方面的区分讲授,但学生头脑中固有的经验思维常会干扰正确思维的形成和应用,所以还应该进行定量的区分性练习,甚至故意使学生“上当”,使他们受到较强的刺激,有利于活化思维,加深印象。

       结合实例给他们介绍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复习方法。请成绩好的或进步快的学生谈自己的复习体会,使学生得到启发与借鉴,从而改进方法,探索最佳复习方案,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适应性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近年高考物理试题,题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对于理解、推理、实验、分析综合,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要求均有所提高。为了使学生适应高考要求,我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训练。(1)准确性、速度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基础性统习,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有利于查漏补缺。(2)灵活性,综合性的训练。这些题目比较新颖典型。每次练习题量不宜过大,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甚至可以讨论,相互启发,活跃思维。得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然后师生共同小结,评出正确的、较好的解法。(3)模拟高考进行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适应高考能力。在习题评讲时,不要责难失误的学生,应客观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到正确的方法。一但发现他们有进步就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通过这些训练,既可吸取应试经验,避免参加高考临场慌乱,引起过失性失分。也可增强受挫的承受能力,提高应试水平。

       4、在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物理知识结构。

       目前的教学,重针对考试的大量练习,轻建立物理知识结构。虽然结构教学在中学不宜使用,但在分章分节学完了教材后,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类组合,根据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认清知识脉络,抓住重点关键,以核心知识挈领一般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化与精化。如电学与磁学的对称结构,机械能与动量的对称结构等。学生通过复习能够总结出知识结构并且能用对称齐整的图表展示出来,不仅能形成知识的整体感,而且还能体味出物理知识的对称美,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只注意大量题目的练习,则不能形成物理知识结构。


  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级:一级结构是描述物理学图象的总体知识结构;二级结构是物理知识系统结构;三级结构是描述物质运动的具体抽象运动;四级结构是以具体概念、原理、定理为中心的知识结构。我们平时的教学是按教材的顺序进行的,而教材是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写的,是一个将知识展开的顺序。即我们平时的教学主要是在对应第四级结构进行,少量是针对第三结构进行,涉及第 二、第一结构的就很少。在总复习时,教师的大量工作仍在第四级结构中进行,复习概念、讲例题、做练习,这样仍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虽然整个物理知识的结构由具体的物理知识结构组成,但从系统观点来看,系统的功能不等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系统的结构也不等于各部分结构之简单叠加。因此,即使做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练习,也不能完全建立起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我们可设一个第三级结构含有k个四级结构,建立其中第1个结构需要做习题Na个,那么建立该三级结构需做题N>>∑Na显然在有限时间内靠做大量习题来建立第三级结构是困难的,而要建立第二、第一级结构就更困难了。所以我们现在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复习,仍不能建立起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对知识没有形成整体感,就不能从全面来认识各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更看不清其内在的联系,只有具体的题目,必然陷入题海之中。


  强化知识整体结构的具体做法

       运用“整体原理”指导复习,不仅能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了解各部分在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联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结贯通,运用自如。因此,在复习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帮助学强化知识整体结构,以便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这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做做

1)、针心设计整体优化程序训练题

①、精对知识局部的整体性,设计多层次优化练习题组,使学生对知识的内部结构、知整体进行理解和运用,即通过讲解和演算最少量的习题就能达到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②、围绕知识局部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与其它局部的联系系,设计多方位的综合训练题,实现知识的普遍迁移即通过讲解和演算少量综合题要能很好地反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各部分联系的掌握情况。

2)、畅通信息反馈通道,完善知识的整体经结构。

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整体结构,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整体结构,其最终目的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通过提问、作业、辅导、座谈、考试等手段畅通信息反馈通道,接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知识理解上的缺陷和思维上的漏洞,及时调控教学程序,完善知识的整体结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提高。

       3)、在认识和掌握各部分及联系后,最后再综合为整体。再次“整体”必须通过以前复习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后,由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总结,形成建立知识纵横交错的网络式整体结构框架。如力学部分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知识整体结构图。通过归纳总结,将学生头脑中那些孤立、零碎的知识串联成为系统的联系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内在联系。这样生就会感到识知脉络清晰易于记忆、理解和掌握。


  5、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迁移能力。

       要从题海中能解脱出来,除了用比较分类的方法,理清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外,还应根据简洁和谐的原则,使学生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后归纳解题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要能“举一反三”,先得“举三反一”,要能“触类旁通”,先得有同类问题的一定量的练习,掌攞其规律。所以在复习中,要花一定的时间,做一定量的练习,这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说为“题海战术”。问题是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同类问题既能看到它们的相似处,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把已知的、热悉的事物的规律,解题的方法迁移到与之相似,但我们不熟悉的事物中去,没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那就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量”的水平,也必然陷入“题海”。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里的“同”指的是“相似”,相似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如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结构相似,关系相似,功能相似等,相似现象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和谐协调的组合形式。相似就是同与变异的统一。客观事物在发展中,都存在同与变异,有同才有继承,有变异才有发展。我们在总复习中按知识体系分类作大量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在考试中求解问题,求解问题的过程的实质是要识别新的问题和原来已解决过的问题的相似性,并用这种相似去解决新问题。由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如果某个问题和他以前大脑中贮存的信息块相似,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比较热悉时,解决问题中那些相似块的提取,相似块之间的联系,相似的匹配,问题的求解就会大大加快。

       仔细研究一下我们让学生做的题,很多题目是很相似的。笔者将近六年来历届物理高考题进行分类汇集比较,从中看出考题的相似性是非常明显的,但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是指考查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是相同的,异之指题型、设问方式,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同是考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异是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应变能力。现在学生的普遍感觉是物理难,难在哪里?难在看书能懂,做题不会。做了那么多练习,为什么还是做题不会呢?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如何培养学生认识、识别问题的相似性的能力,把已热悉的东西迁移到不熟悉的但相似的新问题中重视不够,而比较注重的是撒大网,寄希望于从大量的练习中去猜中、打中考题,学生不是越做越精化、深化,而是满脑袋的题目,这必然陷入题海之中。

       是否题海战术,不在题的多少,而在是否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识别诸多题目的相似之处,能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应变能力。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重视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对提高高中物理总复习课的效率是会有益的。


6、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增强自信。

       教师适时地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向他们介绍有关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明白不利心理因素的原因及克服方法,以便增强他们自身的调控能力。较长时间的枯燥复习,生易于疲劳,复习期间适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他们的紧张心理能够得到休息和转化。以稳定的情绪、充沛的精力进行复习,满怀信心地去迎接高考。

参考书目:

1、《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 叶成华 沈海驯 编著

2、《学习与考试的技巧》 朱立峰 著

3、《物理学习论》 梁树森 著

4、《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来玉广 编著

5、《相似论》 张光鉴 编著

束 义 福

200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