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首栀子花美诗,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暮云深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栀子花别名黄栀子、黄枝、山栀、白蟾花。栀子花枝叶茂密,芳香素英,为花叶并美的观赏树木。栀子花原产我国,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十九世纪初又传到美国。也有人认为栀子花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如陈淳《栀子诗》云:“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装。知是异方天竺种,能来诗社搅新肠。”天竺乃古印度,为佛教发源地,故因以称栀子为禅友。

据《野人闲花》载:蜀主昇平喜爱治理花圃,奇花异草毕集其间,一天,从青城山来了个申天师,献花苗两株,说:“这里的红栀子品种不好,我知圣上治理园圃,就带来两树名花,以助佳趣。”蜀主赐给他许多金银布帛,他到街上皆散给贫民,遂不知去向。蜀主叫园丁载好,没过多久,成树两株,其叶婆娑,红栀子花斑斓灿然,香气袭人。蜀主非常喜爱,命令把它描在团扇上,或绣在衣服上,或用绢素鹅毛等物做成红栀子首饰。及结实成栀子,又比平常栀子不太相同,用作染料成赭红色,甚是妍翠,当时甚为贵重。

栀子花香气浓郁,不仅蜀主昇平器重,民间也喜栽植。据《四川志》载:铜梁县东北六十里的白上坪,地宜栀子,有的人家载至万株,开花季节望如积雪,香闻十里。

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

【南北朝】刘令娴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刘令娴出身官宦之家,是当时的贵族名媛。刘令娴颇具才情,喜欢吟诗。她性情率真,于栀子花开的季节,特意摘了栀子花送给闺蜜谢娘,并赋诗一首:“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自此人们常把栀子花和同心联系起来,象征友情心意相通、情谊长久。刘禹锡就在《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里写:“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梅尧臣《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于松侧》里写:“同心谁可赠,为咏昔人诗。”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于松侧

【宋】梅尧臣

举世多植梨,而我学种栀。

颜色固不别,良苦诚异宜。

团团绿阶侧,岂畏秋风吹。

同心谁可赠,为咏昔人诗。

咏栀子花诗

【南北朝】萧纲

素华偏可憙,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里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在一个著名的故事里,东晋诗人谢道韫把冬天雪花飞舞的景色化为一片暖春气象。萧纲在这首诗里所做的正好相反,把洁白的栀子花比作霜和雪,而无论霜、雪,在日光的照射下都会反射强烈的光线,虽然它们也会很快被日光消融。在这首诗里,只有栀子花的枝与叶具有某种实质,堆满枝头的花朵被化为一片灿烂的白光,因为阴影的反衬而显得更加耀目。

江头四咏栀子

【唐】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杜甫这首诗所写不是栀子之赏,而是栀子的实用。杜甫笔下的栀子,至少有两大功用,即入药与染色。栀子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染料,其果实经过压榨可以获取黄色的汁液,不仅能浸染织物,还可以浸染各种生活器皿,故而诗人称它“于身色有用”。然而相较于染色,栀子“与道气相和”的药用价值则更加值得称颂了。

正如杜甫所言,“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为常绿灌木,秋风、霜露不改其色,有类似松柏那样不畏严寒的性格,能以茂叶挺立于严冬。禀受了冬季的严寒之性,可知栀子性寒且寒性较重,药味单一,只有苦味。味苦能泻,性寒清热,故栀子的核心功效都是与清热有关。栀子归心、肝、肺、胃、三焦经,表明它善于清泻几乎所有的脏腑火热。

栀子

【宋】潘郑台

未说司花刻玉工,已知名与佛相同。

可怜结了薰风子,依旧身归色界中。

白洁如玉的栀子花是司花之神凭着精妙的技艺,精心着意地地刻成的。栀子花有清芬,为佛家所重,素有禅友、禅客之称。可叹的是栀子实由绿变黄,不再如栀子花那般素净清淡,晚节未全,令其并未臻于完美,真正出类拔萃,超乎世俗。

这首诗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哲理诗,诗人托栀子来讽喻世人善终,清操自守,不断修身,这应当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这首七绝的理趣也恰恰在这里。

水栀子

【宋】朱淑真

一痕春寄小峰峦,薝卜香清水影寒。

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小小的峰峦之上有一株栀子寄身于此,她的香气清新袭人,花影倒映水中倍感清寒,她玉质冰洁秀出天然,令人顿去暑意,此情此景更适宜移到静夜的月下细细地赏看。

在朱淑真的笔下,栀子花玉质冰心,清寒而孤独。那在月下水中的倩影,让人不禁心生怜意。颇有苏东坡笔下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绝代风华。

栀子花

【宋】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栀子树在我到来的时候还长得不高,但她却开满了一树雪样洁白的花朵。幽居于山谷中的栀子花,芳姿翩然,冰清玉净,幽香馥郁,让人闻之暑意顿消。小小一枝栀子插在瓶中,不用清风徐来,花香便扑鼻而来。为何甘于终老山谷之中,只为赋上一首栀子诗。

咏余商卿栀子花

【宋】刘过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栀子花色泽自然,不求闻达四方,被世人知晓。早晨栀子树上开满雪一样白的花朵,是如此鲜亮。见到这素有禅友之称的栀子花,如同到佛国去参透了知识,她的绰约仙姿是那样娟好而洁净。梅子黄时夜雨下个不停,客游闲倦后如在春日里卧眠。在地僻山近的地方被花香浸润,不必再耗费熏炉的一柱烟火。

刘过受到过陆游、辛弃疾的赏识,也和陈亮、岳珂友善。他以词闻名,或发抒平生豪气,或感慨国事,大声疾呼,其风格多慷慨激昂,气势豪壮,在题材和内容上颇多创新,但偶尔也难免粗率、叫嚣之讥,他工于诗,古体、律诗兼备,多悲壮之调,也包含清新秀美的山水之趣。这首《咏余商卿栀子花》就写得清空自然,雅趣横生。他与刘克庄、刘辰翁被誉为“辛派三刘”,又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

栀子花诗

【元】王义山

当年曾记晋华林,望气红黄栀子深。

有敕诸宫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

此花端的名薝卜,千佛林中清更洁。

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

还曾记得当年山西的佛寺之中,长满了栀子花树,远远望去升腾着红黄之气。圣上敕令诸宫勒加守护,栀子花开洁白如玉;栀子则如黄金般闪烁。这种花名字就叫薝卜,生长于千佛林中更显得冰清玉洁。自从知道与帝母和佛一同诞生,便将其移到慈元之前作为供奉寿佛的仙品。

王义山是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历永州户曹,升通判瑞安军府事。至元十七年(1280)被荐掌江西学事,一年后,退老于东湖之上,环所居皆莲花,因名其堂曰“君子”以自况,又题所居祖宅曰“稼村”,从学者称为稼村先生。《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文“往往自出新意”。其论诗有“吾闻诗之天,不在巧与新,纤种寄淡泊,清峭寓简淳”之句。这首诗就很好地体现了其诗纤种淡泊、消峭简淳的艺术特征。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