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蛟龙入海

 公司总裁 2023-06-23 发布于河南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自主设计并自主制造而成的载人潜水器。在2002年,中国科技部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并于2009年开始研制工作。2014年12月18日,“蛟龙”号首次在印度洋完成下潜任务。随后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蛟龙”号多次在不同海域完成各种科学考察任务,创造了多项纪录。接下来就由小编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蛟龙”号的细节。

     

图片

01 基本介绍

图片

 “蛟龙”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在世界上近乎99.8%的海域内进行其探索任务,这为我国的海洋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深海探索提供了可能。从2009年到2012年,“蛟龙”号多次刷新其下潜纪录。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的不断完成,代表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的逐渐成熟,同时也表明我国在深海领域逐渐走在了世界前沿。

      截至2018年11月,“蛟龙”号已经成功完成下潜158次。2019年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进行了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第一个测试下潜。这标志着“蛟龙”号在陆地上的大修与技术升级全系统勘验、维修、系统升级、总装联调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02 不断创造历史

I

海试工作不断进行中

2009年8月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就先后组织开展多种深度的海试工作。

图片
图片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中国南海的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获得巨大成功,在多次成功下潜中,最大深度达到了3759米,并创造了在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世界纪录。

2011年8月18日

“蛟龙”号在东太平洋的E1、E2、E3区域完成了5000米级的海试工作,最深可达5188米并完成如海底照相、地形勘探和海洋环境参数测量等工作。

2012年6月3日

“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级的海试任务,最大深度达到7062米,同时也在7000米深的海底进行了采样、勘测、拍摄等工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亲眼见证海平面以下7000米的世界。

海试的意义对于我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因为目前深海是人类相对未知的领域,因此拥有像“蛟龙”号这种探测的前沿技术让我国在深海领域取得战略优势、解决稀有资源短缺的问题获得了主动权,不会被其他国家卡住脖子。这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投入海洋事业的想法与决心。

图片

II

 获得成果

随着“蛟龙”号海试工作的结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逐渐投入实际科学考察等应用,也获得了不少成果。如2014年~2015年“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和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开展了多次下潜作业,取得各种生物样品116个,富钴结壳样品21块、99.2公斤,多金属结核样品24.32公斤,岩石样品22块、107.7公斤,沉积物样品26管,海水样品共1232升……

通过这次下潜任务,现场总结了四条成果:

一、

对于该山区的海洋地形资源与生物状况已经十分清晰。

二、

“蛟龙”号整体运行的性能较为稳定,因此在深海下的实验才能顺利完成。

三、

对于“蛟龙”号的设备维护团队特别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迅速成长,为未来的深海领域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

实现了多种目标与任务的综合效益,在科学考察的同时,也拍摄了《深潜》纪录片为大众普及海洋知识以及各种对于人体状况的研究,达成了多方面领域共同发展。

图片

 03成功离不开结构设计

     “蛟龙”号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么多纪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结构设计得十分精妙。“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重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

     它是由动力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照明摄像系统、观察系统、工作系统、外壳和载人耐压舱组成。因为在水中要考虑其重量因素,因此外壳和载人耐压舱选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既有较大的强度又有着较轻的重量,同时它也具有抗腐蚀性能高和低温性能好的特点。正因如此,“蛟龙”号才能在海平面7000米下的极端环境中保持性能稳定并且顺利完成工作。

在“蛟龙”号上的各种部件都是特别设计而成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照明灯

在“蛟龙”号前端安装有十束LED灯。它的效率是普通灯泡的五倍,使用时间可用五年以上。每盏灯根据情况可单独精准操控来聚光。

2

球壳

载人球壳以钛合金打造,精确无误地焊接而成。即使球体仅有微小的制造误差,也会因为深海里高强度水压而出现崩碎。

3

观察窗

由正前方的大窗口及左右稍小的窗口组成,由于舱体是前凸的,所以能保证一个较大的视野范围。

4

机械手

“蛟龙”号前部有两只机械手,可以对样本进行抓取和放置物品等作业

5

推进器

它是舰体的动力来源,四个电动推进器让舰体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并且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

6

蓄电池

目前的深潜器大部分还是用铅板蓄电池,但最新的趋势是采用锂离子蓄电池,可以提供老式铅板蓄电池两倍的动力,而重量却只有铅板蓄电池的一半。

7

压铁

舱体的左右各挂一块压铁,利用其重量可以下潜海底。一旦遭遇紧急状况,可以抛掉压铁快速上浮。

04 “蛟龙”号相关书籍与影像

图片

I 《探海蛟龙》

《探海蛟龙》是我国第一本记述“蛟龙”号深海海试工作以及下潜任务的纪实文学作品。它被誉为中国的《海底两万里》,海洋版《哥德巴赫猜想》,是中国第一部将古代海洋传说与最前沿科技相结合的文学著作。

图片

II 《深潜》纪录片

图片

《深潜》是“纪录中国”传播工程系列纪录片的开篇之作,讲述了中国大洋科考队搭乘我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探索西南印度洋底的故事。

图片

结语:“蛟龙”号的研制以及下潜任务顺利完成是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探索以及深层次研究的重要基石,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现深海领域更多未知的秘密。“蛟龙”号是我们国家强盛的表现,也为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对地球的认知作出了它独有的贡献。我们应该记住并了解它,因为“蛟龙”号是中国的骄傲。

图片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 科普北京.蛟龙号与海底世界之——《解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9-07-24 17:56:16

[3]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启蒙.“蛟龙“入海显身手.2011年01期

[4] 中国政府网.执行载人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返回青岛.2012-7-16 17:05 

[5] 中国政府网.“蛟龙”号完成海试任务凯旋 多部门代表码头迎接.2011-8-9 11:04

图片

图文编辑|陈奕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