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奇书空传世,人间青史不留名,谁是中华文明的“幕后推手”?

 虚空之漂者 2023-06-24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中华文明浩瀚无垠,灿若星河,但起源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我们的文明到底存续了多少年?

一般认为是5000多年,从黄帝时代算起。

另一保守的说法是4000多年,从夏朝算起。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百万年以上,那就不知道从哪儿算起了。

被誉为“史家绝唱”的《史记》,也只是从黄帝时代写起。

黄帝之前的历史,除考古发掘外,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对一些上古奇书的全面破解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书《易经》地书《山海经》以及人书《黄帝内经》

文章图片2

古往今来,多少研究者耗尽毕生心血,却始终不得要领。

这些著作,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古人思维水平的想象。

它们到底是谁留下来的呢?

答案,或许会揭开中华文明的起源之谜。

一、谁播撒了文明火种?

这个问题,某些教科书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说这是“中华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种“集体智慧”的理念下,甚至易经八卦,也被认定不是伏羲这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一代一代的“伏羲”共同努力的结果。

文章图片3

这些说法看似合理,其实并不靠谱,因为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人力和时间的简单积累就足以完成的。

这就像概率学上那个著名的“无限猴子”理论,该理论说,当无限多的猴子同时在电脑上打字,假如给它们足够长的时间,它们也可能打出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哈姆雷特》来。

但这种可能,显然只存在于理论中。

文章图片4

现实中,《哈姆雷特》的诞生,只需要一个莎士比亚就够了。

剩下的,就是各种翻译、解读而已。

同样的,像《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这类旷世奇书,也可能都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创者,而后人做的海量工作,不过是对他们的成果加以应用、阐释,或者一些胡乱猜测罢了。

这些非凡人物,或许从未在史书中出现过。如果要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名号,我想最合适的就是四个字——“天生圣人”

“天生圣人”这个名号,第一个用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孙大圣。

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什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西游记》第三回

文章图片5

当然,这里说的天生圣人,不是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爹妈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说到“圣人”二字,一般人往往联想到孔子,但我们看孔子在《论语》里怎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他还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第七》

一方面,孔子他老人家很有自知之明。另一方面,孔子也知道“生而知之者”,即“天生圣人”的存在。

在老、庄等道家著作里,关于“天生圣人”的描述就更多了,比如《道德经》里说的“圣人”、“古之善为道者”,《庄子》里说的“神人”、“至人”、“古之真人”等等。

承认“天生圣人”的存在,才能破解中华文明诸多谜团,包括那几部上古奇书的诞生之谜。

二、天书 地书 人书

文章图片6

比如天书《易经》,号称“宇宙魔方”,据说可以预测未来,听上去很玄,其实原理并不复杂。

用天道的高维视角看人道这个三维世界,如经典里所说,就像看手掌中的一个果子

因为在高维视角下,时间并不存在。

文章图片7

爱因斯坦也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他说“时间是一种幻觉”

荣格则试图用“共时性”来替代“因果律”,以解释《易经》的预测原理。

这些是三维视角下人类认知的重大突破,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说,最早创制《易经》八卦的那个人,不管是不是叫伏羲,他靠的绝不是三维世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是已深入高维的内在修养……

文章图片8

再说说地书《山海经》,该书历来以荒诞离奇著称。以《山经》为例,文中说:

“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实际写到的山有四百多座,常见的描述是:某某山有什么矿藏,有什么河流,有什么动物、植物,有时甚至还提到山神,然后隔了数百里又有座什么山,山上又有些什么矿藏、动物等等。

这些文字,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呢?

现代人考证过《山经》提到的那些山,有些似乎能跟现实世界对应起来,但有些完全对不上号,而那些奇禽怪兽更是不知所云,总之虚虚实实,令人无所适从。

《山海经》各部分中,《山经》还是公认最平实的,《海经》和《大荒经》就更甭提了。

难怪长期以来,《山海经》都只被当成神话传说看待。

但我们如果从“天生圣人”的角度看,《山海经》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解释。

文章图片9

真相可能是这样的:远古时期的某位圣人,他收心凝神,在定境中游历了多维世界,然后将其所感知的景象通过某种形式,一一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我们再看《山经》,作者写到某座山,往往先写深埋地下的矿藏,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但定境中的圣人最先感知到的,很可能正是金银玉石等矿藏的能量,所以放在最前面讲,就很合理了。

至于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很可能是生存于其他维度的神兽,人类用肉眼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就像我们看不到电磁波,难道电磁波就不存在吗?

文章图片10

最后说说人书《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学的开山巨著,明显超越了三维时空的范畴。

比如人体经络,用尽了现代科学手段,也检测不出来。

但从古至今,都有人可以直接“看”到经络的运行。

《史记》里对神医扁鹊的记载,就有很多超越人类认知的事情,包括透视能力。

(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所以,《黄帝内经》的原创者,一定也是内在深入高维境界的人,即所谓“天生圣人”。

三、“天生”二字何解?

文章图片11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要误解“天生”一词的涵义,这只是说明某人有一些特殊因缘,清静到极致,或者痛苦到极致后,突然就明白了宇宙实相,并解锁了某些人体潜能而已。

“生而知之”也并不神秘,因为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只是我们不知道,迷了而已。

所以道家强调“无为”,不做加法做减法,这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四十八章)

达到无为境界,即契入本心,本心无处不在,你自然无所不知

上古时期,人们普遍生活简单、心地单纯,这正是庄子笔下的“至德之世”

在这样的沃土上,诞生了几位既有“圣人之德”又有“圣人之才”的人物,将他们对天、地、人的体悟记录一二,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上古奇书,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文章图片12

了解“天生圣人”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最大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重点不是三维世界的理性知识,而是超越三维世界的智慧

儒释道三家殊途同归,最终都归于“心”法,只是程度有深有浅。

“心”法,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章图片13

至于“心”法是如何体现在各家经典中的,老蝉会在今后的节目中陆续和大家分享,这里只是做个铺垫。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评论、转发。蝉大侠带您领略古典文化之美,咱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