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捐赠红色文物】1947年《军鞋底账》

 锦溪苑 2023-06-24 发布于山西


刘庆庆向“八路军军鞋厂”

捐赠红色资料




2023年6月23日,随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来到位于泽州县巴公镇桥岭村“八路军军鞋厂展览馆”参观,接受红色教育。期间,该局退休干部刘庆庆特别向展览馆捐赠了红色资料,包括西马匠村1947年夏季的《军鞋军粮底账》和《西马匠村志》。《军粮军鞋底账》是1947年全体村民在夏收后预交(借)军粮和做军鞋的登记本。30×15㎝大小,棉纸材料,工二十页,棉绳装订成册,内容毛笔书写,且字迹清晰。桥岭村和展览馆负责人接受了赠品。

 1945年4月,盘踞晋城7年之久的日军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消灭、驱逐,晋城解放了,沐浴在抗战胜利的明媚阳光中。晋城是较早获得解放的地区,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之下,所以被称之为老解放区的晋城人民便承担了征兵扩军、征粮筹款、随军支前等各项任务,西马匠村也不能例外。他们及时掀起了忙时搞生产,闲时做军鞋的“一切为了前线”热潮,这本交军粮做军鞋的底账就真实的反映了这方面的工作。底账中见于“军粮军鞋”事项下的有117户,基本涵盖了全村家户;“夏借小麦”共855.8斗,约17116斤,户均7.4斗,约154斤;“军鞋”138双,户均1.2双。当时土改没有结束,下派军粮任务因家境贫富不同而有差别,但是无论贫富都动员了起来,而且鼓励群众多交。少的如乔小丙为小麦“贰斗”,军鞋一双;最多的是乔永昌,他交军粮为“叁石贰斗”,军鞋是“叁双”。所交军粮的数量差别如此大,说明有的户口是积极主动多交多做贡献,体现了他们很高的政治觉悟。军鞋的鞋面布料是上面统一发放,其余自理,每双军鞋同时配做布袜一双。军粮军鞋集中起来以后送到县城西面的大营盘,即今日晋城钢铁厂所在地。在当时百废待兴,人民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一季能筹集征收到上万斤的麦子上百双的军鞋,在晋城成百上千个村庄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故纸千年记史实。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再看这本历史资料,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久经磨难但浴火重生大地,成立农会组织、进行土地改革和交军粮做军鞋的一幕幕生动画面便浮现眼前。小村普通,但是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有英勇斗争的光荣历程。故纸发黄幸存至今,斑驳的文字资料却记录下一个个闪光的瞬间。它明晰地告诉我们,当年的乡土是怎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而今天在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时,当我们看到是从哪里如何走来,就会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踏着先辈的足迹,于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勇前行!

刘庆庆所捐赠的红色资料,进一步展示了那个火热的岁月,丰富了馆内藏品,受到了当地村民委员会和展览馆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

“八路军军鞋厂展览馆”位于泽州县巴公镇桥岭村。1938年,受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唐天际司令员和晋城中心县委赖若愚书记之命,晋豫边区八路军办事处副处长陈立志在桥岭村发动群众,办起了60多人的军鞋厂,儿童站岗放哨,妇女织布做鞋,忍饥挨饿,加班加点,月光下、油灯前,针针线线注真情,赤胆忠心求救国,全村年产军鞋10000双、鞋垫6000双,年产军用背包绳索、战马缰绳50000余米,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桥岭军鞋厂虽屡次遭受到日伪军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疯狂报复,全村党员群众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多次受到晋豫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的表扬,被誉为晋豫边区抗战的一面旗帜。

该馆共分八个部分,以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和实物,真实客观地记载了八路军军鞋厂的历史功绩和感人故事,以此昭示后人,赓续红色基因,勿忘团结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