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身为正军职被撤职,转业当副厂长,20年后平反,任石油部副部长

 铁血老枪 2023-06-24 发布于上海

在中国东北有一座城市叫大庆市,是一个石油城,几十年前曾经肩负国家的重任,是中国石油发展的标杆,2006年航天员聂海胜来到大庆,记者问他最想去哪里看看,聂海胜不假思索地说铁人打的油井,这口油井是新中国的第一口油井。

这口油井有着光辉的历史,铁人的一切都奉献在此,在这口油井的东边的有一棵云杉树,这里就安葬着季铁中。

季铁中是谁?他曾是大庆油田的副厂长,他曾经也是军人,在部队他是正军职,离开部队转业来到了大庆,过了20年才查清事由,后任国家石油部的副部长。

季铁中的一生跌宕起伏,对国家和人民是一片忠心,从未动摇过。

文章图片1

一、热血青年,抗日救国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年轻的季铁中还是一名学生,东北当时被日本侵占,他是东北人,从小亲眼看到侵略者在自己的家乡横行霸道,心中有强烈救国救民的愿望。

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组成了救国读书会,组织进步学生学习先进的报纸和杂志,发动组织大家团结一心,利用这个读书会进行抗日的斗争,并且和同学们参加运动,进行抗日斗争,小小年级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爱国青年。

文章图片2

日寇在东北的猖獗行径让国人愤怒,亲身经历所发生事件更加坚定了季铁中抗日的决心,在我党人员李西山的引领下,1932年,16岁的他参加了共青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久他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他刚入党期间,在哈尔滨接受训练,他的上级李兆麟和冯仲云安排他在宾县抗日,他发动了群众参加抗日武装,不畏惧侵略者,对敌人进行打击。

1933年4月,17岁的他是宾县特支青年委员和青年团特支成员,还参加了哈东支队,也就是游击队,在游击队里他是一个年轻的指导员,赵尚志和李兆麟是这支抗日游击队的领导。他们对季铁中在打仗时的机智和冷静很赞赏,没想到这个小伙子那么勇敢。

文章图片3

游击队以铁道为界,南边和北边形成了两个游击队的游击区域,在大青川和五常堡的游击战中不断打击日寇。最后因敌多我寡,季铁中所在的抗日组织遇到了困境。

1936年,季铁中所在的组织被日军发现并被破坏,他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到吉林一间学校里躲了起来,后转移到了当时的北平,随着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高涨,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去了石友三的部队里继续打鬼子。

1937年, “七七”事变发生了,他被组织派到冀南军区团,管理部队人员的思想工作,后来还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

文章图片4

因为工作出色,他被上级安排去当时的红色根据地延安,他去到了梦寐以求的胜地,心中欣喜,在延安党校系统学习理论,这为他以后做政工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延安学习后他,在党性方面的觉悟更高了。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举国欢庆,清理战争留下来的事务很繁杂,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一些保卫队,该怎么管理,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章图片5

因为季铁中是东北人,组织认为派他去处理最合适,他到了东北后进一步了解了情况,对日伪遗留不来的保卫队进行清点,经过调查研究后,很好地将党的政策宣传到位,很多保卫队都听从安排,这样就整编了一支部队出来,壮大了我军的武装力量。

他对部队的管理是很有经验的,后来又被调动到了松江军区,军区所管的地区有很多盘踞在山中的土匪,他在的部队主要是负责剿匪,在剿匪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7年,在剿匪的同时,部队还要配合当时的土改工作,这些事情都是季铁中在亲自组织推进,他在处理繁琐的事务上能力很强,他在工作上确实有方法和智慧。

文章图片6

二、贻误战机,停职回国

1950年,美国对朝半岛进行侵略,朝方请求我方相助,中央当时对要不要应战进行了利弊权衡,最后中央决定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因为美国已经出兵,踏过了三八线,这已经很危险了,逼近鸭绿江等于已到了家门口了,我们并不是主动战争,而是美国无视中国的警告在我国边境布局,这已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提出,全国人民都积极响应。

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开始了艰苦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打的一场立国之战。

文章图片7

当时42军是第一梯队入朝的精锐王牌部队,季铁中就是42军124师的政委,首战胜利,立下功劳的是307团3营4连,在黄草岭,面对实力相差巨大的美军,季铁中率领部队英勇无畏,在济宁里打穿插战,有效阻击效果显著,得到了“黄草岭英雄连”的称号。

紧接着第二场战役又要打响,42军的任务是要拿下顺川和肃川两个地方,42军军长做出指挥命令,负责拿下顺川的任务交由125师,肃川就交给126师来进攻,124师的作用是预备和配合其他两个师作战。

文章图片8

就在一切按计划进行时,125师在行进中碰到了敌人,激烈地交火,在126师这边也同样发生了遭遇战,两个师遇到突发事件,都没能按时到达指挥的地点。42军军长看到战场形势有变,就立刻做出调整。

军长下令124师火速急行到顺川南边的舍人场,在敌人撤退时进行拦截打击,并配合125师一起消灭敌军。

军令一下,124师全体官兵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行军20个小时,赶到了军令指挥的地点不远处,还有十几公里就要到舍人场了,这时师长苏克之要继续前进,政委季铁中认为此时不能前进,要按军长的命令等125师到了才能一起行动。

文章图片9

战场中局势瞬息变化,师长认为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舍人场,抢在敌人未到时抢占好地势,建构起军事防御,这样可以主动地应对敌军。季铁中是政委,他为了稳妥,认为单凭124师一个师的力量太弱,如果硬与敌军对抗,胜算不大,要等125师到了再说。

师长心急如焚,他不能说服政委季铁中发兵,就通知了营级以上人员来讨论,两种观点各占一半,不能定论。双方都说得有理,最终还是等125师到了后再进行合作作战。

时间过了几个小时,师长实在等不了了,他不管政委的反对,一人下命令370团的团长组一个加强营去渡江,去拦截在前方打败的美军,因为只是派一个营的兵力,去拦截敌军那么多的兵力,只是螳臂挡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拦截效果,大部分敌军逃跑了。

文章图片10

39军在前方打得敌军溃败,打得精彩,可是由于后方没有及时的合围,给敌人留了一个很大的逃跑缺口。

因为贻误战机,124师没能完成作战任务,政委季铁中担负了主要责任,他被停职回国了。

回到国内后,季铁中被派到东北军区文化干校任校长,有人认为他带兵打仗不够果断,做政工还是可以的。1955年,他的职位是东北军区工程兵政委,根据他以往的工作成绩,授予他大校军衔,是正军职。

文章图片11

三、撤职转业,基层同工

1960年,因为组织上对他的过往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他职务全部撤销,只能转业离开了部队,分配到了大庆。当时全国百废待兴,石油资源紧缺,一切发展都要有石油,大庆产出石油成了全国人民期待的事情。

他到了大庆工程指挥部工作,他是副指挥,但是他并没有待在条件还不错的指挥部,而是发扬了在部队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收拾简单的行李搬到了最基层的一中队,和工人们在一起,工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没有特殊待遇,不要照顾,和工人打成一片。

文章图片12

因为要赶工期,施工期间他也是撸起袖子干起活,工人们背沙石他也背,工人们扛木头他也在队伍中,工人们对这位大领导刮目相看,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像一个一起干活的工友。

季铁中对工程的质量很严格,不论是油库还有管道、泵站还是井口,他都一个不落地严格把关,经过他的监督,所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他对油田的职工们关心备至,那时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粮食不够,物资不够,他看到这种情况内心焦急,就想办法搞来了一批黄豆,这批粮食大大解决了工人们的吃饭问题,他就像一个大家长,关心全厂职工的吃住。

文章图片13

他和职工们吃住在一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经常对食堂的伙食进行改善,他对职工的关心落到实处,天下大雨的夜晚他会去检查大家的房子有没有漏雨,有问题马上解决,自已反而淋得一身湿透。

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时时关心群众,大家心里都感激他,工作起来更加拼命。有人说:“我们厂长是老八路,老八路的作风发扬到了石油会战上。”后来大家就称他的工程指挥部是野战军队,是可以打石油大会战的石油部队。

他在工程指挥部奋斗了三年,1963年,他之前被错误对待的事情纠正了,调离了指挥部,升职成了大庆的副厂长,这让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停地学习专业知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力求快速成为专业的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炼油厂。

文章图片14

1964年,他任工委副职,他主要负责油田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他一边对职工进行技术上的培训,一边加强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两手抓都不耽误。

不久到了那个十年特殊时期,厂里出现了对职工非常不利的事情,那些站在对立面的人践踏科学,季铁中为了保护科技人员和这些来之不易的技术成果,遭到那些人的孤立和报复。

当时季铁中和他的爱人被监管起来,他们的两个女儿没人照顾,溺水身亡。季铁中走到了人生中的低谷,这时王进喜成为了他的贵人。

一天王进喜来到了北安农场,身后有一个女孩子叫他“铁人叔叔”,他回头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眼里的泪珠忍不住掉下来,原来是季铁中女儿,季铁中已经失去了两个孩子了,王进喜相信季铁中是好人,这位有情有义的铁人要帮助他们。

文章图片15

王进喜在大会上,他激动地说:“宋、陈、季、王他们没有做错过什么错误的事,他们对工作认真,对职工关心,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定要解放他们,他们都是对党和人民一片忠心的老同志,不是我说的,是周总理的指示。”

在当时的境况下,王进喜不怕别人打击报复,勇敢地表明立场,这让整个会场的人都惊呆了,王进喜是全国人民敬仰的模范,他的话一出是有影响力的。他站出来保护了石油工业的领导们,这在当时特殊时期是无人敢想的,这些被监管的高层领导们对王进喜感激不尽。

1979年,季铁中迎来了好消息,可惜王进喜没能看得见,季铁中恢复了原有的职务,他调到石油部当副主任,到了1980年他是国家石油部的副部长了,他为石油工作了几十年,1982年离休了还在关心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文章图片16

在最后的日子里,季铁中用口述的方式回忆了一生,由记者整理成《风雨足音》,这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坎坷的一生,1985年4月23日,他在北京病逝,生命定格在69岁。

2023年,记者找到了季铁中的儿子季松花江,他是70多岁的人了,已是耄耋老者,他回忆父亲当年的事情,父亲生前曾对后事有要求,要将自己的骨灰分成三个部份。

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一部份洒在了松花江,因为那里有他年轻时参加救国救民时的烽火连天;

一部份埋在了铁人井的旁边,那是他最牵挂的地方,他可以每天都听到采油管里油流动的声音,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了;还有一部份埋在了大庆儿童公园,那里可以看到当年两个女儿走的地方。

文章图片17

结语

季铁中从16岁参加救国救民抗日活动开始,到成为石油部的部长,从热血少年到耄耋老者,他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是党性最强的人,是带着党性光辉的人,虽然中途有坎坷和曲折,但是他坚信党和人民会纠正,给他一个公平的回答,因为他深爱着这个国家。

在他弥留之际,他要求把他一部份骨灰埋在铁人井旁边,要与铁人的英魂相伴,如今过去了几十年,那里已经长出了一株很大很茂盛的丁香花,花静静地开着,周围没有城市的喧嚣,花儿随着风摆动,仿佛向世人述说那些久远的故事。

文章图片18

参考文献:

1、铁人故乡的人们--专题报道-人民网

2014年2月27日 井场南侧的丁香树下,安放着原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的骨灰。井场东侧王进喜半身铜像前的云杉树下,安放着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季铁中的骨灰。井场北侧的丁香树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2020年5月15日 11月2日晚,师政委季铁中对我说:“这两天战斗很激烈,重伤员增多,运不下去。我们研究派你负责组织一下抢运工作。”我欣然领命,除身边的赵凯、潘恺两位干事外,又...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3、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76|皮箱打开传奇人生_冰城+

2022年12月26日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陈列着一只皮箱,它的主人是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季铁中,40多年来它一直跟随着主人转战南北,见证了季铁中从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到为中国石油事...哈尔滨新闻网

4、新中国人物志——季铁中 黑龙江信息网[引用日期2013-02-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