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散文集《趟过岁月的河》

 ymkst 2023-06-24 发布于湖北
世是一维的,是时间;界是三维的,是空间。因此,特定的某一指向,其指向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活动空间中主体生命的律动过程。又因此,随着指向方位的变化,多个世界便五颜六色地相互区别地展示在了自然的舞台,社会的舞台抑或人生的舞台。黄河有他区别于人的独特世界,他的生命的律动,随着外在环境给他的铺陈,步履坚毅地迈向着自身的自由。散文集《趟过岁月的河》正是作者对其人生自由追求的一种真实的价值自述。 《趟过岁月的河》,黄河著,2005年7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自由是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自然运动 大自然的自由是宇宙设计者的杰作,摩西在《创世记》里描述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这种原生物因其遵循自然法则,因而获得自然的自由。 自然的自由是美丽的自由。黄河对自然充满着激越和热爱,优美的语句,心神的凝聚,使他笔触下的大自然呈现出无以覆加的自由之美。《故乡的河》里随手拈来的就是如诗似画的描述。清澈的河水,弯弯曲曲向远方流淌,两岸绿柳如云,一片苍翠。河边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盈盈的芦花在河面上无忧无虑,飘飘悠悠地飞舞,又轻轻地落在浪尖上,拥着浪花奔向远方。夏天是团鱼产蛋的的季节。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母团鱼就偷偷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一直爬到柳林或草丛中,用脚扒出一个小小的河坑,将蛋下在坑里,用沙土把坑覆盖好,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爬到河对岸去,藏在一个较隐蔽的土坎洞穴里,两眼望着下蛋的地方,不吃也不喝。它一直瞅到河州里的团鱼蛋孵出小团鱼来,就悄悄地爬过来,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府河里喂养。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河岸的杨柳渐渐地脱下了丰盈的盛装,河里的水也变成了苗条淑女,一天天瘦了下来。冬天,一队队南飞的大雁晚上就落在河州的树从里歇息。经历了几个春夏秋冬,柳树渐渐长高了,变粗了,远远望去,就象一条绿色长廊。美丽的大自然,讲述给黄河的故事是如此的优美。自由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是丰富的联想和思考。 自然的自由只有与人的和谐地融合才给这种自由以灵性和美丽。《浪花飞溅》集中写出了这种和谐中的灵性之美。春天的大自然,给孩子们提供了好多的玩具。小丫、春姑几个小女孩折下迎风飘舞着的柔嫩柳条,编成美丽的花篮,在河坡上采来色彩缤纷的野花,把美丽的幻想和烂漫的笑靥统统装进花篮里,再和着春的旋律轻歌曼舞。夏夜的河堤上,小伙伴们你追我赶,在草丛中捕捉一亮一闪、飞飞停停的萤火虫,把它们塞进玻琉瓶里。天色已经大亮,十几个妇女在水田里一字儿排开,一棵棵秧苗就在女人们的脚下立了起来,绽放出生命的绿色。水田里红红绿绿的花衣衫在不停地飘动,撩得踏水车的男人们激情荡漾。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雨一停,一帮后生就头戴斗笠,身穿蓑衣,背着笆篓往河里去。黑狗蹲在水里,手在草里摸了一会,他突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地喊起来,逮着了一个大家伙,他拎出水面一看,大声惊叫起来,那又圆又粗的菜花蛇,尾巴一下子就缠住了他的手腕,头仰得高高的,张开的口中红红的信子“丝丝”作响,人与大自然就是这样地和谐相处,这种相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自然的自由需要圣洁的宗教精神予以承载。说自然是自由的,是人格化的说法。在《雪域奇观》集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西藏大小寺庙里的佛像前,堆满了各种钱币,都是信徒和游人捐献的。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你身上没有零币,可以捐整钱,然后在佛像前找回零钱。这里没有人管你拿多少,全靠每个人自觉,但是人们谁也不会多取一分钱。汽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的公路,朝着山南方向行驶。车窗外,大路两条绿柳如烟,峡谷中的田野里小麦金黄,油菜挂满了密密的果荚。沿着“之”字形的山道,不知转了多少道弯,汽车越爬越高,而气温越来越低。山上草木凋零,朔风怒号,阴沉的天空中不时地飘洒着细雨。车到半山腰,突然狂风大起,从山头上飘来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倾刻之间,雨中夹杂着象尿素化肥一样的雪粒,把汽车砸得“切切”作响,渐渐地整座山头披上了银妆,与对面山顶上皑皑雪峰连成了银白色的一片。一时间由于所处空间的转换,三千大千世界的自由变幻便在肃穆宗教氛围中显示出了“因缘生万法”的般若哲理。 黄河以巨大篇幅反反复复咏叹大自然的自由,体现了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自然运动的一种对人类向往自由的诱惑而使人在思考中去自然地敬畏自然,它带给人类的是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自由是自觉置身于对事件的独定的理性思考 政治家们希翼建立一个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使人们有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自由,免受恐惧的自由。当然,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社会的法制化。 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自由是黄河十分熟悉的一种社会自由。清朝时祖居此地的一名州官,每逢清明节都要骑马坐轿,前护后拥,浩浩荡荡,经由此渡过河,回乡焚香祭祖,为其子孙祈财求福。拂晓,沉睡的府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行人客商从四面八方朝渡口汇集。推车的,挑担的,提篮的,赶牲口的接踵而来。遥望府河上下,白帆点点,百舸争流。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过河人的呼喊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交响曲。野性十足的乡村孩子们喜欢脱得赤条条、光溜溜的,象黑泥鳅一样,在古渡码头边围着渡船边打鼓泅,捉迷藏。有时候光头老梢公也会童心萌发,从小船上一个跟头扎到河里,加入孩子们的行列,与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打水仗。小木桥横跨在古渡之上,村民们通过这座木桥,把自家种的萝卜、白菜、丝瓜、大蒜挑到县城去卖。十几年后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责任制,黄连有主动承包了河州上的一块荒地,赶早摸黑在这里栽上了一片果树林。在他的精心栽培下,果树三年就挂果了。村里左邻右舍纷纷仿效。又过了几年,整个河州变成了果树园。有序的社会秩序,加上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给了人们生存意义上的自由。 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是黄河展示给读者的另一个社会侧面。西藏人不信上帝。西藏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民族,受佛教文化中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他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待人以诚,对己以信,以祈求一个功德圆满的未来。县里有一个村子建了一所新学校,竣工典礼那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盘腿坐在学校操场上开会。刹那间突然滚滚乌云罩住了天空,接着“啪啪叭叭”地下起了雨,会场的人都成了落汤鸡,但会场内秩序井然,村民们一个个都坐在泥水横流的地上,一动也不动,也没有谁吭一声,一直到会议的整个议程划上圆满的句号,主持人宣布散会,才走到教室避雨。虔诚的社会行为来自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昌珠寺,有一个年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身前铺一张与自己的身长、身宽相当的毛毯,毛毯前面放一串念珠。他站在那里眯缝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触摸额角和胸口,缓缓下跪,额头轻叩地面,全身伏地,手掌贴地向前伸出,拨动几下前面放着的念珠,然后两手缩回,再站起来,又重复刚才的动作,这种动作一般要重复一万次,多的达十万次。与虔诚的佛教信仰相对比,内陆一些司机、导游、运动员甚至航天员也动用了宪法赋予的权力,他们真真切切地信奉着神,信奉着一个震惊了全人类的人造神。他们为着个人目标的实现,将一个反对过宗教信仰的人奉为神灵,予以拜竭。许多人更是在没有任何传媒持不同意见的大环境中,刻意宣扬人造神的神异,上演了一幕幕热闹的喜剧。两厢对比,十分有趣。 有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与人们免受恐惧的自由是黄河送给读者的一杯咖啡。在《趟过岁月的河》里,有一部分人是拥有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自由与免受恐惧自由的。但黄河却以比较方法论的哲学思辩,让持有自由的人与他们的对立者同上舞台,进行悲剧的演绎。老梢公年青时,与村里一个叫翠姑的姑娘暗中好上了。翠姑的父母死活不同意,村里人也竭力反对,说梢公与翠姑是同村同姓同族,同婚是大逆不道,乱了纲常,辱没了祖宗门风。一个月光晦暗的夜晚,翠姑找到渡口,两个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后,翠姑乘梢公睡熟了,就悄悄地在离渡口不远处跳进了激流中。洪水来了,华太一只手抓住了一个木摇窝,另一只手把妻子连同抱着的两个小孩子抓了过来,放在摇窝里。划了一会,他实在支撑不住了,摇窝开始渐渐地往下沉。这时,华太厉声地发布命令,快丢一个伢!妻子只好亲手将四岁的女儿抛入洪水中。那是个票证时代,油盐米面、肉食禽蛋、竹木砖石等各种生活生产资料,都实行定量供应,凭票购买。黄河口袋里刚好有两毛钱,可以买一碗肉丝面。女售票员瞪大眼睛要黄河“再拿二两粮票”,黄河说没有,售票员说:“没有粮票吃不成!”如果说,旧的习惯势力,自然灾难的临近和计划经济的压抑使弱者失去话语权而使人失去自由而使人寒心的话,那么,因为文字的书写而使人失去话语权而失去自由则更为揪心。水生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捡根树枝,在地上写“万寿无疆”几个字,不知怎么把“万”字误写成“无”字,被同学发现后举报到学校,结果他成了学校老师学生攻击的活靶子,大会小会批斗,后来被判了三年的劳动教养。乌义凤教学工作之余,着手整理研究考察资料,写成50多万字的《天驻山志》书稿。由于被划为右派,又以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囚禁了十年,书稿便被当作“四旧”而付之一炬。这种将矛盾体的双方一齐端上桌面,让人们从比较方法论的思维方式中领略有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与人们免受恐惧的自由的政治追求,实在是警人深思。自由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人们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力 黄河在述说自由的同时,也展开了对自己的述说对象的重新认知,竭力从事物发展的起因、过程、结局去思考事物的形成,它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向。从漫长的远古开始,曲曲折折的河水,浴着岁月风尘,穿过时空隧道,流淌着无尽欢乐,也承载着太多悲喜。大自然的莫测变幻,曾给府河带来潮涨潮落的灾难,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水旱灾害的痛苦,肆虐的滚滚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冲毁河道,吞噬庄稼,卷走房屋,甚至宝贵的生命。无情的旱魔,又会使清丽的府河失去亮色,裸露出龟裂的河床,干涸的土地。乡民们的辛勤汗水付诸东流,怀揣的希望瞬间破灭,他们只有仰天长叹。遍体鳞伤的府河同样在痛苦地呻吟。勤劳善良的乡民们不屈不挠地与天斗、与地斗,筑起了防洪大堤,建起了排灌设施,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仍然无力回天。当年北影著名导演陈怀恺拍摄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影片《双雄会》,为选一个反映当年古战场的场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清明河渡口。陈导演说:“这里荒野村郊,茅屋篱舍,小河泛舟,仍保留着明末清初古村的风貌,看不出一点现代气息,是我选中的最佳镜头。”陈怀恺的这句话给思考着现实的黄河留下的是“更多的是悲哀!” 黄河通过《趟过岁月的河》把他所追求的自由这个概念囊括成自然的、社会的和自我的三个方面予以不动声色的描述,使他不得不在后续的其它章节中把自身置之一个对历史不断拷问的哲学思考中去,从而又使自身失去自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应该是黄河《趟过岁月的河》这部散文集带给人们思考的一个参考答案。 雅斯贝尔斯在论述时代的精神状况时认为:已经出现的新世界则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机器,这迫使一切事物,一切人都为它服务,它消灭任何它不能容忍的东西。但是,在这架机器中,人不可能达到满足,它并不为人提供使人具有价值和尊严的东西。那在过去的贫穷与困苦之中曾经作为人的存在之不被争议的背景而持续存在的东西,现在正处于消失的过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