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福建永春1910年,老外镜头下桃源古城“好春常在”

 泊木沐 2023-06-24 发布于辽宁

这是福建永春县1910年的一系列旧相片。这张图片是由英国医师约翰·麦克斯韦拍摄的。麦克斯韦在英国伯明翰的一个小镇上长大。一八九八年,28岁的麦克斯韦受长老堂的委托,赴中国访问。麦克斯韦在福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他还与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工作。麦克斯韦是在1934年返回英国的。麦克斯韦在中国时,曾拍下不少有关福建的社会面貌的图片,而这一系列的图片,正是一九一零年,麦克斯韦在福建永春县所拍的一张旧相片。让我们透过麦克斯韦的视角,了解110年以前永春县的面貌。

永春县地处福建南部的中心地带,是泉州的直属县城,永春古名“桃源”,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县城,物华天宝,物华天宝,山水秀美的县城,被北宋蔡襄誉为“百花齐放,四季如春,四季如春”。据《永春人物风土记》所述,“桃源”这一名称的来源是:"永春自古有"桃源"之说,因诸水汇流成一股,而得名"。"据《永春县志》所载,后晋朝天福三年(938),永春县因其“四时多燠”,“山中之草四季常新”,“永如春天”,而更名为“永春”。这是一组妇女,她们一起努力,在1910年永春洗衣。

1910年,位于永春郊区的一个村庄,在麦克斯韦的注释中,这座巨大的房屋被认为是一座教会。

1910年,永春,一条简单的木桥架在城市外面的江面上,为行人提供了一条过江路。

1910年,永春的“土房”和大片的水田.在福建,有一种很普遍的建筑叫“土楼”。泉州的土楼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其建造方法与闽南古老的大厝相融合,不管是彩绘、雕刻还是斗拱结构,都充满了福建特有的建筑特征。泉州的土楼在福建南部地区可谓是一株“奇葩”。泉州一栋一栋的建筑,就是一段一户人家的历史。这是一座城市的地标,也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在漫长的岁月中,那些曾经的荣光,慢慢地消失了,变成了一片废墟。

1910年,永春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坐落在一座大山之下。

1910年,一名老者在永春的拱门下,手持一根手杖行走。

1910年,三名男子推着一架花车在永春城郊的一条石栈道上穿行。

1910年,永春,一只划着一条小舟的小舟出现在了桃河上。永春的“母亲”是“桃江”,是古代泉州“海路”的一条主要水路,也是“海路”的延续。

1910年,永春大街上,摊主们扛着一根棍子,叫卖着点心。永春有名的特色美食有班舍龟,麻蓼,嘎巴等。

能看到我的文章也算是有缘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大家也很喜欢老照片,请点赞,我会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犯到你的权益,敬请告知,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