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最难得的风水:嘴贵,耳明,心净,手顺

 布衣粗食68 2023-06-24 发布于湖南

诗人桑塔亚那说:“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

在选址上,我们倾向于“依山傍水”的地方;在理想上,我们努力追求财富与和谐。

家庭的好坏,对外展示的是房子和车子,对内体现的是家风。

聪明的人,更加注重内在的东西,而不一定指望外人啧啧称赞。

改变风水的办法,从来不是管好别人,而是管好自己。

人要严以修身,当你控制并发挥了身体各部位的能耐时,风水自然会好起来。

01

嘴贵,言暖。

嘴是用来吃饭、说话的,这是常识。

可是嘴的功能,还可以让人富贵。正如一句俗话:“开门大吉。”

在《昆虫记》里有这样的记录。

母蟹蛛养育了儿女之后,非常疲劳了,也没有吃东西。过了不久,她就很消瘦了。但是她还在打起精神,丝毫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人们发现,蟹蛛的育儿袋,是一个密闭的巢,很严实,也不会自动裂开。当小蜘蛛要独自远行时,找不到出口。

原来,母蟹蛛会用最后的力量,把巢咬开一个小孔。

书里说:“母蛛虽然衰弱得可以随时死去,但为了为它的家庭尽最后一份力,它一直顽强地支撑了五六个星期。”

原来,动物也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的刚强,不是吼叫、抱怨,而是默默地为儿女咬开一条出路。

看过很多父母,用嘴咬一块肉,自己吃硬邦邦的部分、难吃的部分,剩下的给儿女。这就是爱。

家人相处,少说几句,用嘴去关心人,用嘴的行动去体现关爱,这样的话,很容易打动人心。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选择“福和利”,嘴就用对了。

02

耳明,大度。

耳朵是用来听话的,同时会听到一些杂音、音乐等。

岳麓书院里有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不管什么声音,都收纳到耳朵里,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对别人的印象产生偏差。

南宋时,宋光宗退位,做了太上皇。可是他很操心朝堂上的事情,每次听了就大哭,或者瞪眼骂人。

李太后总是劝他:“少管闲事。”

有一次,宫里举行了祭祀活动,音乐声音很大。宋光宗听了,情绪很不好,骂道:“你还骗我,还不罢休?”

夫妻闹了几句,一起病倒了。

耳听六路,这是耳朵的功能,不是做人的智慧。

正确的做法是,听到了什么,然后思考,判断真实性和发展的方向等等。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些乱糟糟的事情,听到了,一笑而过,就当什么都听不到。

比方说,儿媳嫌弃婆婆的话,妻子骂骂咧咧,都不要听得太清楚了。

03

心静,烦少。

连锁反应告诉我们,如果心乱了,一切都乱了。

如果一个家里的人,都心乱如麻,就变成了六神无主的样子。家里的破事,没有人去收场。

作家莫言在《蛙》里写了一句俗语:“先出腿,讨债鬼。”

其意思是说,一个家庭欠债很多,也不肯还钱。那么债主就会转世投胎到这户人家,导致产妇非常痛苦。并且,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败家,让家庭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对于书里的说法,我们不要太较真。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很富有,但是过不好日子,因为他们做了亏心事。

父母犯错了,儿子在包庇;儿子恃强凌弱,父母在背后帮忙......这是道德缺失的征兆。一旦有了这样的征兆,家庭就会走向消亡。

春秋时,墨家的巨子的儿子犯法了,秦王说“算了吧”。墨家却不愿意如此处理,而是让儿子伏法:“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墨家的做法,不近人情,但是他以此断了烦恼的根源,也体现了家规和国法是一致的。

任何问题,只要一家人一起想办法,用心去琢磨,就会迎刃而解;任何幸福,只要用心呵护,就会长久。

烦恼是因为“心和家”背道而驰,或者私心太重了。静下来,就对了。

04

手顺,力大。

一个女婿照顾生病的岳父。临别时,女婿偷偷给岳父留下五千元。

等女婿回到自己家,发现岳父在行李箱里,放了一万元。

这都是顺手的事情,也是传递大爱。

一个孩子,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承认父亲是卖水果的摊贩,因此每次路过父亲的摊位,都不会打招呼。

下暴雨的日子,孩子发现父亲推着摊位上坡,非常吃力。他终于忍不住冲进大雨里,加了一把力。

父亲笑着说:“你已经长大了。”

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手,家庭就不怕不红火。

想一想,我们顺手可以给家庭做点什么呢?下班路上,顺手买一朵花,给妻子;去了药店门口,顺便帮母亲带药;去了出差,顺便买了棉衣给父亲......

用好了手,你会发现手心特别有温暖,隔壁非常有力量。

05

子曰:“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在家里,控制别人是神经,控制自己是精神。当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家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疲惫时的港湾。你在享受港湾里的幸福时,还要努力打造港湾。

嘴贵,鼓励代替埋怨。

耳明,包容代替针对。

心净,思考代替慌乱。

手顺,使劲代替旁观。

愿你我,看依山傍水的风景,过顺风顺水的日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