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修改操作指南:三步克服“不想改论文”症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在写完论文的初稿之后,每位作者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确定读者是否理解你的论文。作者因为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自己的文章。因此作者需要一些方法,获悉读者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之处。并加以修改,以便能让读者理解。换言之,作者需要得知如何能让论文的重点内容更突出,以便使得读者快速抓取信息要点。

  有些作者则以为这是盲目地“迎合读者”。事实上,新的想法先被创造,然后再根据读者的需求、信念和立场而被形塑出来,这并非迎合读者。不妨把论文当做你与读者之间的亲切对谈,并试着了解读者如何思考,同时也坚持自己所知道的。这么做不但让读者清楚了解作者的想法,作者也会寻获自己的最佳想法。

因此,你需要一个能够持续修改的计划,来保持自己与想象读者之间的对谈。要创造这种对谈,不能直截了当地逐句阅读自己的文章。你需要严谨的方法,如同读者检验和质疑你的文章,并且每次专注于一个方面。在韦恩·C·布斯等美国学者所著的《研究是一门艺术》中便清晰地讲解了如何诊断与修改论文的组织架构和论证,以便读者能掌握与理解论文的整体意涵。本文将对此做出介绍,以期为作者后期高效修改论文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像读者那样思考

一般而言,读者尤其是期刊编辑在收稿之后通常不会通过逐句阅读来积累信息。他们从论文的整体意义及架构开始阅读,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篇文章。读者认为整体意涵比局部细节重要,所以先诊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道理的。从整个组织架构开始,再看局部的组织结构,接着是句子的清晰度,最后才是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核对。

实际上,在修改的过程中,无法清楚地将这些步骤进行分割。当我们进行修改时,会在重新组织论证时同时修正拼写。但如果修改顺序由整个架构到各章节、段落、句子的“由整体到部分”,会比从字句到整体架构这种“由部分到整体”的修改顺序,更能获得有效的修订。然而,因为作者仍无法像读者一样阅读自己的作品,因此你需要一些形式的、甚至一成不变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诊断和修改,免得因为易于理解(甚至过于满意)自己的文字而功亏一篑。修改并非限于整理想法而已,而是借由重新思考来强化自己思考的一种方法。事实上,这是作者能够最完整地理解自己的规划的最后阶段。细心修改非常耗时间,所以宜及早进行。

二、分析与修改整体组织架构

此过程包含三项步骤,第一步则是确认文章的外在架构:引言和结论分别都得需要陈述作者的主要观点、主要论点、对难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对研究问题提出的解答。第二步骤则是确认整篇论文的主要章节;接着区分这些章节中的导语(过渡段)与论点句。第三步则是在整篇文章的导语中,指出关键的主题概念,找出这些概念在整篇文章里的位置,然后在每个章节重复与此类似的事。下文将展开论述。

(一)第一步:具体指出外在架构及主要论点

读者必须明确三件事:引言于何处结束,以及论文正文始于何处;正文于何处结束,以及结论始于何处;导言中的主要论点句在何处,以及结论中的论点句又在何处。为了确保读者能够清楚地寻获这些要素,请参考下面的步骤:

在引言之后另起新段落,撰写结论时也另起新段落。事实上,在引言之后和结论之前必须预留额外的间隔。如果篇幅允许,在这些连接处放置小标题,以避免读者遗漏。

在结论中,强调最能表达作者论证的主要论点和问题答案的句子。

现在则比较作者在引言和结论中的论点。它们不应该相互矛盾,较为明确且有争议的论点应该放在结论里。如果你在引言里的论点句模糊不清,那么就需要将它修改得更为具体。

(二)第二步:具体指出主要章节及其论点

关于组织架构,还有另外三件事读者必须明白:论文的每一节在哪里停止,下一节就在哪里开始。每个后续的章节如何与前一个章节有所关联。每个章节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对整篇论文所做的每一个步骤,同样也用于每一章节的修正步骤。将正文划分为若干主要章节,在它们之间预留额外的间隔。假如作者自己无法找到章节与章节间的界限,更不用说你的读者了。

在每个主要章节的导言后加个斜线标记。每个章节之前,必须另辟简短的段落以介绍该章节。在每个主要章节的结论前标记斜线。假如章节未超过一页,可能也无须个别的结论。

在每个章节中,表达同时所强调论点的句子(这个论点可能是你论证的主要理由之一)。假如你找不到论点的句子,读者也将找不到。一般而言,这个句子将被摆在此章节导言的结尾部分。假如你不愿这么做,必须持有将这个强调论点的句子摆在此章节最后的绝佳理由(千万不要将章节中的唯一论点置于段落之中)。凸显每一新章节的前几个字,它们应该能指出该章节与前一个章节的关系。读者必须明白为什么每个章节要如此排列,假如他们不了解,他们将会觉得自己的阅读无法连贯起来。

假如你无法快速地进行这些步骤,你将发现自己报告的组织架构出了问题。请再回顾一下如何整理想法和组织论证。当你标明白自己的论点之后,制作出一份你可以快速看完的大纲。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我试着将这些句子组合成一个段落,它会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意义,那就是碰到了棘手的问题。

(三)第三步:诊断主题的连续性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在概念上而不是形式上,是否“串联在一起”。这是非常费时的工作,但值得付出时间和心力。你必须寻找贯穿于引言、正文乃至于结论之中,能够精确表达你关键概念的词汇。假如读者无法领会贯穿你文章的关键主题,他们可能会误认为该文章缺少重点。

  你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检验:在引言和结论里,特别是其中强调论点的句子里,将关键概念圈起来。我们称这些概念为主题。略过像题目、议题、重要的、意义显著的以及其他不涉及你观点内容的一般字词。假如在引言里你找不到或是只能找到很少的关键词,那么:仔细阅读你的文章最后几页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将这些概念合并成两个论点句,分别放在引言和结论的结尾。

下一个步骤是检査大纲的其余部分,那些圈起来的关键术语是否一致地出现在次要重点句中。在次要论点句中,圈出与引言和结论的论点句相同或相关的字词。如果在任何次要论点句里都找不到与主要论点有关的术语,你的次要论点与主要观点之间可能已经脱钩了。修改这些次要论点,使它们包含若干圈起来的术语。假如做不到,那么就考虑修改或甚至删除这一节。现在反过来做。核对次要论点里是否有在引言和结论的论点句中并未提及的重要概念。你是否应把这些关键术语加到那些论点句里?如果你所属的学术领域支持“加上小标题”来提示,那么每个主要章节都可以加上标题:在每一节的论点句中,指出在该节里唯一或最经常出现的关键术语。将这些关键术语组合成最能表现这一节的小标题。

当你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次阅读论点句,将其视为总结整篇文章的单独段落。如果想要知道这些论点句是否贯穿整体文章,此时可以请身边的朋友同事或同学来聆听你总结文章的口头报告,以你的论点大纲作为导引。这是较为直接有效的检测方式。

三、 修改论证

当确定组织架构似乎没什么问题时,接着可以开始质问这个组织架构是否能反映出论证,或者只是由引文和数据拼凑而成的大杂烩。

(一)具体指出你的论证

回到你的主要及次要论点的大纲,先核对文章的组织架构是否反映其论证的组织架构:

确定那些理由是否是每个章节所支持的主要观点。如果不是,那么你在用来组织文章的论点与论证中观点的结构之间,便失去联系了。接着检验你的讨论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论证里的分析。在每一章节,具体指出任何你从初级或二级资料中记录下来当做证据的东西,包括总结、段落、引文、事实、图形、图表、表格等。现在,略过这些,浏览其余的部分。这么做是在寻找你分析、评价及判断的表达方式。如果剩下的远少于忽略掉的,那么你可能缺乏具有重要实质内容的论证,而只是弄出一堆数据和总结的拼盘。

(二)评价论证的质量

现在可以问自己几个较困难的问题:

假如读者能领会你论证的结构,有什么可能会让他们拒绝你的论证?为了理解这一点,你必须评价自己的证据、意见,以及最困难的部分——评价你的论据。

你的证据是否可信,且清楚地联系到你的观点?如果你已接近定稿阶段,再去找更具有代表性或更精确的证据可能为时已晚。而如果你正使用你找到的所有证据,需要加强其充分性及适当性,可以检验这些地方:对照你的注释来检查数据及引文;确定读者了解引文和资料与你的观点如何相关;确定你没有跳过论证的中间步骤。

你对自己的论证是否给予适当的条件限定?不要犹豫是否该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可能、大多数或经常等这类模棱两可的字眼。

你的文章是否看起来比较不像论敌之间的争辩,而更像是亲切但有自己想法的学者之间的对谈?读者想获悉理由而非去挑战你,因为他们不过是想知道得更多:为什么你相信那个?但……又如何?你的观点强而有力吗?你能否解释这些证据如何与你的观点产生联系?仔细检验你的论证,并对这类问题质疑。

最困难的问题:还有什么论据是你没有清楚呈现的?即使读者相信你的理由乃基于可信的证据,还有什么是他们在接受你的观点之前必须相信的?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当你已经具体指出论点的每一节和小节时,在页边空白处写下你认为读者必须接受的最重要但尚未陈述的论据。然后自问,他们是否会要求或你自己是否要求更明确的陈述。

综上,作者们在完成自己的论文初稿之后。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以上述步骤为参照试着修改自己的论文,通过不断的修改练习,并且可以通过其他人帮助检验的方式来检查自我修改的成果,相信经过几轮这样的修改,作者们就会形成从整体框架到内部论证的思维惯性,这也会在后续的写作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写作规范。

作者:张文静(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二室学术编辑)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