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6年,毛岸英回国帮一女孩寻找父亲,毛泽东听后立马叫来了朱德

 赶潮老兵 2023-06-24 发布于福建

前言:

1946年,刚刚结束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生涯的毛岸英听从毛泽东的安排,到莫斯科红十字协会办理回国手续。看他是中国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个中国女孩正在找她的父亲,还请他回国后帮忙寻找,毛岸英出于好心答应了下来。

文章图片1

朱德和朱敏

几天后,毛岸英乘坐的飞机平安降落在延安机场,毛泽东忍着病痛亲自迎接。见到父亲,毛岸英欣喜地迎上前用不熟练的中文喊了声“爸爸”。

父子俩十年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回到部队驻地后,毛岸英突然想起红十字协会的请求,便问父亲:“您知道一个叫赤英的女孩吗?”毛岸英并没有想到父亲会知道这个古怪的名字,但一听说赤英,毛泽东立马停下手中的事,让警卫员叫来了朱德。

化名赤英,和娇娇到莫斯科

“赤英”这个名字对毛岸英并不是很熟悉,他甚至感觉这个名字很古怪,但毛泽东却是十分清楚,因为赤英就是朱德的女儿朱敏,他还见过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呢。

朱敏出生的时候朱德正好40岁,为纪念他这个年纪还能得一女儿,他给女儿特地取了个乳名“四旬”。朱敏的出世让朱德很高兴,但当朱敏刚一岁的时候,国内大革命失败,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残忍地迫害着革命志士。

文章图片2

朱德和朱敏的母亲贺治华(前排右起第三、第四位)

朱德爱女,但他的心更多是放在了革命的上,他只能抛开一切,忍痛离开了女儿。在国内形势发生好转后,朱德才将女儿接回四川成都,也就是朱敏的外婆家。

从记事起,朱敏的身边就没有父母,只有疼爱她的外婆和小姨。小时候,朱敏也曾问过家人自己的父母,但家人对她的身世总是闭口不谈,这让朱敏很是难过。直到朱敏12岁这年,她才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这年是1938年,朱德托周恩来夫妇接朱敏到延安,但朱敏的外婆得知路上危险极大,而且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死活不放朱敏离开,说朱敏还小,身体又不好,经不起长途跋涉。周恩来夫妇没有办法,只能让朱敏照了张相离开了。

然而,朱敏外婆还是低估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朱敏14岁这年,朱敏的小姨突然失踪。原来,国民党反动派不知从哪打听到朱敏很有可能就是朱德的女儿,想要从小姨身上获得准确信息。

文章图片3

朱敏和小姨、外婆、表妹的合影

幸而,小姨咬死称朱敏是她自己的孩子,这才让朱敏逃过一劫。这件事发生后,朱敏的外婆只好把外孙女送到了延安。

这也是毛泽东认识朱敏的由来。

就在朱敏到达延安的第三天,毛泽东到朱德窑洞中串门。当时朱敏在院子中玩耍,只听到头顶有个洪厚的声音:“听说朱老总的千金来了,好几天了,我都没有时间来看看是个啥样子?”

朱敏抬起头,看到是毛泽东,她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她之前在国民党报纸上看到的毛泽东的画像。今天见到了真人,朱敏一下子忘记了礼节,兴奋地朝屋子里大喊:“爹爹,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

文章图片4

毛泽东

毛泽东慈祥地摸着她的头笑道:“这小丫头,才来就给你爹爹当通讯员呀!”

朱敏仰着头,天真地问:“你是真的毛泽东吗?”毛泽东反问:“噢?你还见过假的毛泽东吗?”朱敏就把报纸上刊登画像的事情说了出来,毛泽东问她:“悬赏我和你爹爹多少钱?”

“20万。”朱敏回答。这时,朱德从里屋出来,说:“为什么没有礼貌,要叫毛伯伯。”朱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失礼行为,不过,毛泽东并不介意,对朱德说:“童言无忌,不要批评她,早知道咱们在国民党那里值那么多钱,我们就自己去国民党那里领钱了。哈哈。”

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就是如此有趣,这给朱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图片5

朱敏(左)

几天后,朱德要去前线指挥八路军作战,朱敏送父亲上吉普车。临走时,朱德留给女儿一支钢笔,嘱咐女儿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做好准备。朱敏疑惑:“我到哪里上学?”朱德并没有说,但朱敏隐隐觉得,一定是很远的地方。

朱德从前线回来后的一天午后,他将朱敏叫到身边说:“打完仗后,就要重新建设中国,到时候就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朱敏那时还不明白什么叫专业人才,朱德告诉她,要把她送到苏联学习,等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再回来。

听到父亲又要送自己走,朱敏的内心极不情愿,她低着头默不作声,她多希望父亲能改变心意,但当看到父亲坚定的眼神,朱敏只好答应。

就这样,15岁的朱敏坐上了去往苏联的飞机,与她同行的,还有毛泽东的女儿娇娇。

文章图片6

娇娇

朱敏逃生集中营,毛岸英为赤英寻父

从离开延安的那时起,朱敏就不叫朱敏了,朱德为她取了一个新名字“赤英”。这是当时保护朱敏人身安全的最基本的办法。

但是,去往苏联的路上凶险重重,朱敏和娇娇受了不少苦,首先让她们无法适应的就是那架摇摇晃晃的飞机。或许是由于紧张,大一点的朱敏倒没什么大事,但只有几岁的娇娇一上飞机就开始拉肚子,一直到飞机降落在新疆才有好转。

到了新疆,几个孩子不便露面,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随行人员将他们装进行李箱,通过了检查,终于坐上了开往苏联境内的汽车,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莫斯科的火车站台。

之后,贺子珍接走了娇娇,朱敏被送到了伊万诺沃第一儿童院。在这个儿童院中,集中了四十多个国家的孩子,其中有波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革命家子女,中国有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林彪的长女,瞿秋白的独女等等。

文章图片7

朱德和朱敏

那时毛岸英是中国学生队的队长,化名谢廖沙。由于孩子众多,双方又隐藏了身份,所以,在儿童院的时候,朱敏和毛岸英并无交集,只有几次点头之交。

与国内战争环境不同,彼时的苏联还未受到炮火的冲击,这里到处是鸟语花香,老师们和蔼可亲,这里完全成了童话中所描绘的天堂。但朱敏没有料到,这将是她之后日子里最后一点美好的时光。

在到儿童院的4个月后,从小患有哮喘的朱敏病情复发,儿童院的老师请了许多医生也不见好转。最后,儿童院决定送她到 白俄罗斯明斯克城的夏令营进行疗养,与她同去的,还有一对捷克姐妹,她们同样是患有疾病。

不料,到达夏令营的第二天,德国飞机从他们的头顶掠过,接踵而至的是被扔下来的炸弹,夏令营在顷刻间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8

朱敏和其他小伙伴

德国兵很快占领了夏令营所在的村子,唯一护着他们的安娜老师给他们制造了假身份,骗过了德国兵的讯问。刚松了口气的朱敏,下一秒却见识到了德国兵的残忍,一个刚才还堆着笑容的德国军官突然举起了屠刀,朝着两个无辜的孩子砍去,两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1943年,朱敏和其他儿童被押送到了的德国东普鲁士集中营服役,她在那地狱般的环境中生活了2年之久。在集中营,朱敏经历了绝望,残酷的现状让她的神经末梢越来越麻痹,每天消失的犹太人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她的神经。

在集中营待得久了,朱敏渐渐不知道痛苦,不知道欢乐,也不知道生死,她每天重复着一个念头,那就是活下去,活过今天,至于明天,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放到现在,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终日面对恐惧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子,朱敏却亲身体会过。一个整天面对死亡的人或许最习惯最淡漠的就是死亡,她在那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饿,好像永远吃不饱,饿得她发昏,哪还有精力考虑死亡这件事?

文章图片9

朱敏(中)

时间来到1945年1月,在黑暗中求生存的朱敏终于迎来了苏联红军胜利的枪响声,一连听了半个月的枪炮声,苏联红军终于解散了集中营。朱敏与那对捷克姐妹迎着焊缝,踏上了充满希望的归途,同时开启了更加艰难的流浪生活。

几个月的流浪,朱敏感觉耗尽了一辈子的力气,但是这一次,幸运女神终于降临到了她的身上,她被一个苏联难民发现将她送到了一个收容站。

受尽磨难的朱敏很敏感,无论收容站的人怎么问她的身世,她始终闭口不言,直到一名红军政委的出现,才让她的身世公之于众。

当得知她就是朱德的女儿时,那名红军政委诧异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不敢相信,朱德的女儿居然从集中营活着出来。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朱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写信寻找自己的父亲,但当她展开信纸时,才发现自己无从写起。

文章图片10

朱敏和朱德

因为朱敏只在莫斯科生活了3个月,对那里的地名和街名都不了解,甚至连儿童院的名字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儿童院是共产国际负责创办的。

红军政委通过这个信息帮她写了信,但是由于收容所离德国很近,为了以防万一,信中并没有提及她是朱德的女儿,只是说一位叫赤英的女孩要寻找父亲。

信件很快被寄出,朱敏满心祈祷着信件能够尽快帮她找回父亲。然而,当时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信件在到达莫斯科时无人受理,热心的邮递员又将信转到了莫斯科红十字协会。

朱敏是幸运的,就在红十字协会要将她的信转到儿童院的时候,毛岸英恰巧到红十字协会办理回国手续。工作人员见毛岸英也是中国人便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赤英的女孩。

文章图片11

毛岸英

对于只有几面之缘的朱敏,毛岸英并没有印象,不过,他答应在他回国后一定帮忙打听一下谁是赤英的父亲。

1946年,毛岸英坐飞机回到了延安,当他将赤英这个名字说出来的时候,毛泽东连忙叫来了朱德。

朱敏回国,再见毛岸英

得到消息,朱德火急火燎地赶到了毛泽东的窑洞。直到此时,他已经4年多没有女儿的消息了,他给女儿写的信每一封都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在听到女儿曾写信到红十字协会时,朱德激动得浑身发抖,他第一个反应是到桌前坐下,拿过纸和笔就要写信。毛岸英见状说:“信上说,赤英的中文已经忘记了很多,你写信给她,不知道她能不能看懂,还是我写吧,好吗?”

文章图片12

毛岸英

朱德这才放下笔,连连说:“好,好。”

然而,这封信并没有来到朱敏手上,当信件从莫斯科转往红军政委所写的地址时,朱敏正好回到了莫斯科的儿童院。

在到达儿童院不久,朱敏再一次收到了父亲从延安的来信,这是她自从离开祖国后,第一次收到父亲的来信。那时中共中央机关还没有撤离延安,中国和苏联之间恢复了正常的邮路通讯。

信是朱德用毛笔写的,他告诉女儿苏联卫国战争的4年,也是中国抗日的时候,那时全苏联正遭受苦难,不能因为她一个人麻烦苏联政府,希望她能谅解他。

文章图片13

朱德

在与父亲取得联系后,朱敏十分想回国,但不久蒋介石就向解放区发动了攻击,她最好的选择就是留下来继续读书。其间1948年,毛岸英再次来到莫斯科,听说朱敏在儿童院学习,毛岸英还去看望了她。

接下来的日子,朱敏勤奋学习,把在集中营落下的功课补了起来,她的俄语也越说越流利。正当她为跨越俄文学习的难关而感到高兴时,朱德的一句话让她意识到她是一个中国人。

当时国内的境况虽然艰难,但朱德还是坚持给朱敏写信。朱敏常常因为不会写汉字,就用俄文代替,她认为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在莫斯科留学过,俄语也应该能读懂。因此到后来,朱敏信中的俄语越来越多,朱德读不懂,只能找部队中的俄文翻译员翻译。

一次朱德来信,就提到了朱敏用俄文写信的问题,他叮嘱女儿,一定要注意学习中文,以后回国工作才能尽快适应。一语惊醒了朱敏,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使用中国字怎么行。后来写信的时候,朱敏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就查字典。

文章图片14

朱敏和家人

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朱敏留在了苏联,她答应过父亲一定要学有所成再回中国。新中国成立那天,朱敏等中国留学生和苏联学生一道,在学校的校园里点燃篝火为祖国重生庆祝。

直到1950年夏天,朱敏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她按捺不住兴奋坐上了回国的列车。

回国的一切让朱敏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那刚刚恢复平静的北京城。与莫斯科不同,当时的北京虽然是大城市,街道两旁却是灰色房屋,很少看见高层建筑,只有天安门一如既往的气势磅礴。

之后,朱敏被接到了中南海,她终于见到了父亲,还见到了康克清。多年不见父母亲,朱敏却觉得他们一点儿都没变,还是那样的慈祥、朴素和健康。

文章图片15

朱敏和家人

听说朱敏回国,已经上了大学的娇娇特意来看望她,两人都是经历过苦难的人,就像“知音”一样。因此一见面,两人就说上了俄语,有说不完的话题,全然忘记了她们在中国。

来看朱敏的还有毛岸英,有一天中午,朱敏正在家中看书,就听见外面有人用俄语高声喊着:“赤英在家吗?”很久没有人叫她这个名字了,朱敏的神经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她连忙走出去,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毛岸英哥哥!”朱敏高兴地跑过去迎接。

这时的毛岸英已经结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人了,但他依然是无忧无虑喜欢说笑。朱敏想,如果当时没有毛岸英替她寻找父亲,或许她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国内取得联系,正因为如此,她将毛岸英视为自己最亲最爱的大哥哥。

文章图片16

毛岸英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见面几个月后,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每当想起自己连为他扫墓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朱敏就无比痛心。

1953年,朱敏从莫斯科毕业了,她与丈夫的第一个孩子也要出生了,朱德第一时间写信让女儿回国。回到祖国的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孩子刚满月,朱德就让女儿到单位报到,孩子由他带。

朱敏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把外孙留下,却要把自己的女儿“赶走”?后来她才知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不受孩子的牵绊,能够更好地将汗水洒在中国大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