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摄影艺术更加贴近群众(全文)

 观海听涛1122 2023-06-24 发布于青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码相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相机普及率的大幅提高,使摄影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艺术,有关职能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按照“三贴近”要求,切实重视业余摄影爱好者这块阵地,让摄影艺术走近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探索适合新时期群众摄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摄影是新兴艺术形式,伴随时代的发展,彰显了独有的艺术魅力。但现代摄影艺术并不是单纯刻板地再现自然,而是采用创造性的方式,涵盖多种文化来表现时代风貌及人们的思想情感。所以,创作摄影艺术作品,需要最大程度提升摄影者的文化层次。群众摄影爱好者应该在专门摄影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并且加深群众情感的表现与体验,才能提升摄影水平。摄影艺术爱好者深入群众生活,能加深主观层面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对传统的摄影技巧进行创新,开拓新的摄影艺术天地。有关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组织摄影爱好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活动,引导广大摄影爱好者明白如何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摄影爱好者只有充分体验生活,真正了解事物,并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素养,拍摄的作品才能达到入境生情的境界。
摄影艺术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形象思维对自然表象进行历史的瞬间记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作用下对自然表象进行系列加工,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影调”,它是摄影艺术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主要是指不同亮度的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不同密度,从而使照片显示出的明暗层次和照片的整个调子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是摄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人像摄影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面部特征和神态的刻划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为此,摄影者应对被摄影者充分观察了解,同时还应善于运用熟练的摄影技巧来抓取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定瞬间。这样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审美构思的过程。再如“构图”,对于摄影艺术而言,构图的意义就是拍摄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对画面进行有机组织安排,从而使照片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拍摄者的主题思想。“取景”就是这种摄影创作中构图编辑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决定拍摄位置和拍摄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自然表象进行合理取舍,去芜存精,使得构图紧凑、画面简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拿静物摄影来说,静物摄影是以静物为题材的摄影艺术形式,它十分讲究构图、光线,同时要求作者善于导演和组织安排,精于构思,选择有意义的题材以表达主题思想。在摄影中,由于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效果,因而拍摄者要充分认识线条的功能。那些好的静物摄影作品,总是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内涵及美学价值。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需要摄影者掌握形象思维并运用熟练的摄影技术进行艰辛的艺术创作。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摄影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丰富,网络技术平台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心理表达欲望,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对在人民群众中推广摄影艺术是非常有益的。相关群众文化管理部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认清摄影艺术对推动群众文化的促进作用,引导摄影爱好者深入群众生活,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不断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使摄影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