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勤奋的孩子,怎么总没个好成绩?

 圣龙领主 2023-06-25 发布于重庆
文-石头爸



今天是北京中考的第一天,外头最高温度40度,挺心疼考场外等孩子的家长们。

图片

每次的大考,基本都可以用一句“几家欢喜几家愁”来概括。大考之后,家长群里总会开始转发各种各样的截图。

最后的最后,无非汇聚成两个灵魂拷问:


1、有些孩子,每天学十几个小时,为什么成绩还是差?

2、有些孩子,怎么就能玩也玩好了,学也学好了?


图片
 
别看这已经是双减的第三个年头了,多数人在学习这件事还是一根筋的信奉“勤奋”二字。

期末考差了?来,暑假勤奋起来,大补两个月。

我得来泼一盆冷水了,拿勤奋说事其实很讨巧,因为勤奋很容易就能看到,也很容易就能模仿起来。

别人学习10个小时,我就学习 12个小时;别人加班到12点,我就加班到凌晨3点,别人看10本书,我就看20本书……

图片

这个模型似曾相识吧,对,所谓的“内卷”,说的就是这种你追我,我赶你的现象。

但,只要在桌前比别人多熬几个小时,只要比别人多买几本书,就够了,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

如果是,今天文章到这也就结束了。但亲爱的读者,发现了么,今天的文章才开了个头,进度条还有很长。

在聊是不是之前,我想先提一个人——雷军。

图片

雷总应该是咱们知道的人设最亲民的互联网大佬了,也正是因为他的亲民,很多人会刻意的把他塑造成一位“平民英雄”。

小米上市之初,有很多人出来分析他为什么能成功,说来说去最后的结论都是勤奋二字。

比如 6x 24 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

当然,这些说的没错,雷军的确是个很勤奋的人。但是,这解释不了一个根本性问题:

和他一样6x 24 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的人很多,搞996的公司也很多,但做到雷军这个成就的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甚至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问题出在哪儿呢?是不是除了勤奋以外,还有什么关键因素呢?

有,还不止一个。

图片

第一个关键因素叫:“专注”。

孩子也好,我们也好,当想要认真学习或认真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难题”:

孩子要看书了,突然肚子开始疼了,得去上厕所。

好不容易回来坐下,在客厅玩手机的爸爸大叫一声我五杀了,然后孩子就跟猫一样竖起耳朵,问:

爸爸怎么了,我们要不要出去看看?

图片

当然,还有铅笔得削一下了,放在客厅的玩具还没收回原位,口渴了要去接一杯水…

在孩子旁边陪学的家长,要不发个火,要不掐人中。我一直跟学习桌的厂家建议,孩子学习桌上的书架上,应该给家长预留一个小药箱的收纳区。

当然了,也不能光说孩子。

咱们想要认真工作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起下昨天下单的东西似乎没发货,要去确认一下啊;前几天收藏的抖音里的办公小技巧忘了,得去看看。

一开抖音,哦吼,几个小时没了。

类似的例子还能继续举,但我知道很扎心,就不继续说了。找一找共同点:为什么一到要学习,要工作的时候,全世界都在阻碍你。

图片

回到咱们的青春期,读书的时候,学渣和学霸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老师们总会吐槽学渣们:

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

然后,老师们还会拿学霸举例,说:你们要跟学霸好好学一下,看他们,玩也玩到了,学也学到了。

你问老师,为什么学霸是学霸,老师会回答,你看他多努力。

注意关键词,老师说的是努力,不是勤奋

大多数老师,是不想要求学生一天学满多少个小时的,这没有多大的意义。“学进去”才是最重要的了。

只不过,考虑到大多数同学不太自觉,需要有个明确的数字去要求,才会说暑假每天要学X小时。

如果从学霸身上,只能学到一个轻描淡写的勤奋的话,那还不如讲讲铁柠磨成针的故事。

图片

文章开头,我跟大家表达了我的一个看法:勤奋很容易就能看到,也很容易就能模仿起来。

毕竟,勤奋的表象就是多花时间,我在桌子前面坐10个小时,你就不能说我不勤奋了吧。

但是,但是,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当你看两行字,就玩一会橡皮,写两道题,就刷一下抖音时,坐在桌前的十个小时的“勤奋”就会变成浪费时间,成效低下而又疲惫不堪。

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自己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的优秀的人们,他们和别人在学习/工作的时候会有什么区别:

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似乎可以忽略全世界,可以长时间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于是,图书馆里的学霸会在看完书以后看着手表说:哎呀,怎么就到晚上了。而旁边的学渣每分钟的60秒怎么过的,门清。

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重要的能力:专注。

图片

第二个关键因素叫:“善于思考”。

抱歉,我还要拿雷军举例。翻一翻他人生履历,会发现这份履历简直是24K金一样晃眼。

  • 1969年出生
  • 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2年修完学分
  • 大学期间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加密程序
  • 毕业后觉得市面上关于程序的书不行,写了一本《深入DOS 编程》,成了畅销书
  • 23岁加入金山软件公司,29 岁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
  • 2000年,创办卓越网
  • 2004年以75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
  • 2007年金山上市,他功成身退
  • 2010年41 岁的雷军创立了小米
  • 2019年,小米上市

雷军虽然不是清北的学生,但这份履历拿出来,咱必须要承认他是个天赋异禀的人。

大家如果去百科上看雷军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在学习、计算机、领导力、战略乃至个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优秀特质。

就一个勤奋概括雷军,显然是不科学的。

而且,雷军自己也总结过,单纯的勤奋是没用的。他演讲时反思金山的“不成功”:他们一群人都是劳模,可是公司发展并没有那么好。

最后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成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然,他身上还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学不来,但领导力、战略能力等与思维相关的那些,是可以培养的。

不知道大家上知乎的频率怎么样,在知乎上,有大量的这样类型的提问:

图片

乍一看,觉得没啥,瞧瞧人家多上进。

但从底层逻辑上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一次性、快速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称这种思维方式叫“快餐式思维”。

这也是现在很多营销账号、营销课程的惯用手法,这样的做法会给人带来一种迅速解决问题的满足感,然后沉浸在这样的单一的勤奋中。

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那就是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不够,然后开启加倍的勤奋。

这种无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勤奋。说实在的,有点自虐。

如果想高效学习,专注学习,那么重要的是花时间思考题目背后的知识原理。不然强迫自己专注起来,也是很难为自己。

图片

要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背后规律。它们是绝对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进行改变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影响结果的真实因素,然后在这些真实的因素上,再加上勤奋,从而取得自己心中理想的结果。

那么,咱们怎么才能够最高效率地发现这些规律呢?

  • 多阅读,见过宽广的世界,自然更容易发现内在的规律;

  • 多总结,培养反思复盘的习惯,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然,这一切的最终导向,就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图片

今天的这篇文,其实也是我自己最近几个月来的反思和总结。

写公众号也来到第四个年头了,最开始我非常喜欢跟大家分享育儿实操干货,给大家罗列出1234。

虽然大家对这些干货的好评很多,但我也发现,这不够。单纯的方法干货只能解决当下问题,而不能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

所以,在最近几个月,我开始给大家更新“学科底层逻辑”的文章,已经更新了地理、数学两科。


也很想跟大家说一句:

成长和学习是伴随终身的,我们大人稍不注意就会犯的错。孩子犯很正常,陪伴孩子一起解决,一起成长就好了。

脚踏实地重要,但也要记得抬头仰望星空。

我很喜欢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也希望大家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所愿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