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化若,为何能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成长为一代红色儒将呢

 铁血老枪 2023-06-25 发布于上海

郭化若,是我军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中将军衔,被称为一代红色儒将。其实郭将军出身于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今天的话题是:

郭化若,为何能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成长为一代红色儒将呢?

文章图片1

郭化若中将

一、出身于贫寒家庭,父母卖女筹学费

郭化若,于1904年8月10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为供他读书,贫寒的父母曾被迫把两个女儿先后卖给他人。懂事的小化若9岁时,便开始在一家报馆抄写通讯,换得微簿工钱来贴补学费。

1920年春,郭化若读完了高小课程,在报考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虽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因学费昂贵不得不放弃该校,只有进了福州农林学校预科班学习,一年后转入本科。

但是不久,郭化若再度因贫困而辍学,他被迫挥泪开始了流浪生活。1923年春,他辗转到达广州,寄住在一个福建会馆里,靠替人代写书信、抄稿、写碑文谋生。

二、选择正确的道路,思考战略等问题

1924年1月,郭化若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迈出了他近70年革命征途的第一步。那时,黄埔军校云集了周恩来、恽代英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郭化若开始大量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并于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章图片2

纪念郭化若将军书籍

1926年3月,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郭化若看透了他的真面目,便毅然退出国民党,成为公开的共产党员。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爱才”的蒋介石曾两次下令调郭化若去当其参谋秘书,希望能把他拉到国民党那边去。

但是,郭化若认为蒋介石迟早是革命的敌人,所以他以“军人应当效命疆场”为托词予以坚决回绝。毕业后郭化若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这是他军事生涯的第一个职务。

1926年7月,郭化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曾任北伐军某部炮兵连连长。战争中,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开始考虑战略、战役问题,且对交战双方的兵力布置、用兵之道潜心钻研,为最终成一代军事理论大家奠定根基。

1927年9月,在国共合作破裂、许多变节分子纷纷脱党的情况下,郭化若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附近赶上了南下的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领导下艰难转战粤闽赣边境。这期间,他对朱德和敌军周旋的游击战术印象深刻,还对其进行了理论上地思考。

文章图片3

郭化若与粟裕将军等合影

三、不辜负党与领袖培养,努力为反“围剿”作贡献

当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后,郭化若被党派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回国到上海,被中共中央派到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式踏入红军队伍,起初担任参谋之职。

1930年6月起,郭化若先后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他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役、战斗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5月至11月,郭化若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代理中共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秘书长、参谋长。开始协助朱德、毛泽东指挥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1月起,郭化若历任军委总参谋部参谋处处长、第二局局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文章图片4

郭化若(右)与毛主席在一起

在党的精心培育与自身的刻苦努力下,郭化若的军事才能与理论水平,获得突飞猛进地提高,同时也得到了红军领袖们的首肯与重用,特别是当上毛主席秘书,且被主席称赞后,郭化若的名气逐渐增大。

郭化若并没有辜负领袖的期望与栽培,他率领大家成功组建了延安炮兵学校;负责组建了红军第一个工兵队;成立了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为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受毛主席教诲,成为红色儒将

1930年初到1931年9月,郭化若一直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做参谋工作,他有幸能经常聆听二位伟人的亲切教诲,并特别注意一系列战役战斗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且在此过程中,郭化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战术思想。

如在1931年3月,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的郭化若在起草第二次反“围剿”通令时,提出了游击战的十项法则,即“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这样就使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更加具体化了。

文章图片5

毛主席给郭化若的信

可是,从1931年9月起,由于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郭化若开始遭到王明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不仅被撤销一切职务,离开了红一方面军,而且又被宣布开除党籍,并且被扣上了莫须有的“托派”罪名。直到1938年7月12日,在毛泽东亲自过问下,郭化若才恢复了党籍,背了7年的沉重历史包袱终于卸下来了。

1939年1月至1940年2月,中央军委在延安抗日军政次学开办了第一期参谋训练队,共有学员130余人。为表重视,毛泽东特派郭化若主授“战略学”课程;从1937年底起,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开始学习、宣传古兵法,主要目的是向国民党军官做宣传,帮助他们认识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必要性。

郭化若曾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先后发表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战争的启示》、《齐燕即墨之战的初步研究》等文章,以古鉴今地指出“团结存、分裂亡”的道理,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6

郭化若将军生活照

郭化若还写出了约4万多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一文,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并让他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专门讲演,后又全文刊登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这些事件,都充分表明毛泽东对他的器重。

结束语:

郭化若将军,能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成长为一代红色儒将,起先因素有父母的殷切期望(卖女为其筹学费),后来有他自身的正确选择:毅然舍弃国民党、坚决跟定共产党,并且自身善于总结与归纳战斗经验,刻苦钻研军事理论;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我党、我军的培养,特别是毛主席对他才华的重视与重用。

我军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郭化若将军,为我国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值得大家称赞;他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品德,更加值得人们学习与敬佩。

文章图片7

老年郭化若在题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