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寒窗

 任金鸿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又到高考季

转眼高考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要出分、报志愿、录取、上学,结果肯定会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十二年寒窗,核心目标就是参加高考,期待来个鲤鱼跃龙门,在这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家长和考生会承受几轮煎熬:查分令人期待,报志愿考验选择能力和智慧,录取则是这一轮高考“前列”的结束。

现在北京考生是知道自己考分后再报志愿,大致可以做到心智肚明,报考学校有了大致的模子。

由于高二改高三,否则我们当年参加高考——就相当于多复习一年,其实大家是一样的,无所谓。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广播、电视也不太发达,电视也就几个频道。

报考志愿时,估计绝大多数考生讲不出几个大学,说不清学校里有什么专业,那些专业是做什么的——那时的招生简单也很简单,不少专业只是列个名字而已。

那时就根据一中在高中学校中的大致位置,结合自己在同一届考生中的名次,老师指导同学们报考志愿。

清楚地记得赵文江校长就讲:国家设置的所有专业都是有意义的,报什么专业都可以给国家做贡献。

感恩付老师

当年都是实施先报考志愿,再高考、拿分、拿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就完成了考生的使命,余下的就交给命运来决定了。

高考分数一来,我对付长发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班上四个够985提档线的同学全报了,而不够分的一个没报。

付老师的经验和智慧让同学们的分数得到了充分利用,没有一分一毫的浪费。

假如那时也有丰富的资讯,还有各种各校的选择,真不能判断情形会是如何。

如果不是付老师对于学生和考情的透彻理解,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可能完全不同——我们的命运与时代结合在了一起!

祝愿高考学子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能够更安逸、自在,考入心仪的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