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主持建设的殿堂坛庙遍布京城内外

 骏马nanjing 2023-06-25 发布于江苏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国皇帝,他建都在应天府(今南京)后,大兴土木,建筑的皇城宫殿,雄伟壮丽,规模空前;他建造的殿堂坛庙,遍布应天府城,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之最。 

  南京明故宫是明初建于京师应天府的皇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公里,宫城面积1.16平方公里,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明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南京明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手下军师刘基设计,最终选定这块“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南京明故宫以紫金山、富贵山为靠山,壮丽巍峨,盛极一时。吴元年(1367)1月17日,朱元璋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亲祀山川之神。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宫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公里,宫城周长3.45公里,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朝廷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南京明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访问北京之后,他将北京和南京的故宫作了一翻比较时说道:“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旁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之事,均远逊于南京。”可见当时南京明故宫及城市规模之雄伟程度。

  南京社稷坛,始建于吴元年(1367),与太庙隔御道(今御道街)相向,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位于午门(午朝门)外右侧。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御道东边为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祭祀土神、谷神之所。 

  早期的社稷坛,实际是“社坛”和“稷坛”两座坛,共用一个地方。直到洪武十年秋八月癸丑日(1377年9月10日),才“改建社稷坛于午门之右,共为一坛”,“在宫城之西南,背北向。社东稷西,各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第陛五级。坛用五色土,色各随共方……” 

  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以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自商周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社稷的大礼。朱元璋在南京建的是中国最大的社稷坛。

  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建立初期,一再强调要简朴,但建造殿堂坛庙时,却完全不是如此。其用心之良苦,建造之讲究,一点不含糊。以祭祀的坛庙为例,朱元璋先后建造、改建过的主要祭祀坛庙有:圜丘、方丘,天地坛、社坛、稷坛、社稷坛,太庙、帝王庙、功臣庙等,有20多座。当然,这些建筑现已无存,我们只能通过史料中的文字,来想像当年散布于南京城墙内外的这些建筑的模样和规制。 

  圜丘(建于1367年),祭“天”之所。在京城(今南京老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之阳(即今天堂村一带),仿汉制为坛二层。第一层“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九级,广九尺五寸;东、西、北陛亦九级,皆广八尺一寸”。从坛的表面一直到坛基,全部秋以琉璃砖,四面以琉璃栏杆环之。第二层“周围坛面皆广二丈五尺,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九级,广一丈二尺五寸;东、南、北陛九级,皆广一丈一尺九寸五分”,坛面以及栏杆均如第一层之制。 

  方丘,祭“地”之所(1377年后废)。“在太平门外钟山之北,为坛二成(层)……”其制式大致与圜丘同。圜丘与方丘,一个祭天,一个祭地,取“天圆地方”之意。明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感到“天地犹父母,父母异处,人情有所未安”,“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大祀殿”,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天地坛。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殿堂坛庙之外,明初在南京最集中建造的庙宇,要算设置在鸡鸣山南边山脚下的祭庙。如:帝王庙、城隍庙、真武庙、卞壶庙、蒋忠烈庙、刘越王庙、曹武惠王庙、元卫国公庙、功臣庙、五显庙、关羽庙等,号称“十庙”。这些如此集中排列在鸡鸣山下的祭庙和所祭祀的对象,显然远远超出了一般庙宇的功能。况且,洪武年间在南京建造的坛庙还不仅仅这些,如在金川门外设置的龙江坛、定淮门外设置的晏公庙、神策门外设置的无祀鬼神庙、狮子山上设置的徐将军庙等。 

  朱元璋建造的这些用于祭祀的殿堂坛庙,为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提供了一处处精神寄托的场所,更是朱元璋借庙堂神明思想,来控制民众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