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而时时暇逸乎?” 我们这辈子,便只修一门课程,那就是生活。 追求满分的人,任何事都想做到毫无瑕疵,结果往往是心力交瘁,平添烦恼; 而仅仅只追求及格的人,即使偶有缺憾,也懂知足。他们常常是收放自如,闲逸愉悦。 人生最舒服的状态,莫过于事事不完满,仍能恰然自处之。 ![]() 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愚蠢”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马车夫,他从街巷里拉来一车的雪,打算将它倒入干涸的大涝坝里。 原本靠近坝沿就能将雪倒入,奈何马车夫是个过于“认真”的人。 他既要马车倒得更完美一点,好让积雪直接卸入坝底,又要让坑边上不留一点痕迹。 于是,他不停地吆喝那几匹马,并且不断扯着马的笼头。 结果,马车和马一起跌入坝底,马车撞碎,马儿摔死。 刻意追求完美,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苛刻,更是对自我的无用折磨。 结果往往是,煎熬了自己,痛苦了别人。 朋友阿飞,就是个完美主义者。 请人来家里吃饭,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在他那里,就是一项“大工程”。 每次,他都要花六个多小时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拖地、擦窗、修剪花草……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最终,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晚餐,手忙脚乱之下,他搞砸了自己的招牌菜。 朋友根本不在意,可是阿飞却不这样想。 整整一晚上,他都沉浸在悔恨、郁闷的情绪中,根本无心与朋友交谈。 类似这样的事,在阿飞这儿还有很多。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他一直都活得很累。 很显然,过度追求完美,对他而言,就如同穿了一件紧身衣,只会勒得他喘不过气。 董宇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去定义完美,不要去追求完美,完美让自己变得偏狭。你不必完美,正如我从来不完美。” 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深受完美主义的控制。 因为事事总想做到满分,不能容忍一点瑕疵,他们往往在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很不如意。 殊不知,过度追求完美,其实是一种愚蠢。 与其苛求自己,委曲求全,不如摆脱包袱,轻装前行。 ![]() 越高级的人生,越懂得“留白” 去年,央视播出了这样一支公益广告《人生留白,风景更美》。 短片开头,有一位老奶奶正在教她的孙女绘画。 小女孩想在空白处再画些树。可奶奶却说,要适当留些白才会好看。 果然,小女孩只是在空白处点缀了几只飞鸟,便高兴地对奶奶说道:“画面变广阔了。” 在短片的最后,奶奶对小女孩说: “画画要留白,人生也一样。不要把生活填得太满,多给自己留些空间。” 广告很短,却道出了一种人生境界:高级的人生,需要留白。 适度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把心腾出空间,路才会通,生活也会更圆融自洽。 曾在TED上看过一个叫《休假的力量》的演讲。 演讲者斯特凡·赛格米斯特,因为喜爱音乐和设计,他在纽约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 每隔七年,他就会休假一年,在这期间不接收任何顾客。 这个时候的他,会去世界各地旅行,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 斯特凡说:“那是一段美好又充满能量的时光。” 他展示了自己在巴厘岛休假时的闲暇生活,以及受生活的启发而创作的作品。 这样的休假,不仅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工作热情。 法顶禅师曾说:“人,不要只想着填满,而要懂得留白。空荡的地方,才能听见灵魂的声音。” 在生活愈发丰富的今天,我们的身边总是被各种“非必需品”填满。 生命陷入无止境的内耗中,心灵也渐渐被堵塞。 只有把杂物清理出去,内心才能敞亮,阳光也才能照进来。 给工作留白,劳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给感情留白,互相尊重,才能让感情长久保鲜; 给生活留白,关照自己,才能在繁琐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人生短暂,生命有限。 学会定期把无用的东西,从自己的生命中请出去,方能过出高级人生。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将满未满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人生在世,没有哪件事能做到全满。 如若过分追求,只会过犹不及,走向反面。 我的一个大学室友晓晓,是我们圈子里有名的工作狂。 她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每次聚餐,她都和我们抱怨,自己没有个人生活。每天工作完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随便洗洗倒头就能睡。 我们劝她不必这么拼,她却说,职场工作没有安全感,只有把自己的时间排满,心里才踏实。 直到去年,她遭遇了一场职业危机。因为各方面表现一般,她差点被公司调离重要岗位。 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工作上,不但自己痛苦,工作也没了效率。 这种“伪勤奋”,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本身毫无意义。 后来,她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工作内容,给事情分出轻重缓急。 每天晚上,她都给自己留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独处。周末,她还会去周边走走,放空身心。 自从让自己慢下来后,她的状态明显松弛了不少。 她高兴地和我们分享,自己最近不仅被领导当众表扬,甚至还有望获得理想中的职位。 建筑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伸缩缝”。 意思是,建筑物之间彼此不能完全紧连一体,必须要在适当距离内留一个可伸缩的空间,否则极有可能产生裂缝。 想来人生也是如此,倘若一味地将自己填得太满,绷得太紧,到最后,撕裂的只会是自己。 凡事学会看开,懂得“60分”的处世原则。 欲望少一些,才有通达从容的智慧; 要求低一些,才有豁达宽容的心态; 人生,从来就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既不会圆满,也不全都是遗憾。 既然不完满才是人生常态,那就不妨把生活调成最舒服的状态,小满即安。 ![]() 真正聪明的人,只过60分的人生 季羡林先生曾说: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的确,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也没有人一生都是圆满的。 花开必有落,月圆定有缺,而这恰恰是生命最美的法则。 当你用60分的态度,面对生活,你会发现:放下过分追求完美的执念,才能留出空白追求更值得的事。 那时,万物都可爱,事事皆称心。 说到底,将满未满才是智慧人生。 余生,愿我们都能用“60分”的心态,笑看生活,乐过人生。 作者简介:白丁,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生如芥子,心藏须弥,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