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1年,扬州抗洪|张承瑶

 运河儿女 2023-06-25 发布于江苏

打坝拦洪 保卫扬城

前两天扬州城又连续下了几天雨,尤其是6月17日夜至18日清晨,遭遇大暴雨,许多道路一片汪洋,不少民房受淹。雨停,在小区内散散步,见到有住在一楼的居民在往外排水。扬州多少年没有下这么大的雨了,还记得1991年那场大暴雨,洪水冲垮通运闸,勾起我回想起那次抗洪抢险的一些场面。

1991年7月15日,扬州京杭大运河水不断上涨,由北向南急流而下,靠近太阳宫的通运闸,承受不住洪水的冲击,倒塌了。南北交通中断,洪水迅速冲向汤汪乡(现在是汤汪街道办)内的工厂、民房、农田菜地……灾情就是命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掀起抗洪救灾的战斗。

下午三点多钟,市物资局来电话,叫我们燃料公司立即组织人员到通运闸,参加抗洪抢险。因在公司的人员不多,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后,叫我赶快到太阳宫煤炭仓库,组织煤库人员投入抗洪救灾阵地。作为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的我,没有回家,没有告诉家人,急匆匆蹬着自行车,涉水、绕道,经汤汪镇赶到煤库。向煤库主任传达公司领导的指示,徐志明主任(军队转业干部)很快组织二十余人的突击队,带着锹、麻袋、蛇皮袋(仓库储备物资)赶到抗洪救灾阵地。我们是在七里河南岸,通运闸东约200米处,向阵地领导报到后,分配我们的任务:就地挖土、装袋,运送到打坝拦洪点,由专门人员负责筑坝挡洪。
由湾头经邗沟、东关古渡、三湾公园、瓜洲入江的是古运河。据档案记载,20世纪50年代后期,扬州大运河改道由湾头瓦窑铺至六圩入江,为方便运河两岸交通往来,1960年6月建成扬州京杭运河大桥。江苏扬州通运闸,就坐落在扬州市郊南部七里河东首,京杭大运河西岸,属淮河入江道水系,建于1975年冬,单孔4.5米。通运闸连接七里河与大运河,是城市东部最重要的行洪口门之一,也是扬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批闸站,七里河通过通运闸抽引大运河水向西排至古运河实现活水,平时由乡一级水利管理单位管理。里下河地区遭遇大面积洪涝灾害,由于京杭大运河水位高,压力大,通运闸在强风暴雨中轰然倒塌,洪水顷刻间直泄市区,如不现时拦住洪水,市区将有不少工厂、企业、居民受灾。
参加堵坝的突击队很多,还有解放军战士。到了晚上七点多钟,我到挡洪点看了一下,投入河中的泥袋、沙石袋迅速被洪水冲走,这种方法不行。如何住泥袋、沙石袋,有人建议:在水中拉几道绳索,可以住泥袋、沙石袋不被冲走。那时没有手机,听对岸人说,市委市政府姜永荣、施国兴、祝志福等领导坐阵指挥,指挥部就在木材公司仓库。我迅速跑到煤库办公室,打电话到木材公司仓库,向指挥部汇报现场情况,并报告煤库办公室联系电话233291、222741,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建议迅速被现场指挥部领导采纳,并叫我们物资部门立即组织麻绳、钢缆。我又电话向市物资局领导汇报,值班人员传达,麻绳、电缆(钢缆)正在装运,元木、方木就地(运河边,靠通运闸的木材公司仓库)发货。已经晚上八点多钟,天空下起了雨,如何将绳索送到对岸,面对水流急、落差大的河面,没有好水性的人,是无法过去的。没有命令,不要动员,这时候,一个中等身材、三十多年的男子站出来说:我去。人们望着这个壮实的勇士,投去鼓励目光,他,就是煤库工人、共产党员高锦富。勇士往腰里系着绳子,看着河面,向下游河面宽的地方走去,这里水流相对缓慢,只见他跳入河中,缓缓游向对面,一个水流把他压下去,人们为他捏一把汗,我们几个人拉着、放着绳子。一会,冒出水面,快到对面时,一个水浪漩涡又把他推到河中心,雨点、浪花,河面蒙蒙的,在手电筒光的照引下,勇士的头一会被压下去,一会又露出水面,僵持大约二十分钟,似乎勇士在调整体力,找准方向。露出水面,顺着水势,斜游着……对岸的几个人也顺着勇士游的方向跑,准备接应。快到岸了,还有一米,对岸的两个人迅速跳下河,拉住了勇士,绳子递过去了,成功了,两岸响起了欢呼声。
身上湿漉漉的,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还有点冷,有点饿,这时才想起,晚饭没有吃。我琼花表指针在九点,这时有人报告,金属公司的电缆、化轻公司的袋子到了,在向指挥部报告后,抗洪救灾物资用煤库板车迅速拉到堵坝点,“报告总指挥:金属公司突击队12人前来报到”“ 总指挥,化轻公司突击队9人前来报到”“好,金属公司突击队赶紧卸下电缆,参加缆绳拉结任务,化轻公司突击队与燃料公司突击队一道装泥土、沙石袋”“是,保证完成任务!”哈哈,我又成了“总指挥”啦。临危受命,虽是临时的,组织、指挥好这次抗洪救灾活动,是责任,更是担当。
拦坝工地上,在市领导正确指挥下,除拦坝两侧临时拉了电灯外,在煤油灯、手电筒光的照引下,拉揽绳、装沙袋、运送物资、用木头打桩……人来人往,口号声、吆喝声犹如有节奏的敲打着音符,谱成一曲曲向老天爷宣战的歌——人定胜天!
子夜过后,电缆已经拉了几道,指挥部决定用卡车投入,一会,开来几部卡车,指挥、操作有条不紊进行,卡车开到拦坝处,驾驶员下来,后边的卡车慢慢顶着前边的车,空车被推到河边,缓缓头向下,突然“轰”的一声,卡车坠入河中,两岸边的人们心在拎着,卡车随浪水的冲击,翻了两下,被几道电缆拦住了,看来电缆的拉力、阻挡力还是承受得住的,掌声、吆喝声又响了起来。指挥部决定第二辆卡车下水,用木头继续在拉电缆处打桩,沙石袋就投在打桩地方,拦坝渐渐缩小,凌晨四点,雨停了,天快亮了,人们的干劲更足了。六点后,拦坝口仅剩一米多,这时,水流更急,有人扛来方木担上,便成了临时桥,两边同时打木桩,一根接一根的挨着,投入的沙石袋慢慢浮出水面,上下水面形成落差,拦坝成功啦!人们脸上露出笑容。指挥部领导就在现场,拦坝口虽然拦住,还不是最后成功,从拦住坝看,有不少地方漏水,必须加固、堵漏。于是,人们又动起来,直接从拦坝上投放沙石袋。有人告诉我,煤库食堂早饭好了,我说,送到工地。一会,板车拖来,我让兄弟公司突击队员先吃。过了一会,轮到我们燃料公司了,有人给我送来一碗稀饭,突然,一个中年汉子站在我旁边,啊,勇士高锦富,我紧紧地抱着他,问他怎么过来的,他告诉我:上岸后,休息了一会,就和他们拉电缆。坝打住了,我就过来了。是激动,还是兴奋?只是连声说:好,好,好。松开他,接过碗,送到高锦富嘴边,他笑着,慢慢地喝了几口,“香,甜”。是啊,晚饭没有吃,一夜忙下来,能喝上一碗粥,香在脸上,甜在心中。
七点后,物资系统组织的突击队陆续赶到,给抗洪大军增添了活力。
中午,拦坝处不再漏水,拦坝终于成功。指挥部通知,拦坝上不能通行,下午继续加固。
这时,各单位纷纷送来午饭,我们燃料公司食堂师傅做了两道菜,一是豇豆角烧肉,二是西红柿蛋汤。
下午,指挥部报告,拦坝成功。为确保安全,除一坝继续加固外,决定拦筑二坝,两天后,二坝打坝成功!
据《扬州市志·工业生产资料购销》篇记载:1991年7月15日中午,位于市木材公司二库的通运闸在洪水长时间的强力冲击下轰然倒塌,大水直冲市区,扬州城告急,南京军区临汾旅指战员,各系统的抢险突击队火速进入抢险阵地,市木材公司二库成为市抗洪堵缺的主战场,为了保证抢险的需要,市木材公司从抗洪大局出发,提出拦洪打坝要的木材就地搬用。事后统计,市直物资企业及时配齐防汛物资的储备,并根据防汛需要,采用先送货后结账的方法,前后送到灾区的物资有煤炭31536吨(用于安排重灾区人民生活用煤,差价由市燃料公司承担)、钢材695吨、木材2495立方米 、水泥3200吨、汽车13辆、水泵159台、电动机99台、电线电缆3.2万米以及其他物资93万元。为抗洪救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与表彰。
在物资系统总结通运闸被洪水冲垮、组织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的经验时,有关领导让我专题介绍高锦富的事迹,施国兴市长问我,了解得这么具体、生动?市物资局领导说,他是我们物资系统现场总指挥。我说,不敢,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指挥正确。

不久,高锦富同志被评为扬州市及江苏省劳动模范。
回想1991年夏天的那场打坝拦洪、保卫扬城的战斗,往事历历在目,它承载着许多运河儿女抗洪抢险的记忆。

张承瑶

2023.6.22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