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偷捉贼(小说3则) | 杨浩益

 深圳文学 2023-06-25 发布于广东

(一) 【小偷捉贼】

西汉宣帝年间,京都长安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红男绿女,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小偷儿特别多。因为小偷多,使京兆尹张敞非常伤脑筋,每天因被偷之事来他这里报案的,真是数不胜数,弄得偌大一座长安城人心怕怕。

怎样才能够将小偷肃清?张敞决定自己先微服出巡摸摸底,然后再考虑整治的方法。

张敞化装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有几个化了装的捕役在他前后左右跟着,准备随时听从他的使唤。一个奇怪的人引起了张敞的注意,此人四十多岁,白晳脸庞,穿着也很讲究,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他后面跟着一个小郎,小郎牵着一头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大白布口袋。这人无论往那家店铺门前一站,店铺掌柜的便马上出来打招呼,问他要什么。他顺手拿些东西,交给后面牵毛驴的小郎,小郎随手便装在驴身上的那个大布口袋里。也不给钱,也不道谢,转身就走,就好像别人应该给他似的。

张敞觉得奇怪,便问一家店铺掌柜的:“你们为什么白给他东西?”“你大概不是长安人吧?”那掌柜的反问道。“不是!”张敞编着瞎话说,“我是来京都串亲戚的。”“这人是个小偷头儿!”掌柜的压低声音说,显然是怕那人听见了。“小偷还有头儿吧?”“隔行如隔山,你不做生意,不知道小偷儿的厉害,如果你打发得他满意,你可以平平安安做生意,小偷决不来打拢你。如果你对这小偷儿不尊敬,他只要打一个招呼,不出三天你所有的东西便会被偷了个净光。”

“嗬,这么厉害?”“这就叫花花世界,无奇不有。你初来京都,可要处处小心啊!"多蒙指教!""好说好说!"张敞离开那个店铺,向跟自己的捕役们使了个眼色,便有两个捕役尾随那小偷儿并没留意这些,他仍然在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索取东西,不一会儿,驴身上的大布口袋便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他悠闲地离开闹市,回到家中,但是,到家尚未坐定,捕役们便马上|来将他锁拿归案。

京兆尹张敞亲自审问了这个小偷头儿。他见抵赖不过,便承认了。

张敞问道:“你是愿处罚,还是愿立功赎罪?”小偷头儿说:“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够立功赎罪吗?”“只要决心改恶从善,任何人都可以立功赎罪的,你只要能提出长安城的一百个小偷儿,就算你立功赎罪了,我就可以免去你的处分。”“好吧。”那小偷头儿思索着说“不过,请大老爷准我一件事…..”“什么事,说吧。”“在长安城的小偷儿行中,我的目标大,如果他们知道我被逮过了,便不会再接近我了。请大老爷赏我一身差役的衣服穿穿,我便可以把他们骗到家里,然后设法将他们捉住。”“好吧,就依你。”

小偷头儿穿了一身差役的衣服,在大街上一出现,便有两个小偷儿问道:"嘿,大哥,怎么弄了这么身衣服穿在身上?”托众兄弟的福,我花了几个钱在衙门里弄了个差使干干。请二位给众兄弟们打个招呼,明儿我请客。"由这两个小偷儿传开去,第二天便有一百多个小偷儿来贺喜。小偷头儿果然设宴招待了他们。在传杯递盏之时,小偷头儿趁众人不注意,将事先藏在袖子里的红颜色水洒在他们的脊背上,然后告诉了京光尹张敞。

 张敞立即派出捕役,凡见衣服脊背上有红颜色的便抓起来,一天便抓了一百多个。张敞又让这百余人每人检举十个人免除自己的处分,于是又有上千个小偷儿归了案。就这样,以贼捉贼,没声张,没动一点刑罚,长安城的小偷儿便被肃清了。

(二)【胡大海断猪肉砸头案】

胡大海是明朝的大将,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传说他在元朝末年,当过一天知县,曾坐堂问案呢!

原来元朝至正年间,元顺帝在大都立下武科场,招考天下英雄。朱元璋和胡大海二人带了盘缠银两直奔京城而来,一来察看京城虚实;二来会会天下各路豪杰,以便联络志同道合的英雄共同起义反抗元朝。

不曾想,元太师脱脱定下十条绝后计,要把天下英雄一网打尽,众英雄识破诡计闹了武科场反出大都,杀过芦沟桥。这时节,胡大海找不见朱元璋,弟兄们在乱中失散了胡大海稀里糊涂跟着一伙人,来到丰县。丰县的知县听得衙役来报,说有个黑大汉领着一伙人持枪带棒蜂拥而来,守城兵士抵挡不住,已经闯进了城,吓得那知县屁滚尿流,像乌龟一样,把头一缩躲了起来。有那没有走脱的书吏、衙役,战战兢兢地把胡大海接进县衙,准备了好酒好菜请他吃喝。

酒足饭饱,听说县太爷跑得无影无踪,胡大海一时性起,说他要当知县坐堂问案,衙役们哪敢不听。三通鼓毕,坐在案后描金椅上,把他的开山大斧往案下一撂,吩咐衙役挂放告牌来。

 不大一会儿工夫,来了地主王富财,他状告一个乡下人李春,说他本人是个吃斋的善人,提着竹篮去买菜,李春用猪肉碰了他的篮子,诚心糟塌他,这篮子沾了腥味不能用了,非叫他赔篮子不可。胡大海问李春:“你为何要碰他的篮子?”李春笨嘴拙舌地说:“我是个穷石匠,成年累月都没吃过肉,因为老母亲有疾,煨药用肉作引子,今天买了四两肉,集上人多,无意碰了他的篮子。”胡大海听了点了点头,又问王富财:“你看这事怎么办?”王富财说:“这竹篮是我祖爷爷留下来的,用上等斑竹精工细作编制而成,光工价就花了十两银子。只叫他赔我工价十两银子吧!”胡大海是粗中有细的人,一见地主老财就心烦,一个心眼护穷人。见这王富财存心诈人,就要想法捉弄他。眼珠儿一转,有了主意,当下说:“十两银子不多,叫他赔!”李春一听,苦着脸说:“唉呀!大老爷,不是我不赔他,我做一年石匠活也挣不了十两银子呀!”胡大海说:“那好办,县衙里先拿十两银子垫上,你留在县衙里做工,啥时工钱做够十两银子,你再回家。”于是吩咐主簿去库里取

十两银子交给王富财。王富财没想到这位新上任的县太爷这样通人情,兴颠颠地走了。

王富财走后,胡大海叫人弄来一大块猪肉交给李春,对他说:“我叫你,抄小道截住王富财,把这块猪肉摔到他头上!”“这……”李春听了,迟疑不决。“叫你去你就去!”胡大海耐烦了。“是。”李春赶紧走了。刚走出一个小巷口,就碰见王富财走过来,他迟疑了一下、就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狠狠地把猪肉扔到王富财的肥头上。王富财一看是李春,气不打一处来,脸气得象猪肝一般,大声骂道:“反啦!反啦!你这个狗娘养的………”拉着他又返回到了县衙。

胡大海一见,故作惊讶地说:“怎么,又是你俩!官司还没打够么?”王富财根本不叫李春开口,抢先诉说了李春拿猪肉摔他的经过。胡大海说:“王富财,这事你看怎么办?”王富财心说,碰篮子十两银子,肉摔到头上,最少也是二十两,接口就说:“大老爷英明,您老看着处理吧。”

胡大海点点头说:“王富财呀,你吃了一辈子素,苦苦修行几十年,可不容易呀!篮子弄脏了换个新的,这人头也得换换呀。不然的话,你就上不了天,见不了菩萨了。”

王富财一听这话,不由一阵哆嗦,急忙问道:“什么换头?”胡大海怕他听不明白,拖着长腔一字一句地说:“不错,就是给你换个干干净净的人头。”

“我的大老爷,头割下来,我还有命吗?”王富财带着哭腔说。

胡大海“嘿嘿”冷笑了两声,说:“猪肉碰了篮子你叫人家赔新的。猪肉碰了你的头,也得赔,不割下你的头,怎么换新的?”王富财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个新县宜,是存心整治他。心不迭地跪下求饶,说篮子不要赔了,情愿把十两银子退回来。胡大海笑呵呵说:"那好,你听着,大街卜人来人往,谁碰了谁本不算什么。你硬拉人家来打官司,李春一个乡下人受了惊吓,又耽误了人家做工,你赔他受惊银子十两,误工费十两,当堂交消。你如不听我的公断,碰篮子赔篮子,碰人头割了旧的换新的。"县官不如现管,王富财知道今天碰到黑煞神了,乖乖地拿出三十两银子,十两退给县衙,二十两交给了李春。胡大海结了这个案子,没人来告状,吩咐衙役把监狱里的囚犯提上来。工夫不大带上一个人来,胡大海把案一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周正。”“犯了什么罪?”“因为我老娘有病,没钱请医生,偷了人家的牛。”“噢,原来你是个孝子!”接着宣判道:“来呀!赏十两银子放他回家。”闹得周正也傻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从衙役也莫名其妙,不由得面面相觑。一会儿,又带上一个人来,胡大海问:"你叫什么名字,犯了什么罪?"我叫胡高,我有个结义大哥,平日常来常往,我相中了大嫂,她也看我顺眼,一来二去就好上了。嫌大哥碍手碍脚,在饭里下了砒霜把他药死了。”胡大海把脸一沉,说:“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那犯人把脖子往前一伸,胡大海拿起开山斧“咔”的一声,砍掉了他的脑袋,鲜血弄了个满堂开花。

这时,胡大海感到有点不耐烦了,说:"不干了,退堂!退堂!"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离开丰县,找朱元璋去了。

(三)【许世良告发案】

明朝永乐年间,湖南衡阳县有个秀才叫刘葆,自幼丧父,以教书为业,奉养老母度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可艳福不浅,娶妻许氏,是当地名讼师许士良的女儿。此女生得桃花粉面,在村里十分引人注目。刘葆新婚不久,就外出教书,许氏与婆婆相伴而居。

刘葆东邻有一位李寡妇,婚后尚无子女,男人就撒手人寰了。这李寡妇生性风流,自男人死后,终日与无赖子弟打情骂俏,眼下,她正和一个叫牛三的浮夸子弟打得火热。一天,牛三去李寡妇家,路过刘葆门口,偶然碰见刘葆妻子许氏在门口做针线活,不禁为许氏的俊美惊呆,心想:如果能得此妇一宵,不枉一生。于是牛三以重金收买李寡妇,乞求通融。李寡妇为难地说:“刘葆夫妻新婚燕尔,家庭和睦,况且此妇为良家女子,既不能逼迫,也难利诱。”牛三急切地说:“听说其夫刘葆外出教书,每月才回家一次。”刘葆虽身在外地,但许氏有婆婆相伴,怕是难以游说。李寡妇还是为难地拒绝了。

牛三归后,浮心难熬,苦思冥想,心生一计。他来到市井,高价买回一包闷香,兴冲冲地溜到寡妇家里,故作神秘地说:“我有办法了。”李寡妇满脸疑惑,牛三把嘴凑到李寡妇耳朵上:“就如此这般……”李寡妇会意地笑了。

第二天,李寡妇按牛三的吩咐,去市井购买了一些精美的食品,前去拜访许氏。李要寡妇来到许氏房中,凭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把个许氏说得很是开心。从此,李寡妇频频过门,和许氏啦呱一些市井异闻、邻里之间的琐碎事。许氏虽知此妇性情放荡,但想到寡妇家无男子,又是近邻,再加刘葆长年在外,心中孤独,也就失去了防备心理。这样,你给我一把青菜,我给你两头蒜,一来二往,关系逐渐亲密。

一天,李寡妇邀请许氏到她家坐坐,许氏本来不愿出门,但一想到有来无往非礼,最后还是去了。许氏来到李寡妇家,李寡妇摆上茶果,天南海北,甜言蜜语,不觉已到晌午。许氏起身告辞,李寡妇极力挽留。许氏不知是计,自思盛情难却,就点头应允。此时,牛三早已潜伏室内,即时点燃了闷香。吃完饭,许氏感觉身体酥软,欲告辞回家,却无力站起来,接着就瘫软在椅上。这时,牛三突然出现,他搂住许氏,乱吻乱摸,然后抱在寡妇床上,李寡妇见此情景,掩嘴暗笑,乘机避去。再说许氏,虽心中明白,但手足麻木,口不能言,唯有任其淫,抽泣而已。牛三草草完事,逃之夭天。过了一个时辰,许氏苏醒过徕,不见李寡妇,便怒砸室内物品;回家后,郁郁成疾,一病不起。许氏之父许士良是县里有名的讼师,平日谁家打官司,若请他出现,没有不取胜的。许士良见女儿新婚不久,染病沉沉,不觉生疑;询问其中缘故,许氏知父亲能为她伸冤,也不隐满,以实情相告。许士良听完,心想:“你李寡妇能以阴谋算计我,我当以诡计报之。”随手写一纸条,放在女儿枕边。许士良走后,许氏抽出纸条阅之,心中大喜,病遂好了大半。

一天,许氏请李寡妇至病榻,与她重修旧好。天色已晚,许氏留寡妇同床共寝。半夜,许氏佯作神秘地说:“前日之事,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们事先不和我商量。但事已如此,纵使西江决水,也难以洗清,何况我夫刘葆久客不归,牛三实合我心。”李寡妇听罢,以为许氏动心,心中暗喜。隔了一会,许氏又说:“如此甚好,但须防外人耳目,来必夜深人静之时,方能无虑。”李好紧回答:“一切都照夫人所说去做就是了,,第二天,李寡妇回家,向牛三大诩其功,牛三大喜过望,急购新衣首饰,让李寡妇先送过去。订好日子,牛三如期留寡妇家。四更时分,牛三以指轻轻叩门,与许氏携手入房,急答要干那事。许氏推开牛三,说:“为何如此心急?请同饮三杯以助兴。”牛三受宠若惊,点头称是。案上酒食俱备,许氏倒了一杯酒,递给牛三。牛三心有怀疑,目视不饮。许氏又倒了一杯,举杯依偎在牛三怀中,口中含酒哺之,牛三情欲难忍,心中迷乱,张口接之,突然,两位壮士手持钢刀,闯进房内,牛三见势不妙,狂奔出室,跑到院中,被绳绊倒在地。两壮士用绳缚住牛三手脚,割下发辫。然后,许氏为牛三解开绳索,任其逃归。这时,两壮士持辫,轻叩寡妇大门。李寡妇误以为牛三回来了,打趣说:“夜刚深,正好安睡,为什么早早出来,想必是败阵而逃吧?”门刚开,两壮士突刺其胸,李寡妇没吱一声,饮刀断气。两壮士将牛三的发辫缠绕寡妇右手数匝,归而告诉许氏说:“大事已毕。”原来,两壮士是许氏兄长。许氏所哺牛三之酒,其实是哑药,这种药人若吃了,就会变成哑巴。牛三逃回家,哑不能言,知道喝的是哑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

第二天,村长见李寡妇被杀于门口,急告官府。知县派忤作前去验尸,见尖刀插心,寡妇手握发辫,便明白系强奸不从被杀。于是,知县派衙役密访失辫之人,终于查获是牛三。牛三被抓,无言辩,遂按律斩首示众。

从此,楚地风俗,凡通奸被抓,必先断发辫。后来就逐渐演化成凡罪犯临刑前都剃光头发的习俗。

作者简介

杨浩益, 浙江宁海人。



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