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杨秋雨的随笔《书法》(二)

 黄石新东西 2023-06-26 发布于湖北

书法  

杨秋雨

要说书法的水平,可能也称不上,要说把字写得很好,还是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有一些老师的字写得比较好,同学当中,也有一些人的字写得比较工整。教我数学老师也说过,他的字写得非常好。那个时候,大概也是学生时代,课余时间其他人都在玩,他就在练习写字。时间长了,像是那些废旧报纸以及纸张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  
那个时候,他以为继续这样练习下去,有一天他也可以成为一个书法家。有一次上美术课的时候,要画画,其他人两节课90分钟都没有画完,他却花了15分钟就完成了,然后一直都在玩。因为平时努力练习字体的关系,控笔方面还是有一些基础的。  
可是等到他长大以后才慢慢地发现,字写得好的人,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书介,不能叫做书法家。真正能够称得上书法家的人,除了字写得好,还要了解书法历史以及篆刻印章、碑文之类的。要是在古代的话,恐怕还需要会写毛笔字才行。  
要说写毛笔字的话,我也只能说是模仿市面上欧阳询、颜真卿以及柳公权的字帖,一笔一划,有规范性的拿笔方式。现在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控笔练习册,网上也能够买得到,还有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唐诗宋词。还有水写布可以练习,直接用毛笔蘸水就行了。但是我觉得还是字帖写好一些。因为这样有成就感,而且我也愿意继续写下去。如果说单凭使用水写布的话,那写过的字很快就会消失了。  
我也不知道跟我同龄的人有哪些会写毛笔字。一般的在学生时代,用的普遍都是硬笔书法,很少有使用毛笔的。也许使用毛笔写的地方可能就只有大城市,有专门开设毛笔字的书法课堂的地方多一些。像我们这种小地方,估计也很少了。就算有,相对来说,硬笔书法课程会多一些,针对的应该也只是中小学生。  
农村老一辈的人可能会写一点,一般用来写对联或者写牌匾。有的人会,有的人不会。要是在古代,使用毛笔写字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般都是只会会认识字的人,读过书的人,几乎都会写毛笔字。不过,相对价格方面,毛笔的价格应该比中性笔要贵一些。  
可是现在,因为硬笔的普及,还有各种签字笔的开发,使用毛笔的概率很少。一般学生时代使用最多的就是中性笔,或者说是铅笔。毛笔字也只能作为兴趣爱好,不过,也有很多人几乎从来都没有用毛笔写过字,甚至连拿毛笔的姿势都不知道。  
我学生时代用过毛笔写字,不过很少,也只能是单单写几个字而已。因为毛笔尖非常软,不像硬笔那样,那个时候,也纯粹只是写着玩而已。再说了,那个时候硬笔书法,虽然买了字帖,但是也只不过是“三分钟热度”,偶尔写了一点,就一直放在那里没动,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没有买字帖之前,我的毛笔字很难看,几乎不成什么样子。买了字帖之后,印着写同样也写不出那种样子。然后在抖音那个平台上关注了几个书法老师,然后听了几堂课,最后再开始慢慢练习,就慢慢有一点感觉了。偶尔的时候,看着短视频,有的人写字的样子,我就当作是又做了一回学生了吧。  
关注了几个老师,他们的写字的风格都不一样。他们不需要印着练习字体,只是对照着字体就能够做到那种书写程度,确实是非常厉害。这当中肯定是少不了练习的,有的老师因为练习书法,毛笔都写断了很多支。有些人是从小开始练习,有些人也是半路出家。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书法家,也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像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要真达到那种水平,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那也是要下功夫的,像是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就需要不断地练习。  
有些人的书法练习了好几年,还有画水墨画的。像是古代的画圣吴道子和阎立本,都是用毛笔画的,不像我们现在的素描、油画以及彩铅画什么的。  
有些字的框架结构跟硬笔不同,也许是每个人的书法风格不同,呈现出来的状况有差异吧。字体有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我练习的字体应该就是楷书了,一笔一划。高中时期的班主任说过,要是一个人的书法,能够达到一条线,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字,以及到最后一个字能够衔接起来的话,那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现在也在闲暇之余,练习一下毛笔字书法,也购买了毛笔和墨水。虽然说不一定能够写得多么好,或者达到什么级别,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至少能够沉下心来,凝神静气。除了看手机之外,也能够打发时间吧。

杨秋雨,湖北省大冶伍桥村人,95后,高中学历,旅游十个省。2015年参加工作,现在是一名无业人员。有阅读写作方面的爱好,喜欢一个人独处。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