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龙地名故事:鱼村的由来

 新用户91998270 2023-06-26 发布于河南
五龙镇鱼村,位于林州市东南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总人口3000余人,780 户,15 个村民小组,是五龙镇的西大门。

鱼村建村时间无实据可考。1974 年农村土地大平整时,村西北角出土了大量陶罐,据此推断,应在汉代之前。

鱼村的村名,历来有两种传说。一曰:在远古时代,甚至追朔大禹治水时期,鱼村还是一片汪洋。一于氏老翁长期在此捕鱼为生,自然取名于村。在泗沟灵泉观大朝国碑上确有“于村”的记载。在鱼村徐氏迁往淇县分支的墓碑上,也有“由林虑于村迁来”的碑记!

二曰:鱼村是明洪武年间胡大海洗县(大杀戮)时留下的报恩村一余村。相传,胡大海是山中野人把其母亲抢掳到山洞后怀孕所生,天生丑陋却力大无比。他趁其父外出时,搬开堵洞口的巨石,带母亲逃出深山,在林县一带要饭乞食。因害怕野人报复,多数人家躲而避之,母子二人经常饥不饱食。

一次,母子二人要饭到鱼村,一户李氏人家不但让胡大海饱食一顿,还嘱咐胡大海,以后凡有要不到饭时,都可到鱼村李家来。胡大海十分感激。因无啥回报,随告诉李家老翁,若遇兵荒马乱,在自家门]口插上小红旗,即可避难;若别人随插,则改为小黄旗,不要与众人相同。明洪武年间,胡大海拜将,奉命洗杀东大路。因胡大海恩仇皆报,私自改杀了中大路,即林县一带。

鱼村李氏,因插小黄旗免遇难,鱼村成了“余村”。因“余”“渔” 谐音,演绎成了“渔村”。渔村李氏后人也因此脚上小指无叉开的羊顶指甲,后来据此判断渔村老户人家。若有,则与老户渔村李氏不为同支。

以上两种传说,虽无定论,确可以肯定,渔村在历史上曾写成过“于村”、'余村” ,而有据可考的渔村一直长期沿用,只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了简写,才把渔村写成了鱼村!

鱼村村名由来的两种传说,有可能与鱼村原来分前后鱼村有关,过去,应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鱼村以村中的东西大街(俗称当街)为界,南为前鱼村,北为后鱼村,南以大姓徐氏为主,北以老户人家李姓最多,由此推理,余村为后鱼村,于村为前鱼村,但此却无以可证。不过鱼村现在的双土地庙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土地庙即标志一个村落。

过去的鱼村,一直用渔村二字,文化大革命(1966年)以后,为了简化,就逐渐写成了鱼村。

作者:徐海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