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怀旧网>怀旧论坛›那些年那些事 日出印象 发表于2023-06-22 当年我在老家上高三时候,有一女同学问我们寄信地址怎么写。 按说不应该呀,一高三女生连个邮信地址都不会写了?原来她是帮家里寄信,家里人告诉她收信人的地址在北京猪尾巴胡同。还特地说明那是以前的地址,现在其实还是这么叫但不是这么写了。所以难怪我那位女同学拿不定主意要找同学商量。我那时候也算是见多识广,所以当然是以我意见为主。我也说现在这地址肯定是不能再叫“猪尾巴胡同”,那多不雅呀;估计现在得是音同字不同。 结果就按我的想法,把“猪”改成“朱”、“尾“改成“伟”、”巴儿”改成“博”。因为“朱”“伟”“博”这几个字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比较高。而且只要是音同字不同,当地的邮递员只要熟悉这个老地址看一眼新地址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最后这封信就按北京“朱伟博”胡同这个地址给发出去了。不过事后我也没问人家到底有没有收到信,应该能收到吧。 后来我在北京的时候,还特意留意过这个地址。现在实际上叫“朱苇箔”胡同,芦苇的“苇”、金箔的“箔”。这名字就比较接地气。位置嘛,就在天安门附近、距离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不远。
(左)蒋培铭建筑师钢笔画(右)刘克维建筑师水彩画 “朱苇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地区东北部,为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大院胡同。全长180米,均宽3米。目前胡同东段的一部分已经完全拆迁,变成了建筑工地。写有“丰盛东区”字样的围挡内的新建设项目或许将逐渐蚕食与吞噬掉胡同东部,或许还将有向胡同西部蔓延的趋势。就目前形势来说,老北京“朱苇箔”胡同已经濒临消亡...一林冷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