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崖石镇东岳庙记碑》按竺迩: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元帅府元帅石麟高祖

 陇西锡铭 2023-06-26 发布于广东

通过一年的查找,现在基本可以弄清楚甘肃礼县石抹按竺迩后代在甘肃礼县的传承:石抹按扎尔(又写为石抹按只、舒穆噜按扎尔)——石抹允(礼县石氏一世祖,曾经在湖北为官)——石吉连(礼县石氏二世祖)——翔鸮石麟礼县石氏三世祖)——石斌(礼县石氏四世祖,改朝换代,改石抹氏为石姓,此时,家族还有女性以“石抹氏”和汪世显后代通婚)

陇西锡铭看碑无数,修改族群的碑较多,名字误传的也不少见,但为了杜撰家族史,把”父子“修改为”父祖“的,只有甘肃礼县赵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

点校程钜夫《赵氏先庙碑》,和甘肃礼县赵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对照,二文都为1500多字,修改文字不到20字,其余完全一样。但核心人物“按扎尔”改成”按竺迩”,“永古特氏”换成“雍古氏”,赵氏《家庙碑》除了“雍古氏”是“杜撰”的,其余修改、嫁接的每个名字和甘肃礼县石氏《敕赐雍国公家庙碑》对照,除了少一百多字,都“以事实为依据”,修辑的“天衣无缝”。

礼县赵氏杜撰“雍古氏”的目的

陇西锡铭《甘肃金石录》收录有甘肃礼县《礼县石麟记功碑》的一些资料。

关于石麟,《礼县县志》载:“石吉连,礼店文州汉番军民元帅,子孙世袭其职,遂为礼店所人。父允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顺帝时西番扰边,吉连奉命统兵驻崖城镇,番族畏服,西边遂靖。以功迁至行省右,封秦国公,谧忠穆。子石麟袭职为元帅。赤土山前原有礼店文州汉番军民元帅石麟纪功碑,可惜已被毁。石麟封雍国公,谥忠宜。”

现在看来,把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永古特氏”杜撰为“雍古氏”,是为了利用“雍国公”的名号。

把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永古特氏”杜撰为“雍古氏”

程钜夫《赵氏先庙碑》:“谨按永古特氏,云中世族,武宣公,幼孤育于外氏,曰卓裕勒嘉,因姓舅姓,因而为赵。”(共32字)

赵氏《家庙碑》:“谨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幼孤育于外,曰术要甲,因姓舅姓,转而为赵”。(共29字)

永古特氏改赵氏,后成为山西一个大族,渊源清楚。此族子孙后代很多,用不同方式记述此事为正常。《山西通志》所载的“按扎尔”和《钦定续通志卷 》“列传阿勒楚尔”和程钜夫《赵氏先庙碑》“谨按永古特氏,云中世族,武宣公,幼孤育于外氏,曰卓裕勒嘉,因姓舅姓,因而为赵。”为同一个人。

礼县赵氏把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按扎尔”改为“按竺迩”的目的

将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按扎尔”修改为“按竺迩”,是为了利用礼县一些碑刻文字。

将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按扎尔”修改为“按竺迩”

陇西锡铭《甘肃金石录》收录有《礼县大元崖石镇东岳庙记碑》等三通碑。

《礼县大元崖石镇东岳庙记碑》载:“崖石,古岷之巨镇也。先是天戈西指,金虽亡,北而襄武,西有西戎,南接宋境,皆劲故焉!丙申,上命秦国忠宣公按竺迩镇抚三方,开帅于西汉阳天嘉川冲要,是镇为属。……国公思有以住持者,难其人。戊戌,经理川蜀,得昌州天庆观道士毋混先者,……”碑后有与“石”相关的“世居官僚”有”严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事纳石国玉,奉政大夫巩昌等处都总帅府副总帅纳石国珍,……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翔鸮石麟“等人落款。

秦国忠宣公按竺迩镇抚三方,开帅于西汉阳天嘉川冲要,是镇为属。……国公思有以住持者,难其人。戊戌,经理川蜀”,和《石抹按只传》内容相符。

《礼县湫山观音圣境通济善惠王记碑》(《甘肃金石录》396 页)载:“国官秦国忠宣公按竺迩,□遇早灾,亲率同僚父老,诣山祈请,甘澎无虚”。碑落款上午有”亚中大夫、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郎中和尚,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达鲁花赤□□纳石。此处,”□□纳石“应该与”严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事纳石国玉“、”奉政大夫巩昌等处都总帅府副总帅纳石国珍“有关系。这时候,”纳石国玉“、纳石国珍”、“翔鸮石麟”可能是还未改为“石姓”的族人。

以上资料证明,“秦国忠宣公按竺迩”和“石姓”息息相关,和赵姓毫无关系。

《礼县湫山观音圣境通济善惠王记碑》有一句特别重要:“延佑中,□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银青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奏奉圣旨赠封“善惠王”

这说明,赵世延了解礼县”秦国忠宣公按竺迩“和“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翔鸮石麟”等后代的历史。

乱编辈份 “父子”改“父祖”

赵氏修改程钜夫《赵氏先庙碑》里的辈份,是为了方便自己杜撰历史。

主要修改的有:“父子”改为“父祖”

程钜夫《赵氏先庙碑》“父子”改为“父祖”

程钜夫《赵氏先庙碑》文中,被赵氏修改内容,主要有先祖、姓氏、名字、封号、配偶,包括“赵姓”出处,分别列表如下。

修改后,和石氏版《敕赐雍国公家庙碑》雍国公石麟父子的官职、封号完全一致。

石抹氏后代和汪世显之后代联姻

汪世显降元,还是石抹按扎尔劝降的,按扎尔因此被封为“征行大元帅”。随后,他们一起征西南,历史有定论,这也是石氏《元敕赐雍国公家庙碑》主要描述的大元帅吉莲的功绩。

后来,一直到明朝,汪古部后裔汪氏和契丹石抹氏都有婚亲联姻,如汪世显的后代《汪惟正神道碑》记载“娶石抹氏”(汪惟正(1242—1285),蒙古名扎刺儿)。《汪惟简墓志碑——故明明威将军保宁等处万户府万户汪公圹志》载“夫人有曰石抹氏,秦州管军元帅石抹公之女”。

同时代“《礼县礼店石氏家谱》记载:四世祖讳斌,前任礼店军民元帅,洪武十五年改调秦州卫所,仍前世袭”。

今翰林承旨赵公世延 秦人也

感谢悠悠岁月,赵氏、石氏、程氏的三通碑文会同时出现在《甘肃金石录》编撰者石锡铭的案头。让陇西锡铭提出“在甘肃陇西、天水、陇南等地的发音中,至今后缀有个鼻音尔、迩或者儿。”“按只“发音为“按扎尔”或者“按竺迩”,都有可能”的观点。一家之言,可以商榷,但“怀远大将军、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元帅府元帅翔鸮石麟”是按竺迩或者按扎尔的后代,毋庸置疑。

关于赵世延的身份,《甘肃金石录》收录有赵世延同时代的张仲舒写的《礼县建西江庙记》:“今翰林承旨赵公世延,秦人也“。

如果”今翰林承旨赵公世延,秦人也“的记载正确的话,说明赵世延是礼县赵氏汉族,这也能理解他想办法请程钜夫在《赵氏先庙碑》把自己的名字加进去,却又不承认祖先、硬要靠上““怀远大将军、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元帅府元帅翔鸮石麟”和修建礼县崖石镇东岳庙的竺迩礼的原因了。

关于《甘肃金石录》

《甘肃金石录》系甘肃陇西人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

《甘肃金石录》是石锡铭先生从1998年始搜集。八易其稿,至2022年再次印刷,历时24年。包含秦前、秦汉、晋魏南北朝、隋唐、宋(含西夏、五代十国)、元、明、清、中华民国、1950年后、待断代、补遗等各一编,分十二编、373卷,上、下两册。共计230.4万字,存目4535条。

石锡铭先生一人之力,半生心血,独资编纂《甘肃金石录》,一言以蔽之:为甘肃文史做出突出贡献。央视编导徐而缓在《甘肃金石录》的序中写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甘肃金石录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