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笃行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班:校地协同探索精神共富建设绍兴模式

 wyouc 2023-06-26 发布于北京

越城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近年来,积极开展校地协同,发挥城校融合新动能来建设区域内精神文明高地和打造文明实践品牌。2022年3月越城区与辖区内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共同创建全国首个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命名的班级组织,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和推广,目前共有实体班8个,虚拟班20个(含社团),超过3800名师生参与建设。主要以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为抓手,实施党建引领志愿红、文明实践进课堂,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和精神共富等一系列新举措,树建“制度建设 品牌活动 导师参与”的精神共富建设模式,形成具有校地融合标识度的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育人品牌。实现社会效应三大提升:青年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提升,对城市发展和精神文明感知度提升,大学与地方的互动融合提升,着力打造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怀大爱、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的崭新形象。

图片

一、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扩拓参与渠道,创新校地融合理论基础。结合前期新时代文明实践现状研究和专家学者研讨,越城区各个高校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文明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共同构建文明实践时间银行积分兑换体系,完善学校文明实践绩效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鼓励大学教师依托中心和学校双平台研发一批文明实践精品课程,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全区高校线上线下共享,真正打造“一中心,多校园,全城区”的大学生文明实践圈。

二、构建多方契约体系,协同共育,探索高校有效参与地方基层治理。大学生全员约定,在校期间必须获得文明实践学时,参加20小时以上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文明实践导师契约化全程指导;校外契约共建基地全域拓展,目前已与东浦街道、斗门街道、北海街道、古越龙山、越城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多个街道、公司、社会组织达成契约共建意向;文明实践项目全面契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数量质量。文明实践班重点围绕“浙江有礼 幸福越城”区域品牌,在校内文明实践活动圈,聚焦“浙风十礼”之“学有礼”,依托原有商务礼仪课程、礼仪社和汉服社,融入越文化,开发6门学礼通识课程,开展古今中外礼仪学习系列活动,打造一支越地礼仪宣教服务团队,营造浓厚校园学礼风尚。在属地东浦街道开展黄酒文化宣传和先行村建设志愿服务,以南村村为据点,开展酒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活动、“智”在指尖老年人智能机培训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礼仪讲解、青少年学礼(酒道、茶道研学)活动和礼遇志愿者活动等(酒道赠酒、茶道赠茶、最美志愿者证件照、青少年学礼文创产品送祝福等)。校内、周边和全区联动开展文明实践品牌志愿活动,通过一年时间,形成文明实践班三大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越城有礼小兰花礼仪服务团、大中小学联动学礼文明实践专项行动计划。

三、实现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微幸福”点亮“大民生”。“三精”法开发文明实践项目:精心设计文明实践项目、精准对接群众服务需求、精细划分服务网格单元。“揭榜挂帅”破解困局。坚持街道出榜,文明实践班揭榜,导师挂帅开展文明实践结对活动,有效化解街道志愿服务缺人缺智困境,如参与有效提升村居志愿浙江平台使用结对志愿服务、“定格夕阳红”为老服务等项目。贯穿应用数字赋能。将文明实践班系列活动通过志愿浙江贯穿应用进行线上管理,进行每周一导出,每月一排名,加强学生成果赋能,目前通过志愿浙江平台开展活动38场,累计活动时长2875小时,575人次参与。项目管理靶向施策。以项目化为活动管理形式,派专人专岗,匹配专业的项目指导老师,促成项目顺利开展,推动区域精神共富建设。双语宣传借船出海。加强文明实践班活动宣发,借助越秀小语种,开展文明实践、宋韵文化双语报道,目前已推出9期,借船出海国际宣传,扩大影响力美誉度。

图片

四、织密文明实践保障“一张网”,以规范化促进常态化。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制定《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班(支部)建设标准》、试点学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分转化制度、试点学校文明实践班(支部)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成立试点学校学院由党政领导和团学老师共同组成文明实践班(支部)培育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和试点高校在交通、餐补和物料购入等方面加强保障。探索文明实践班志愿者成长、助力、荣誉、礼遇、保障五大体系。建立协同的共育机制。将文明实践班培育与基层党建、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不断集聚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协同共育氛围,为志愿服务全域融合、文明实践上下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班2.0版本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院的建设夯实基础。

案例分析

发挥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协同效应,是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发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塑造地方特色文明实践品牌的重要举措。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助力地方共富,深层次育人留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学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导师指导带领下,参与“定格夕阳红”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该活动从2022年5月份开始,已完成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14个村,近1000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最美证件照的拍摄。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已经与越城区共青团、越城区农创客签订“青春助农,数字赋能”合作协议,通过“智扶 技扶”帮助农户搭建线上运营平台,应用所学专业协助他们走进机关食堂,并且拓展直播电商渠道。仅在2022年暑期1个月,开展线上直播,实现帮助农户获得近十万元的收益,比同期增长120%。与此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班的同学会利用所学根据规划在青少年花卉读本、花卉直播带货等方面深化实践活动,利用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建设。此外,聚焦越文化,开展创新创业,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7项,获得资助达10万元以上,相关文明实践班活动被新华社等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累计总阅读量超1000万,大大提升留才吸引力。

图片

二是响应“浙江有礼”号召,践行学有礼。根据省文明委《关于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要求,扎实推进绍兴市“浙江有礼·德润越地”市域文明新实践和越城区“浙江有礼·幸福越城”文明实践新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班结合“浙风十礼”,聚焦“学有礼”,推出推动礼仪、酒道、茶道、越文化、宋韵等六大礼仪类通识课程,吸引超过上千名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助力“浙江有礼、幸福越城”在高校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班以“青听二十大·文化趣传承”为主题,开展“多彩周末”公益课堂之“悦读宋韵”系列活动,将宋韵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中,进一步增强宋韵文化张力和影响力,在助力双减课堂的同时,有效引导广大青年朋友积极投身宋韵文化学习,自觉传承弘扬宋韵文化基因,共同培育宋韵新生力量。

三是横纵向拓展,在越学校多点开花。2022年7月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开始在高校内进行扩班试点,选拔在越高校优势专业班级进行模式、机制和活动推广,截止目前为止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实体班超过8个(其中越秀3个、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个、元培学院2个、农商贸2个),新增虚拟班级20个,在越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雏形已成,并在8个实体班开展不少于25次的校内学礼活动,如打造校园学礼系列课程,传承越酒和越戏文化等,同时开展志愿浙江平台注册和使用培训,所有活动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启示与思考

(一)打破校际壁垒,资源共享赋能地方精神共富。首先,建立联动机制。要在学校间建立起民主协商的平等关系,分工有不同,地位无高低。定期召开骨干人员工作会议,综合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班的目标,就项目对接、活动设计、承担角色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避免内容的雷同。其次,将资源的扩散由单向的流动转变为双向的互动。校际合作的核心是资源的共享,要坚信“任何组织即使是资源较为丰富的组织也不可能孤立存在,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交换”,文明实践中心需要探索建立面向社会特别是高校文明实践班的开放式就业创业平台。最后,保持个性找准特色。新时代高校文明实践共同体不是主体间的无限趋同,内部的差异化和多元性为共同体提供了生命力,每一次实践经验的细微变化都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的观点与选择。

(二)完善校地协同机制,合力畅通文明实践圈。首先,要构建衔接顺畅的运作机制。地方高校党委与政府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意识形态考评,签订共建协议书,以党建契约化为抓手,明确双方的职责分工,规范合作流程,保障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其次,要重视青年文化文明需求。通过完善青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各类青年节会赛事、支持青年发展街头文化等工作,做好幸福越城体验官、宣传员。最后,构建多源聚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拓宽志愿服务经费的来源渠道。建议建立学校专项经费、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三方为主体的活动基金,并完善基金的使用制度、公示规定,确保志愿活动支出的实报实销、公开透明。

图片

(三)融合地方特色,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志性品牌。首先要结合地方特色,提高辨识度。继续对“青春契约”和越城宋韵文化IP等进行培育挖掘,运用整合传播理论,在其基础之上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其次,必须做到覆盖范围“大而广”、服务内容“小而精”。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常态化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文明实践项目策划、运营、管理人才。确保志愿者在活动前能够有所选择,活动后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导向功能,塑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最后,进一步打造全方位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越城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充分激发越城青年的活力与特长,奋力唱响青春文明最强音。

图片

图片

王佳桐(1990.06-),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冯旭芳(1983.10-),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任李静(1983.01-)绍兴市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公德科科长,讲师,政工师。

课题信息: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委托课题:校地融合视域下“浙江有礼·德润越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构建路径研究。

独特价值: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高校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对于提升师生思想觉悟、文明素养、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地方精神共富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正向影响。通过专题调研,对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班典型案例进行解构,总结提炼出校地协同“制度建设 品牌活动 导师参与”的精神共富建设模式,为我省构建志愿服务精准触达体系提供了地方样板和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