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疾病自开药方四】——中医外科疾病及治疗(下)

 sy同心缘 2023-06-26 发布于湖北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就是中医所说的中医所说的肠痈。中医学认为发生阑尾炎的主要原因是喜怒无度,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引起气血瘀滞、湿热蕴积所致。急性阑尾炎起病突然,剧烈腹痛,开始时是在胃脘脐周或全腹疼痛,过不久疼痛就集中在右下腹,可能还有呕吐、便秘、发烧等症状,在右下腹部有压痛,尤以麦氏点最为显著,有明显的反跳痛症状。
阑尾炎出现的并发症,可以发生阑尾周围脓肿,可在右下腹摸到压痛性肿块。脓肿破裂可能会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目前公认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阑尾和处理其并发症。但是阑尾炎症的病理变化较为复杂,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仍有其地位,所以中医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应忽视。
一、气血淤滞证

气血淤滞证临床主要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局限性压痛或拒按,具有持续性、进行性加剧,恶心食欲不佳,可能还会低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治疗宜以行气祛瘀,清热解毒为要。

【方剂名称】大黄牡丹汤(见前文)。
二、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严重,有反跳痛,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下腹肌肉紧张,恶心纳差,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疗宜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为要。
【方剂名称】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金钱草50克,大黄40克,柴胡、白芍、木香、黄芩、枳壳、元胡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三、热毒壅盛证
热毒壅盛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剧烈,全腹压痛,腹皮挛急,反跳痛;高烧不退或发热恶寒,出汗,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舌干红绛,苔黄或糙,脉洪数或细数。治疗宜经通腑排脓,养阴清热为要。
【方剂名称】阑尾清解汤(《新急腹症学》)。
【方剂组成】桃仁、生黄芪各20克,丹皮、冬瓜子各15克,当归、芒硝、皂角刺各10克,大黄、穿山甲、川芎各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滋阴清热
四、单方成药
(一)简易验方
验方一:鲜野菊花60克,捣碎取汁用黄酒冲服。
验方二:单用败酱草15克至四两120克,重症用240克,水煎服。
验方三:红藤、忍冬藤各60克,生大黄15克,水煎。加适量黄酒温服。
(二)口服中成药
(1)清热消炎宁胶囊。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胃肠炎、阑尾炎。
(2)阑尾消炎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急性单线性阑尾炎。
(3)清热解毒丸。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急性阑尾炎。
(4)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急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肠内及肠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肠道机械性堵塞,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若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
中医认为,因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原因都会造成急性肠梗阻,但无论是哪一种证型,都存在痛和闭的现象。所以临床上都有痛、呕、胀、闭四大症状,中医治疗宜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等法。中医上根据不同性质的肠梗阻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一、痞结型
痞结型临床症状主要为阵发性腹痛,压痛较轻,腹胀软,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间有排气,低热或不发热,小便少黄,舌红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宜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为要。
【方剂名称】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方剂组成】莱菔子(炒)30克,厚朴、枳实各15克,木香10克,生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5~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行气活血,通里攻下。
二、凝结型
凝结型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剧烈,腹膨胀,肠型明显,定位性压痛明显,反跳痛和轻度肌紧张,有包块,肠鸣音亢进有声,轻度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无大便,不排气,发热,小便黄赤,舌质红甚至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治疗宜以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为要。
【方剂名称】桃仁承气汤(《奇效良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芒硝(冲服)6克,桃仁、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逐瘀泻热,活血行气。
【验方选择】甘遂末6~9克(冲服),赤芍15克,川朴15~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木香、桃仁、生牛膝各9克。
【用法用量】煎服,每天1剂。
【功效】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三、疽结型
疽结型临床症状主要为脘腹胀痛腹胀、痞满,全腹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减轻或消失,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全身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或休克,舌红赤紫绛,苔黄腻糙或灰黑少津,脉沉细数。治疗宜以清热解毒,开闭固脱为要。
【方剂名称】清宫汤(《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犀角30克,麦冬、元参心9克,竹叶卷心、连翘、郁金、菖蒲、生地、五味子、人参各6克,星角类、莲子心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开闭固脱。
四、单药成方
(一)简易验方
验方一:生豆油或菜油200~300毫升,分2次服。可用于肠梗阻病情较轻的。
验方二:葛根、皂角各500克,加水4000毫升左右,煮40分钟,去渣。保持适当药液适当温度,纱布交替浸药液并在腰部持续湿热敷。每次1小时,1日2~3次。
(二)口服中成药
(1)烂积丸。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2)调味四消丸、五香丸。主治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3)一把抓。主治恣食生冷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小儿慎用,孕妇及体虚者忌用。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在骨质疏松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多出现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时期都可能发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指由于各种全身性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另外,也可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局限性或泛发性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对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相关。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不足,髓腔空虚而不能营养骨骼,就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脆弱无力折断,或变生畸形。元气不足,卫外功能差,外邪就会乘虚深入,阻滞气血,引起肌肉、关节疼痛。虽然骨质疏松和肾脏密切相关,但是肝、脾等多个脏腑与本病也有关系。治疗时需分型论治。
一、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反应迟钝,小儿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五迟五软,易惊盗汗或抽搐,成人会出现早衰,出现发落齿摇、阳痿遗精、耳鸣耳聋、健忘等症状;舌瘦小红,脉细弱。治疗宜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要。
【方剂名称】左归丸合虎潜丸。
【方剂组成】熟地、黄柏(酒炒)240克,龟板(酒炙)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酒洗,蒸熟)、菟丝子(制)、鹿胶(敲碎,炒珠)各120克。知母(酒炒)、陈皮、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虎骨(狗骨代,炙)30克,干姜15克。
【用法用量】口服。炼蜜为丸一次9克,一日2次。
【功效】滋肾填精,养髓壮骨。
二、脾肾气虚
脾肾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骨骼变形,腰背、四肢、关节疼痛无力,肌肉衰萎,昼轻夜重,活动不利,肢肿面白,口淡、自汗,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腹痛肠鸣,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治疗宜以补益脾肾为要。
【方剂名称】右归丸合理中丸。
【方剂组成】熟地8~50克,人参、白术各9克,附子(制)7克,山药、枸杞、杜仲各6克,山茱萸3克,肉桂4克,炙草5克。
【用法用量】煎服,每天1剂。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
三、单方成药
(一)简易验方
验方一:熬骨头汤时加些醋,可帮助溶解骨头中的的钙,帮助肠胃吸收。
验方二:山萸肉15克、糯米50克及红糖适量。加水用文火烧至粥稠服。
(二)口服中成药
(1)苁蓉健肾丸。每次3~9克,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2)鱼鳔补肾丸。每次服1丸,每日2~3次。
(3)复方补骨脂冲剂。每次服20克(1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
(4)健骨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
(5)龙牡壮骨颗粒。每次6克,每日3次。
(6)健步虎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