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疾病自开药方一】——中医内科疾病及治疗(上)

 sy同心缘 2023-06-26 发布于湖北

第三十章    常见疾病自开药方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伤风感冒、小病小痛,只要掌握了病证、病因和病机,了解了药物的性味和用途,把握住药方配伍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就能够自我诊断,开出合理有效的方剂。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及治疗

◇感冒

感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伤风,是指受到风邪或流行病毒的侵袭,使肺气闭郁而产生的一种外感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怕寒、发热、全身不适等。西医学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在中医学中,感冒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风邪入侵造成的。而风邪感冒又有风寒与风热两种类型。二者在病因病机上有不同之处,因此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把握风寒、风热的辨证要点,从而对症用药。

一、风寒感冒

由于吹风受凉而引起的感冒就是风寒感冒,一般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其主要症状有发冷、发热、头痛无汗、浑身酸痛、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咯白痰、舌苔白、脉浮紧。
【方剂名称】荆防败毒散(《摄生丛妙方》)。
【方剂组成】荆芥、茯苓、防风、枳壳、前胡各10克,羌活、柴胡、薄荷、桔梗、独活、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天1剂。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验方选择】柴胡、前胡、枳壳、羌活、茯苓各9克,川芎、独活、炒桔梗、人参各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4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一天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二、风热感冒

由于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的感冒为风热感冒,一般多发生于春夏季。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微发冷、头痛、咳嗽、咯黄痰、流黄涕。较严重的,咽喉红肿痛、口干渴、喜喝凉水、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治疗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剂名称】银翘散(见前文)。
【验方选择】生大黄、枳实、山药各15克,甘草10克,寒水石20克。
【用法用量】煎水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每隔2~4小时1次。
【功效】清热解表,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的风热感冒症状。
三、单方成药
(一)简易验方
验方一:生姜3~5片,葱白头(连须)3~7根,用水煎汁加红糖适量,口服,本方适用于风寒所引起的感冒。
验方二:葱白2段、豆豉15克、生姜3片,水煎热服。本方适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
验方三:大青叶30克、马鞭草30克、甘草4克、羌活10克,水煎,分次口服,本方适用于冬春感冒,头身疼痛无汗,发热不退的感冒。
(二)口服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服1丸,1日2次,可治疗风寒感冒。
(2)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天2次,可治疗风热感冒。

◇咳嗽

由于六淫外邪侵扰肺部,或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肺宣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有咯吐痰液为其主要表现的病证就是咳嗽。《黄帝内经》认为咳嗽“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不仅仅发生于肺,但一定离开开肺,肺为咳嗽的主脏,所以咳嗽属于肺系病之一。本病的发生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以痰湿、痰热、痰瘀为标,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一般都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等症状。外感咳嗽应以祛邪利肺为主,分清风寒、风热、风燥,内伤咳嗽分清虚实主次,治宜祛邪止咳为主,辅以扶正补虚,这样才能标本兼顾。
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由于外感风寒侵袭肺部,肺气雍遏,肺失宣通功能,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一般还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疗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名称】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
【方剂组成】紫菀12克,荆芥、杏仁、白前、百部各10克,麻黄、陈皮、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祛风化痰,宣肺止咳。
(二)风热犯肺
由于外感风热犯肺,卫表不和,肺清肃失职,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咳嗽剧烈,气粗或破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出汗,一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疗宜疏风清热,宜肺止咳。
【方剂名称】桑菊饮(见前文)。
(三)风燥伤肺
由于外感风燥伤肺,肺清润功能失职,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甚至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名称】桑杏汤(见前文)。
(四)凉燥伤肺
由于深秋凉燥之邪侵袭肺疗,肺宣降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就为凉燥伤肺,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一般还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等症。治疗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方剂名称】杏苏散(见前文)。
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
痰湿蕴肺是由于脾湿生痰,上渍于肺部,肺气壅遏所致。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反复咳嗽,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其是起床时咳得厉害,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胸闷脘痞,体倦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襦滑等症状。治疗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剂名称】二陈平胃散(《症因脉治》)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方剂组成】薏苡仁20克,莱菔子、陈皮、法半夏各10克,苍术、紫苏各9克,白芥子、厚朴各6克。
【方剂加减】若是脾虚,宜加白术、党参;若还有表寒的,宜加荆芥、防风、紫苏;若寒痰较严重,宜加加干姜、细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温肺化痰,镇咳平喘。
(二)痰热郁肺
痰热郁肺是由于饮食不节,或因过量饮酒而伤中,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聚湿生痰,痰郁化热;或外感风热邪气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致痰热郁肺,肺失宜降功能所致之证。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黏厚或稠黄,难咯,或有热腥味,甚至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疗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剂名称】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引《统旨》)
【方剂组成】桑白皮、全瓜蒌各15克,黄芩、贝母、知母、桔梗各10克,栀子、橘红、甘草各6克。
【方剂加减】若是痰中带血,宜加藕节、白茅根等;若是痰黄如脓样,或有腥臭,宜加薏苡仁、栝楼仁、鱼腥草、金荞麦根;若口干咽干,舌红少津,宜加天冬、天花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清肺化痰。
(三)肝火犯肺
肝火犯肺一般是由于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或是因为邪热蕴结于肝胆,上犯于肺部,肺部受损伤或肺清肃失职所致。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上气咳逆阵作,难咯出,咳时面赤,痰量少而质黏稠,或如絮条,咽干口苦,胸胁胀痛,咳时引痛,情绪波动可能影响症状,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宜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为主。
【方剂名称】黛蛤散(《中国药典》)合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
【方剂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海蛤壳、黄芩、知母、天花粉各10克,青黛(另包)、甘草各6克。
【方剂加减】若咳嗽严重,宜加栝楼仁、海蛤壳;若肝火旺,宜加丹皮、赤芍、山栀;若胸闷胁痛,宜加郁金、丝瓜络、枳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清肝理肺,止咳化痰。
(四)肺阴亏耗
肺阴亏耗是由于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润降失调所致,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干咳,咳声较短促,甚至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要。
【方剂名称】沙参麦冬汤(见前文)。
五)肺气亏虚
肺气亏虚是由于虚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或气的生化功能差,以致肺气不足。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病久咳声低微,咳还伴着喘,痰多清稀,食少气短,精神疲惫无力,自汗怕冷,舌淡嫩,苔白,脉细弱。治宜补益肺气,化痰止咳。
【方剂名称】补肺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剂组成】黄芪15克,党参、桑白皮、白术、法半夏各10克,茯苓、紫菀各12克,五味子、陈皮、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煎服,每天1剂。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六)口服中成药
(1)桑菊感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可治风热犯肺咳嗽。
(2)清气化痰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可治痰热郁肺咳嗽。
(3)蛇胆川贝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可于治疗肺热咳嗽。

◇肺结核

肺结核中医称为肺痨,主要是由于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精耗损所致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临床特征具有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其还具有传染性、慢性、虚弱性。肺结核起病一般都较为缓慢,大部分有接触肺结核病的历史,并且家族史特别重要。中医药采取分型治疗,对改善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的效果较好,可使中毒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但是对部分重症患者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一、肺阴亏损
其主要症状疲倦无力,还会干咳少痰或者是痰中带血,在下午低热,或者是不发热而自觉手心发热,食欲不振,脉象细无力等。治疗宜滋阴润肺、抗结核杀虫为主。
【方剂名称】月华丸(《医学心悟》)。
【方剂组成】天冬、生地、山药、百部、麦冬、熟地、沙参、川贝母、真阿胶各30克,獭肝、茯苓、广三七各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效】滋阴润肺。
【验方选择】当归10克、白芍10克、麦门冬10克、桑白皮10克、百部10克、薏苡仁10克,人参3克(或党参9克),黄芩6克、五味子3克。
【用法用量】生姜煎服。一天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滋阴润肺。本方适用于肺痨属气阴两虚者。
二、阴虚火旺
当肺虚日久,就可伤到肾阴,从而出现阴虚火旺,喉中痒呛,干咳不止或者是咯黄稠痰,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反复发作症状,并且午后高热(或者是上午也发热),盗汗、失眠,脉象细数,舌质绛红等。治疗宜以滋阴降火为主。
【方剂名称】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和秦艽鳖甲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百合25克,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是15克、元参、川贝、白芍各15克,桔梗、甘草各10克。
【方剂加减】若是咯血严重的,宜配紫珠草、醋大黄、丹皮、栀子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若是火旺较严重的,宜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以增强泻火坚阴的功效;若是痰热蕴肺,咳痰黄稠的,宜加知母、海蛤粉、桑白皮、鱼腥草强清热化痰之力;若是盗汗严重的,宜配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乌梅、瘪桃干强敛阴止汗之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功效】滋阴降火。
【验方选择】生黄芪9克、知母9克、粉甘草9克、玄参9克、沙参9克、牛蒡子(炒、捣)9克,生地15克、川贝母6克(去心)。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天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滋阴降火。本方适用于津液亏耗,虚热灼肺的肺痨。
三、气阴耗伤
长时肺虚,一般都会伤到人体的脾胃,一是可有前面所述的气阴虚耗或者是阴虚火旺的现象,而同时又会出现脾胃虚弱的现象,例如大便溏泻或者是谷物不化,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治疗宜以益气养阴为主。
【方剂名称】保真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白术20克,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太子参、黄芪各15克,茯苓、麦冬、天冬、当归、白芍、地骨皮、黄柏、知母各10克,甘草6克。
【方剂加减】若是阴伤严重并出现骨蒸盗汗的,宜加乌梅、地骨皮、鳖甲、牡蛎、银柴胡等增强补阴配阳、清热除蒸的功效;若是食少、便溏腹胀严重的,宜加谷芽、鸡内金、桔白止泻健脾之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
【验方选择】百部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山药15克、花蕊市15克、黄芩9克、栀子9克、酒大黄9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三七3克(冲)、白及30克、百合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I剂,连服30剂。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
四、阴阳两虚
肺结核是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主要症状有少气无力,面黄消瘦,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治疗宜以滋阴补阳为主。
【方剂名称】补天大造丸(《奇方类编》)。
【方剂组成】山药、黄芪、白芨各30克,茯苓20克,太子参、白术、紫河车、当归各15克,龟板、白芍、功劳叶各12克,鹿角10克。
【方剂加减】若肾虚气逆喘急,宜加诃子、冬虫夏草、钟乳石以加强摄纳肾气的功效;若是阴虚严重的,宜加麦冬、五味子以强滋肺纳肾之力;若是心慌,宜加紫石英、丹参增强镇心宁神之力;若是五更泄泻,宜加补骨脂、肉果以强补火暖土的功效。
【用法用量】水煎服,1天1剂。
【功效】温养精气,培补阴阳。
【验方选择】紫河车粉60克、川贝母粉60克、海螵蛸粉20克、白及粉250克。
【用法用量】上药粉调匀,每次服10克,每日早晚各1次,用开水调服。
【功效】本方适用于阴阳两虚型肺结核。
(一)口服中成药
(1)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糖浆适用于阴虚肺热型肺结核。
(2)生脉口服液,适用于肺阴亏虚型肺结核。
(3)固本咳喘片,适用于肺肾气虚型肺结核。
(4)百花定喘丸、蛤蚧定喘丸,适用于虚热型肺结核。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