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放榜15年后的醒悟: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是这4点

 富书 2023-06-26 发布于北京

作者:李哈尔(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学会变通、提升认知、修炼情商、选对方向,唯有具备强大的心态,才能攀登人生至高点。

最近几天,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了。

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纸榜单,让多少人的梦想得以实现。

而同样的一纸榜单,又让多少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无论如何,都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既落笔,则无悔。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高考,无非就是很多人同时做一份卷子,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高考重要,它能决定我们未来四年的生活。

高考又不那么重要,它不能决定我们这一生怎么做自己。

人生海海,也许在十五年后的某一天,你会惊觉:

高考只是起点,而终点能延伸多远,完全取决于以下四点。

你和高手的差距,在于变通能力

高考过的人,似乎都有类似的经历:

迈出考场的第一件事,不是接受采访,也不是奔向家长,而是对照答案,努力计算自己的正确率。

有人错了一道大题,懊悔不已;有人和选项完美匹配,内心窃喜。

喜怒哀乐的情绪,被标准答案牢牢牵绊,好似未来全部藏在ABCD里。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就像有人说的:“以后再也没有比高考更简单的事了,简单到还有正确答案。”

人生更多时候,是一场没有参考的闭卷考验,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丢掉思维模板,随机应变。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集团公司的总裁即将退休,他需要物色一位优秀的接班人。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笃定未来的总裁将在薛副总和秦副总中诞生。

但两人的经验、背景都各有千秋,这让总裁犯了难,最终他决定来一场马术比赛,一定乾坤。

秦副总一直坚持练习马术,认为自己会最终胜出,没想到总裁宣布的规则竟是:两人分别骑着马到马场的另一边,然后跑回来,谁的马慢,就算谁赢。

正在秦副总为难之际,薛副总灵机一动,迅速跳上秦副总的马,快马加鞭向前跑去,将自己的马留在原地。

秦副总反应过来的时候,薛副总已经率先抵达终点,赢得了比赛。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

“社会把我们放在了模子里,而模子又把社会限定在了社会的框架之中。”

生存在充满规则的社会里,人们行为处事的方法难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误以为那就是标准答案。

可事实上,真正的答案往往在规则之外:

老实被视为人格美德,但职场升迁永远都是能言善辩的同事;

不亏欠被视为社交底线,但胜友如云的人却很少有过分的清白感。

太信奉所谓的规则,总是寻找难题的标准答案,会让我们失去体验新天地的机会。

时刻修炼自己的变通能力,打破模板限定,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从容淡然。

把批评者当贵人,是成功的秘诀

在知乎上有人问:“高考前后的变化有多大?”

一位刚刚结束考试的同学调侃道:“望着桌子上的咸菜和白粥,顿感悬殊。考前是保护动物,吃啥有啥,考后是野生动物,有啥吃啥。”

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倍感真实,高考前后的变化,只是人情冷暖的冰山一角。

学生时期,我们被保护在安全的栅栏里,考试失意,父母同学会加油打气;成绩进步,身边的人满是欢喜,鼓足勇气再接再厉。

步入社会后,会突然发现,事情做得好了,没人夸赞一句;做得错了,指责和批评便铺天盖地。

拿掉安全的藩篱,迈入危险区域,如何才能在围追堵截中寻得生存缝隙?答案往往藏在批评里。

真正的强者,懂得借力打力,用批评来完善自己,获得精彩人生。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过黄健中,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每天面对几千人的大导演,竟然骨子里极其腼腆。

在他二十岁之前,从未在公众场合发过言。

甚至因为这腼腆的性格缺点,崔嵬和陈怀皑甚至打算单独设立终身场记制度,让他可以一辈子安稳地做一个场记。

深入基因的性格缺点,一度成为他导演事业的阻碍。

为此,他的好友沈及明,专门写《寻寻觅觅到中年——记黄健中》一文,来批评他。

沈及明在文章中指出:“我觉得他到了这样一个关口,一个需要认真总结自己,一个准备第二次腾飞的关口。”

言外之意,黄中已经到了该认真思考的地步,否则将难以前进。

对于这样的评价,黄中如坐针毡,但十多年后,他却在《黄中导演笔记》中表达了感谢。

他坦言,正是因为那些批评,后来才有了《米》、《龙年警官》和《我的1999》几部优秀作品。

刘易斯曾说:“正确的道路不是遍地玫瑰。”

人生之路,并非每一个时刻都充满掌声,也并非任何事情都能满足众人期待。

也许是新观点带来的冲击,导致骂声一片;也许是无意之举造成利益损害,形成舆论压力。

真正让人成长的,往往是那些带有负面的言语打击。

诚如作家海默所言:“感谢批评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变得更优秀。

唯有对批评心存善念,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才能突破屏障,拥有高质量人生。

学历倒挂时代,高情商才是你的本钱

最近刷手机,内容总是被高考占据,其中的一个段子引人深思:

1977年,爷爷考上中专,轰动了全县;

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

2017年,我考上本科,还是985,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

都说高考能逆天改命,但放眼现在,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的“学历倒挂”时代,智商能决定的事往往不多了。

正如白岩松所说:“智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情商。智商决定你有资格和谁竞争,而情商决定谁能赢。

这让我想起了互联网创业者隋哥讲的一件事儿。

在他众多助理中,那个学历一般,仅工作三年的男孩,用一次泡茶经历,让他看清高情商的厉害之处。

一天之中,他需要接待三波客人。

第一波是他的朋友,他吩咐男孩倒水,不一会儿,几杯奶茶摆在面前。

第二波是求他办事的人,他依旧吩咐男孩倒水,一人一杯热茶,男孩便退了出去。

第三波是他约见很久才见面的客户,男孩递给他一个小茶叶,并对客户表示,上等的好茶是领导特意留下的。

一整天下来,三波客人高兴散场,他询问男孩,为什么同样是倒水,会有不同选择。

男孩淡定地说:“年轻朋友喝奶茶,能拉近距离;求你办事的客户,只倒一次,口干舌燥自然早早离去;好不容易约见的客人,当然要亲自煮茶,拖延时间以获取更多机会。”

隋哥大为震惊,慢慢地越来越信任男孩,只要他不在公司,便把业务全部交给男孩打理。

后来又把男孩推荐给一位巨商,做了助理,男孩用他的高情商,逐渐成为生意场小有成绩的经理。

有句话说得好:“智商决定了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了你的上限。”

高情商的人,懂得他人需求,往往把事情做在别人交代前。

看似不痛不痒的操作,却让大家内心愉悦,如沐春风。

日常生活里,智商高的人往往拼不过情商高的人,就是这个原因。

学会高情商地为人处事,你越是周到,越能得到认可。

唯此,才能获得信任,赢得稳健成功。

看准方向别瞎忙,人生就赢了大半

高考那年,记得老师曾说过一段话,至今仍觉实际。

她说:“最后一年了,大家要加倍努力。不过,瞎努力是没用的,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死读书强很多倍。”

有同学跟风报了特长班,结果精力被严重分散,文化课成绩一降再降;

有同学把课堂笔记做得又整洁又好,但却忽略了老师课堂讲授的关键,导致徘徊在倒数线边缘。

有句话说:“你拼尽全力也到不了目的地,很有可能是方向错了。”

人生是一场长跑,方向选对了,就不怕路远。

熟悉俞敏洪的人,都会佩服他观察大方向上的眼光。

在一场演讲中,他曾回忆起自己进入北大读书前的经历。

恢复高考后,他和同村的一个玩伴,一起参加考试,向着高等学府冲刺,结果名落孙山。

后来俩人又铆足了劲,第二年再战考场,却还是和梦想失之交臂。

于是他跟玩伴提议,最后再考一次,结果小伙伴听从母亲的话,高考二人组原地解散。

即便孤军奋战,他也坚定自己的选择。每天6点起床读书,夜里12点拿着手电筒在被窝看题,高考放榜,他的成绩远远超出北大录取分数线。

进入北大后的数年间,他无一不在验证选对方向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端起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

瞄准教培风口,创办新东方学校,成为商界领袖;

事业遭受重创,转型紧贴电商,东方甄选火爆全网。

俞敏洪一次次选对方向,让人生旅程满是绚烂芬芳,反观那位村中同伴,如今已垂垂暮年,不见当年风发模样。

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中说:“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方向选对了,就像在高铁上奔跑,自带200公里时速;方向选错了,就是在逆水行舟,坚持得越久前进的速度越慢。

年轻时,我们有使不完的劲头,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的坚持,必然带来好结果;

长大后,我们了解了世事无常,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勤奋,更是一种致命伤。

若能够从现在起,忠于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这份对未来的笃定,将会为你的人生安装引擎,助你在人潮拥挤的竞技场,赢得满堂彩。

写在最后

生而为人,时刻关注自己有用什么,缺失什么,是天性使然。

但比起得失,更重要的是把眼光放长远。

毕竟15年后的某一天,你会发现,高考只是人生诸多考验的一环。

往后余生,风霜雪雨相伴,能帮你渡过难关的,只有你自己。

学会变通、提升认知、修炼情商、选对方向,唯有具备强大的心态,才能攀登人生至高点。

点个在看,愿你保持热爱,希望常在,从容奔赴下一场山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