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已经消失的“走方医”

 新用户16394028 2023-06-26 发布于黑龙江

中国民间的“走方医”,在行走江湖卖艺施治中,行之速效,愈者万千。在这些民间医士中,身怀绝技,几乎每个都有一技之长。由于民间“走医”自身行业特点,“走医”行走江湖,游走不定,卖艺施治,治病必须要用药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奇特,它必须达到“廉、简、便、验”的特点,这时才能让病人满意而**病家的钱财。也只有如此,“走医”  行走江湖卖艺,才有立足之地,才能挣口饭吃。

图片

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因此,“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病有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尽管走方医多为国医所不称道,走方医秘籍大多又是口耳相传,但作为我国民间医学的传承体系,它不落文字,却也避免了儒医系统的歧义繁杂,有可能蕴藏着原始医学的简洁与直白。

图片

走方医,又称铃医、草泽医、虎撑医,是旧时游走于民间乡里卖药治病的行医者。人们称他们为“走方郎中”“串方郎中”或“游医郎中”,贬之者则呼为“江湖郎中”。

图片

    扁鹊、华佗均为古代有名的游医。唐宋以后儒医盛行,多世医、师承相传,他们明医理、有医术,大都有固定的场所行医。一些功底不足又难以变通或者精进的中医,便因生活所迫沦落草泽以行医糊口。

当然,走方医中既藏龙卧虎,也有卑劣之徒。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串雅内编·序》中评价说:“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

图片

1走方医的三大装备

走方医,最为常见的形象是一手拿着“市招”(广而告之的幌子),胳膊肘上挽着药裳,另一只手晃虎撑,走街串巷。

图片

【虎撑】

虎撑又叫作“串铃”、“虎衔”“虎刺”“报君知”,是一种形如环盂而中空,外侧留有小的开口,内置铁弹丸,周转摇动有声的铁器或铜器。《串雅内外编》谓:“手所持器以铁为之,形如环盂,虚其中,置铁丸,周转摇之,名曰虎刺。”很多讲究的虎撑上会铸有图饰,比如八卦图饰就很流行,寓意为除凶辟邪,趋利避害。现在还能看到宋代很考究的“虎撑”,一面铸有八卦,一面铸有七星、三星、金乌(日)、玉兔(月)。

虎撑有大有小,小的可绕指,大的可拿捏。因为携带方便,小的串铃比较常用。郎中将食指伸入串铃中间的孔内,随走随摇,中间的弹丸来回撞击发出一连串的铃声,声音能传出很远。听到铃声,人们就知道走方郎中来了。

在走方医群体中,摇动虎撑时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

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有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藐祖之嫌,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上前没收游医的虎撑和药篮,同时游医还必须向孙思邈的牌位进香赔礼。

图片

【药囊】

走方医“负笈行医周游四方”,“笈”就是药囊,是走方医最重要的家当。药囊或是布袋,或是木制抑或竹、藤编织的箱、篓,轻的手挽、肩背,重的则肩挑,也有少数走方医就是简单地悬挂一个葫芦。

药囊有一定的神秘性,因为人们不知道“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药物大都简、便、廉、验,是广大底层民众用得起的药物。

另外,很多走方医不仅卖药治病,还会针灸、推拿、取牙、点痣、去翳、捉虫(去寄生虫)等技能,所以药囊里不仅装着常用的药物,还有一些行医的器具。

幌子

走方医走街串巷时会随身携带一个文字幌子作为自己的招牌。这个幌子用布或者纸制成,下方有一根长杆,幌子上写着自己的身份或者擅长医治的疾病,或是自我标榜的宣传语,如“祖传秘方”“太医御药”“名师真传”“包治百病”之类。人们看到幌子,就知道行医卖药的郎中来了。

走方医的三字诀、三大法与四验

用药三字诀 《串雅内编·绪论》:“走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能守三字之要者,便是此中之杰出者矣。”正因为用药大都是廉价易得之品,走方医得以在民间生存。

然而走方医良莠不齐,其间不乏制伪药牟取厚利者,比如一些走方医卖虎骨、麝香、冰片等贵重药品,很多都是伪药。走方医所造的这些伪药,大多是为了追求形似,没什么效用。但也有些特殊药品能够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比如假象皮膏治疗跌打损伤的出血,效果就很好。总之,于走方医而言,“心正药自真”。

治病三大法

顶、串、截,是走方医的三大法。三法,“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顶、串而外,则曰截。截,绝也,使其病截然而止”。顶、串相当于吐、下法,其不言吐、下,似乎是受医行“市语”的影响。截法范围很广,顶、串法之外,都可以称为截法,包括內治法、外治法,体现了走方医“速验”的特点。

医技四验

走方医各有自己的医技特长。《串雅内编·绪论》:“走医有四验,以坚信流俗:一取牙;二点痣;三去翳;四捉虫。四者皆凭药力。手法有四要:用针要知补泻;推拿要识虚实;揉拉在缓而不痛;钳取在速而不乱。”当然,这其中有真本事,有的也掺杂着一些“小把戏”。

走方医的小道和医术

说辞和市语

走方医除了靠医技之外,重要的手段就是靠说话来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故,有俗语:“卖药算卦,全凭说话。”走方医的说辞是有套路的,常是朗朗上口的歌赋形式。

如走方医流传下来的著作《医龙治虎》中有各地走方医最普遍的说词如“血走如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不怕吐痰,只怕吐血”“日后痰中带血,不怕一大片,就怕一条线”等等。

另外,走方医为秘其术常常用“市语”,也就是市井隐语、行话。如在医药行业,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医药》:“俞老医云:'医家怕四子:口,痞子;疟,顿子;嗽,癫子;痢,市子,或作世子。’此皆医行市语也。”

【医技】

走方医多有一技之长,他们靠着师授或祖传的医技、偏方行医治病。同时,因为他们游走四方,所以见多识广,能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举几个例子:

(1)高深的“望诊”

扁鹊,可以说是走方医的鼻祖了。“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扁鹊四次见蔡桓公,判断疾病在腠理、肌肤、肠胃、骨髓,用的就是他高深莫测的望诊功力。中医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说法。望诊之功,可以彰显医生的实力。

扁鹊的故事,或许有一点传奇色彩。但类似的案例,在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发生过。如《对山医话·卷三》中,载有这样一则案例:

走方医卖药市中,或曰一日必疗一病,虽未必然,而亦时有验者。邑有李跛开鱼行于东门外,自言幼时足背生细疮数颗,无甚痛苦,绝不为意,夏月赤足坐门首,有走方医目之曰:此非癣疥疾也,毒发阳明已久,亟宜外达,不治当发肠疽,此足废矣。

伊父怒其妄而叱之,遂去,不逾月病发,医药半年始愈,而足果废。可见走方祝由之类,虽多以小术惑人,讹取财物,而于方药所不能疗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药取效,即此亦见其非全妄也。

这种望诊的功力,恐怕在坐堂医中也不多见了。故曰:医之小道莫卑视,藏龙卧虎未可知。

(2)便捷的“单方”

走方医行走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民间,通常采用常见物品入药,贱、验、便的特点十分突出。其用药多秘,但一些简便单方治病的事例还是有流传的。

全浙夫人,忽一日面上生黑斑数点,数日后,满面俱黑,遍医治不效。忽过一草泽医云:夫人中食毒,治之一月平复。后校其方,止用生姜汁服之。问其故,云:夫人日食斑鸠,盖此物常食半夏苗耳,是以中毒,故用生姜以解之。(《奇症汇·卷之三·面》)

盛启东明初为御医,晨值御药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之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帝问状,其人曰:盛空心入药房,猝中药毒,能和解诸药者,甘草也。帝问盛,果空心入,乃厚赐草泽医人。(《明史》。雄按:御药房所贮,岂尽大毒之品?审如是,则药肆中人将何以处之?)(《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中毒》)

黄履素曰:予家有仆妇,患小便不通之症,时师药以丸节汤,腹渐满而终不通,几殆矣。有草泽医人,以白萝卜子炒香,白汤吞下数钱,小便立通。此予亲见之者。(《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小便秘》)

这是三则用生姜、甘草、萝卜子治病的例子。前二则属奇症,本不常见,但生姜解半夏毒、甘草和解诸药是确实的功效,可姑且听之。后一则用炒萝卜子降气通小便,治疗的应该是气秘证,疗效确切可信。

(3)神奇的“针刺”

用针治病,在古代很是廉价,在缺医少药的贫苦阶层是很受欢迎的。因此,针刺疗法也是民间走方医的特长。或许是司空见惯的缘故,这些事迹少有流传。反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却是走方医为皇帝、皇亲国戚和高官治病的事迹。

嘉祐初仁宗寝疾,药未验。间召草泽医,始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翼日圣体良已。自尔以穴目为之惺惺穴,经初无此名,或曰即风府也。(《书谩炼》宋·张舜民。)(《续名医类案·卷十六·头》)

李王公主患喉痈数日,肿痛,饮食不下。才召到医官,言须针刀开口,方得溃破。公主闻用针刀,哭不肯治,痛逼水谷不入。忽有一草泽医曰:某不使刀针,只用笔头蘸药痈上,霎时便溃。公主喜,遂令召之。方两次上药,遂溃出脓血一盏余,便觉痛减,两日疮无事。今传其方:医云乃以针系笔心中,轻轻画破肿处,乃溃散耳。(《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咽喉》)

“草泽医”大多是在御医、医官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登上“大雅之堂”,并以治愈皇帝疑难杂病等经典病例,被记录流传下来。这些走方医四处游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确有一定的实力;另外,与他们阅人无数,深谙病人的心理,也是国手所不及之处。

也有反例,如《冷庐医话·卷一·医鉴》谓:“吾里有走方医人治某哮病,以针贯胸,伤其心;立时殒命,医即日遁去。”这是,走方医中的“粗工”,未守“胆欲大而心欲小”之戒。

(4)用药“善攻”

走方医擅长攻治一些实证,用药也偏于峻猛,多以吐、泄为法,见效比较快,而其“取其速验,不计万全”(赵学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邑张梦庐学博千里,医名隆赫。道光间,应闽浙总督无锡孙文靖公之聘,至闽时,公患水胀已剧,犹笃信草泽医,服攻水之药,自谓可痊。张乃详论病情,反复数千言,劝其止药。私谓其僚属曰:元气已竭,难延至旬日矣。越七日果卒。(《冷庐医话·补编·医范·张梦庐》)

走医不辨疾病的浅深,病人身体的虚实,只以峻下的药重伤虚体,药反为贼,以致害人性命。此类事件,在鱼龙混杂的走方医的群体中,并不罕见。再加上其中有卖假药的,更有以江湖小道惑人的,“江湖郎中”的招牌也因此受累。

《中国医学源流论·铃医秘方》评价说:“所谓草泽铃医者,其格日卑,其技亦日劣,盖此辈大都不通文义,罕能著书,仅恃师授,无复发明。师说传之岁久,必不免于讹谬亡失;其技愈劣,则世视之也愈卑,则其人益不自重,而技日以劣,二者实相因也。”

4走方医的归宿

走方医,走四方,各有不同的归宿。有的在漂泊中,一代代地重复着先辈人的生活。随着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走方医的行当逐渐走向没落了。

尤其在新中国,由于行医资格的限定,走方医的行当也就消失了。然而,在走方医中还有一部分人,在医疗经验和经济基础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往往会结束走方的生涯,自己开设药铺或者去坐堂行医了。

摇铃负笈走南北,各承医技救贫厄。多闻博识非虚幌,鱼龙混杂奈若何。这正是走方医的真实写照。

图片

【内科】

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肘后方)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搐右,右痛搐左,全痛两边交替搐。一次痛减,二次即止。(世医得效方)

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千金方)

偏正头风:生萝卜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如宜方)

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经验方、效验方480)

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雷公炮炙论)

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普济方)

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摘元方)

头痛不止:杨梅末,炒搐鼻。(千金方)

头痛:片脑,卷纸作捻,烧烟搐鼻,吐痰涎即愈。(寿域方)

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苇管灌入鼻,其气上冲脑门,须更恶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勿以昏晕为疑,干为末,吹鼻亦效。(普济方)

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兵部手集)

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集验方)

偏头痛: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可止痛。(偏方二百三)

偏正头痛:荞麦粉,醋调饼,敷太阳穴。(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

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效验小金方)

头痛:桂心30克,研末,黄酒调贴上星、百会两穴,日一换。(效验小金方)

头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泄泻不止:梧桐树叶数片,煎水洗足。

腹泻:高梁壳3-4两,煎汤洗脚不洗腿。

腹泻: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常见病研究参考资料)

寒泻腹痛:盐制附子,研末敷脐,纱布固定2-5小时即停止腹泻。(千家验方)

腹泻:苍术,研末,温水调糊状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炮姜30克,捣烂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胡椒10克,研末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艾绒,酒拌炒热敷脐,一般一次即愈。(千家验方)

慢性胃肠炎:茜草根9-15克,煎水洗脚。

痢疾:吴萸18克,醋调敷双足心,2小时取下,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寒湿痢:吴萸6克,研末敷脐和两足心,日1-2次。(中医治方集萃)

湿热痢:蒜头,去皮捣烂敷足心,两小时取下,日一次。(中医治方集萃)

痢疾:苦参10克,研末,水调糊,敷脐。(中医外贴治百病)

寒性痢疾:肉桂,研末敷脐。

冷痢:吴茱萸6克,研末,黄酒调,敷脐。(中医外治法简编)

噤口痢;黄瓜藤,烧碳存性,香油调敷脐,极效,经霜藤更妙。(理瀹骈文)

噤口痢;黄瓜根,捣如糊状,敷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热痢:木别仁6克,研作泥,分二份,敷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热痢:大黄,研末,水泛为丸,纳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腹痛、胃脘痛:热鸡皮(新剥鸡)贴痛处。

胁痛:吴萸9克,研末,醋敷患处。

胁痛:白芥子30克,捣泥状,鸡蛋清调,敷30分钟,反过再敷30分钟去药。

胃脘痛:吴茱萸15克,研末,醋调敷脐。(敷脐疗法)

腹泻:萝卜英,阴干,煎水洗足。

心肾不交之不寐:吴茱萸9克,研末,米醋调敷足心。(穴敷疗法聚方镜)

顽固性失眠、多梦、不宁:朱砂3-6克,睡前敷足心。

自汗:郁金,研末,卧时贴乳上,汗即不生。(串雅外编)

盗汗:五倍子,研末,稀米酱调合敷脐,两次愈。(席延赏方)

自汗、盗汗:生牡砺,研细末,掺有汗处,3次即止。(卫生易简方)

自汗;何首乌20克,研细,本人唾液调糊状,敷脐。(理瀹骈文)

盗汗:黄柏,研末津调敷脐(理瀹骈文)。

自汗:五倍子20克,研细末,水调糊状敷脐。(本草纲目)

胸膜炎:香附30克,研末,醋调敷胸前,日一换,内外并治,可缩短疗程。

(中草药外治法大全)

肋间神经痛:高梁米糖4-6两,蒸半小时,烧酒调敷患处。

阳缩:老姜60克,捣碎,热酒调敷丹田穴。(古今名方)

高血压:吴茱萸20-30克,研末,醋调,每晚敷足心。(中国民间疗法)

风冷寒痹腰痛:川乌头3个,生捣,研细末,盐调涂帛贴,即可治愈(万病回春)

猝然腰痛:芥子,研末,酒调敷立效。(摘元方)

中风口眼歪邪:荜麻仁,捣成膏,左贴右,右贴左即正。(外台秘要)

中风中经络,面神经瘫痪,口眼歪邪:天南星,研末,生姜汁调涂,左涂右,右涂左。(杨氏家藏方)

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鹅不食鲜草15克,入凡士林,捣为羔,摊纱布,贴患部对侧,2日一换,一般2-3次愈。

面神经麻痹:白芥子末,蜜调,敷患侧太阳穴,二天有效,正后去掉。

面神经麻痹:皂荚,焙干研末,米粥调敷患侧,有特效,正后去掉。

面神经麻痹:厚桂皮,研末,敷患处对侧,正即去掉。

口眼歪邪:生南星,醋磨汁,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偏方大全)

口眼歪邪:生姜90克,捣烂,左歪敷右,右歪敷左。(偏方大全)

口眼歪邪:皂角一个,研末,醋调敷患处对侧。(偏方大全)

癫痫:吴茱萸,研面,敷脐5-6天一换。

遗精:煨五倍子,研细,敷脐。(河南省秘方单方集锦)(另一方津调敷脐)。

发烧:洋葱,捣烂,敷足心,(美国民间验方)

肺炎:蒲公英,捣烂,加鸡蛋清,调敷胸部。

肺炎:豆腐,加热,捣烂敷胸部。

重病全身浮肿:杏柳叶,煎水洗全身,并服一杯,颇有疗效,多洗妙。

尿潴留:鲜青蒿200克,捣烂敷脐,排尿后去药。

尿毒症:螳螂五只,捣烂,加入面粉调和,厚敷足心。

肾炎浮肿:芦荟叶,捣烂取汁,调面粉敷足心,2-3小时便开始排尿消肿,坚持用可根治。

半身不遂:芥子末,米醋调涂患病一侧,睡一觉见效。

神经痛:梅实肉,白酒泡稀糊状,敷痛处。

神经痛:芦荟叶,捣烂敷,效佳。

神经痛:大蓟叶,捣敷患处,饭前服一酒盅,治愈。

神经痛、风湿痛:乌蔹梅根,捣烂敷,干则换,疗效佳。

感冒:醋水1:5-6,混合滴鼻孔,疗效高。

尿床:硫磺30克,与连须葱白共捣出汁,睡前敷脐,连续3-5次既可。(效验方480)

水肿:芒硝,敷脐。(理瀹骈文)

小便不通:莴苣子50克,捣成药饼,贴脐熨之,尿即通。(本草纲目)

癃闭:莴苣菜,捣烂敷脐即通。

小便不通:鲜积雪草30克,捣烂敷脐,小便通即去药。(闽东本草)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大田螺,加半匙盐,捣敷脐下三分处,即通。(经验方)

各种原因的尿潴留:甘遂10克,研细末,清水调敷气海穴,另以甘草5克煎水服。

(常见病中医疗法)

呕吐:十滴水,滴脐。(千家验方)

吐血:大黄,研末,醋调敷脐。(千家验方)

血淋:小蓟,煎汤抹小腹。(理瀹骈文)

血淋:土牛夕,煎汤抹小腹。(理瀹骈文)

血淋:车前子,煎汤抹小腹,渣敷脐。(理瀹骈文)

肩痛:橡子一个,入醋在青石上磨汁,涂之,干则易,不过10度即平。(千金方)

膝关节炎:芥辣面(芥末)30-60克,陈醋煮沸调,出味作并,热敷。

手足麻木;桑枝嫩者佳,水煎,先熏后洗,一般1-2次愈。

中风不语:人尿,浇其面即醒。

中风不语,发高烧,神志昏迷,腿发凉:生附子(盐附亦可)捣烂,米醋调厚敷足心。

吐血衄血急救:食盐1-2斤,煮沸趁热洗泡脚,少顷可止。(偏方二百三)

肺气虚弱:郁李仁30粒,研末,生梨汁调和糊状,敷内关穴,胶布固定,每十二小时更换一次。(中医治方集萃)

肺气虚弱:郁金6克,研细,水调敷乳中穴,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日一次。(中医治方集萃)

图片

外科

痈肿破溃:黄芩6克,煎20分钟,纱布浸3天,双氧水洗,敷纱布条,日二次,2-3天愈合。(中药贴敷疗法)

痈肿焮痛不可忍:大黄,研末,苦酒和贴,干则易之,3次即愈,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

无名肿毒:一柱香,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一切肿毒:野菊花,连茎捣烂,煎服取汁,渣敷患处即效。(集效方)

无名肿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去粗皮,切泡,焙干研末,凡士林调软羔。(中草药手册)

痈疝恶肉:硫磺,研末,敷患处即退,再用泡过茶叶,乌梅3个,烧灰存性,研末敷,即收口。

甲疽:石胆30克,烧烟尽,研末敷4-5度瘥。(梅氏方)

脱骨疽:天竹枝上胡蜂窝,初起时用阴阳瓦炙灰研末,入冰片0。6 克,滴醋少许,敷患处效。(瑞竹堂方)

痈疽发背:菖蒲,研末贴,疮干,水调敷。(瑞竹堂方)

发背:狗牙,炒黑,研末,葱汤洗患处,醋调敷即愈。

发背欲死者: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再截敷。(补缺肘后方)

发背:败龟板,去肋,涂黄蜡炙透,内服外敷,有奇效。(万病验方)

发背,溃烂不堪者:陈芦叶,研末,椒汤洗后敷,效验如神。(乾坤秘韫)

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灼热,未破者:陈年小粉,炒黄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糊状,瓦罐收,摊纸,剪孔贴。(积善堂经验方)

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紫花地丁草,三伏天收,白面和,盐醋浸一夜,贴。(孙天仁集效方)

痈疽发背,大如盘,臭不可近:桐树叶,醋蒸贴之。(医林正宗)

痈疽溃烂:桐叶,醋蒸敷,退热止痛,生肉敛口。(医林正宗)

鱼口初发3-5日:五倍子,炒黄研末,入百草霜,醋调敷一日夜愈。

鱼口未破:地龙二条,捣烂,加红白糖调糊涂。(志丹县黄寿亭方)

骨结核、骨坏死,骨髓炎:青菜子(大头菜子)捣碎研末,纱布包敷患处,日一换。(偏方大全)

痈肿:伏龙肝,大酢合作泥,涂布贴,干则易之。(千金异方)

痈肿灼痛不可忍:大黄,研末,苦酒和贴,燥则易之,不过三次即瘥,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

颜面痈肿,属气血虚弱者:人参根茎叶,浸水煮一小时,去渣,文火煎至稠羔,入阔口瓶,高压消毒30分钟,涂厚纸贴,二日一换,3次一疗程。

无名肿毒:铁扫竹叶,晒干研末,水调敷。

一切肿毒:野菊花,连茎捣烂,水煎热服取汗,渣敷之即效。

无名肿毒:山野莞豆,研细末,蜡调敷。(吉林中草药)

无名肿毒:了哥王叶,研末,米酒调敷。(江西草药手册)

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刮去粗皮,切泡焙干,研末,水调(或凡士林)软羔,敷患处。(草药手册)

背痈:人面手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流注:芭焦根,捣烂敷之,立凑奇效。(海上方)

流注:奶奶草(乳丁香),熬羔涂,越淡越妙,频涂自消。(邵真人方)

腰间突生肿块,亦风热:野菊花叶,捣烂,四周敷,其肿自消。(应急良方)

痈肿发背;菖蒲,捣贴,疮干研末水调敷。(经验方)

痈疝恶肉:硫磺研末敷上即退,再用泡过茶叶、乌梅3个,烧灰存性,共研末敷,即收口。(葛氏方)

甲疽:石胆30克,烧烟,研末敷,4-5度瘥。(梅师方)

脱骨疽;发于脚趾,渐上至膝,痛不可忍,逐节脱落而死:土蜂窝,研细,陈醋调擦,应手而愈。(乾坤生意)

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拓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腘窝脓肿:虎鞭草全草6克,水酒煎,顿服,渣捣烂敷。(福建中草药)

背疽恶疮收口长肉:甘蔗渣,烧焦存性,研末填疮孔。(救生苦海)

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黑,研如羔,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化,临用修合不干加乳香少许亦可,置疮肉,能搜脓化毒,加香油调稀,可用,若余毒深伏,宜用纸捻用置,(万病验方)

痈疽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周。(易简方)

指骨骨髓炎:黄连粉65克,煎水入瓶中,浸患指,日一次,每次1-3小时至痊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1)

一切肿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普济方)

痈肿破溃:黄芩6克蜜调涂。

痈疽恶肉:丁香末,敷患处,加羔护。(怪症奇方)

蛇头疮:风菱角,灯火上烧存性,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消,已溃止痛而愈。(医宗汇编)

外伤瘀血肿痛或流血不止:韭菜根,捣烂敷患处。(中国秘方集成)

各类骨折:乌敛梅根100克,研末,开水调敷骨患处,包好,一周换一次,4-5周可恢复功能。(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扭伤血肿:鲜酢浆草,清水洗净,加盐捣羔,装瓶贮,敷患处。(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跌打伤筋:生旋复花根,捣汁敷,日三次,半月,虽筋断亦续。

扑打及金刃伤出血不止用之并收口如神:蚕豆,炒去壳,研细和匀,熔蜡为羔,摊贴患处。(串雅外编)

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河蟹,捣烂,烧酒拌合,敷患处,日一换,3-5日可愈。(中国秘方集)

金疮:牛胆,纳石灰于内,悬通风处百日,外敷。(本草备要)

跌打损伤:樟脑酒,搽伤处,止痛去瘀,屡试屡验。(新内科全书)

破口伤:龙眼核,去皮研,撒伤口,定痛止血。(殷云社传方)

破口伤:月季花,捣敷,止血消肿续筋。(陶华六书)

破口伤:何首乌,研末敷之神效。(笔峰杂兴)

破口伤:五倍子末,敷贴,气闭者入龙骨末少许,开水服之立效。(谈坤翁方)

接骨法:杉木炭,白砂糖蒸溶化摊纸上,乘热贴,数日即愈,屡试屡验。(便民图纂)

跌打青肿;生栀子,白面同捣涂,拔出青毒即消。(穷乡便方)

跌打青肿:凤仙花叶,捣如泥,涂肿处,一夜即血散愈。(世医通便要法)

刀伤;乌贼骨,研末撒伤口,揉而愈。

刀伤:桃叶,研末撒伤口,止血速愈。

刀伤:土三七,敷伤口,手摁止血,防化脓。

刀伤:梧桐叶,干研末,敷伤口。

刀伤:韭菜,入盐少许,捣烂敷伤口。

刀伤出血:南瓜叶,晒干研末敷之。

金刃跌损伤:有子棉花,新瓦烧炙酥,存性研末,撒上即愈。(秘传奇方)

外伤出血:干荔枝壳,烧灰研末敷患处。

踝关节扭伤:鲜土牛夕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1-2次见效。

手足关节扭伤:韭菜,捣如泥,炒热加少量酒敷,消肿迅速。

外伤出血:糯稻草杆,晒干研细末,止血效,并促进伤口愈合。

扭伤:糯稻草杆,烧焦炭,好酒调糊状,敷患处效。

摔伤:丝瓜,焙黄研末,酒调敷患处,服亦可。

刀斧伤流血不止:旱莲草,嚼烂敷。(汉阴县吴承先方)

脓疮肿胀发高烧:生大黄根,捣汁米醋调,敷患处,再涂,疗效神奇。

各种外伤性出血:五灵脂,研末,撒患处,其血立止。

竹木入肉:白茅根,烧末,猪脂调涂甚效。(肘后方)

热疝:芙蓉花根,捣极烂,加大黄末敷患处,2-3日必愈。(资生集)

疯狗咬伤出血不止:鲜土木别根,捣烂,调冰片,贴眉心。可愈伤止血。(中医外治法)

闪拗手足:石蟹,捣烂如泥,敷之极效。

竹木刺未出:牛膝,嚼烂敷之即出。(回生集)

铁针入肉:括篓根,捣敷,日三易验。(崔元亮海上集验方)

磁片入肉:三角形白果,去壳与心,浸菜油内,取出捶融贴,日一换,多年者亦能出,三次治愈。(经验良方)

竹木入肉:白梅,捣烂敷之即出。(墨娥小录)

木竹签子刺入肉中:蝼蛄,捣烂,香油拌合,涂伤痛处,三日内即可从内拔出。(略阳县陈汉章方)

竹木入肉:鹿角,烧灰,水调涂,不过一夜即出。(类聚方)

金刃伤:柿饼,捣烂敷之,伤口自合。(效验方480)

毒蛇咬伤:鲜鸡屎藤,捣烂敷患处,干即换。(商南陈烈芳方)

搭背疮:五倍子120克,研末,蜜调摊布贴患处,数日发痒即好。(偏方大全)

蛇咬:扁豆叶,烟筒油调敷即愈。

金疮:牛胆,纳石灰内,悬通风处百日,研末敷。(本草备要)

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捣烂加酒混合煮沸后温敷及内服。(岭南草药志)

天泡疮:无名异,研细末,井花水调敷。(普济方)

天泡疮:莲蓬,烧灰存性研末,井泥调敷,神效。(外科通玄论)

臁疮:马尾松树皮第二层白皮,同生猪板油捣如泥,敷患处,3天愈。(易简方)

臁疮:年久日深不愈:无名异研,清油调搽,湿者干敷。(瑞竹堂经验方)

臁疮:及身上风癣痒破年久不愈:极陈向东壁土,碾细筛,生桐油调匀作羔药贴敷患处,即可治愈。(万病验方)

一切烂疮恶肉:乌梅,烧成灰,研末敷恶肉立尽。(刘涓之鬼遗方)

一切疮疥:龙骨核,煅存性,麻油调敷。(刘世远传世方)

火珠疮:生萝卜,捣烂,滴醋浸敷患处即愈。

恶疮脓水不瘥者:黄蜀葵花,作末敷,即愈。(万病验方)

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小和尚藤,嫩叶捣敷。(重庆草药)

恶疮十年不愈似癞者:全蛇蜕一条,烧灰研末,猪油调敷。(万病验方)

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一宿虫自出,神效。(海上仙方)

臁疮:马屁勃,研末,盐葱汤洗净,敷之即愈。(仇远稗方)

痘疮成疔:甘蔗渣,晒干,香油点灯烧成灰,津调匀,银簪挑破点之立效。(经验单方)

疔疮走黄:鲜蒲公英,捣烂敷,干则易之,可配合内治法,至症状消失。(江苏中医杂志1989。4)

面疔:饭蝇7个,去翅足,加入冰片0。6克,同捣,敷疔上,一日夜消。

游风丹毒:油菜叶(芸苔叶)捣烂敷患处,日2-3次。(偏方大全)

石疖:菊花叶,捣汁调白蜜服,渣敷四周,留头,毒水流尽即消。(小品方)

瘰疬、一切恶疮软疖:白胶30克,瓷器溶,去渣,蓖麻子64个作泥,入胶内,搅匀入少许油半匙,注点水冲试软硬增减胶油,量疮大小摊帛贴,一羔可贴3-5疖。

热疮、其色白而痛:男尿桶中白霜,敷之立刻清凉止痛,干则再敷。(高世远传世方)

癞疥:硫磺末,凡士林调合敷之,屡试屡验。(临床医典)

瘰疬破烂:黑色虾蟆一枚,去肠焙干,研末油调敷之,忌铁器。(民间百病秘方)

瘰疬:雄猪胆数拾个,铜锅煎熬,摊油纸敷患处。(民间百病秘方)

皮炎湿疹:胡桃仁,捣碎炒焦黑出油为度,研糊状敷患处。(偏方大全)

疥疮:臭茉莉根鲜品50-100克,加入沸水,浸洗患处30分钟,日1-2次。

神经性皮炎、痈疮肿毒、麻风溃疡:桉树叶,煎水洗,日1-2次。(文山中草药)

皮肤瘙痒:臭茉莉鲜品,煎水洗患处。(经验方)

遍身风癣:皂角,煎汤日三洗,半月愈。(万病验方)

癣:胡粉,绢袋装之,扑患处,能断根。(张文仲备急方)

疥疮:鲜石菖蒲全草150-200克,煎水洗,连用2-3天可愈。

黄水疮:黑驴粪,烧存性,香油调敷,神效。(万病验方)

风疹丹毒:菠菜叶,捣烂敷患处,2-3次愈。

癣药奇方:生半下,醋磨汁涂,永不再发。(秘传奇方)

脓疮:虎耳草,揉汁搽患处,排脓有特效。

烧烫伤:卫生纸7张,渍足酱油,敷患处,重者半小时换一次,数日愈,且不留疤痕。(中国秘方全书)

烧烫伤:大黄,研细末,鸡子清调敷,或用桐油蜂蜜共醋调敷更妙。(万病验方、秘传奇方)

烫火伤:马桑根皮,去粗皮,研粉调敷,次早米泔水洗,再敷。(陕西中草药)

烫火伤:芝麻壳,烧灰存性,研末,干撒或麻油调搽。(杨春淮经验方)

烧伤:栗树叶,水煎放凉,用叶敷患处,汤润叶止痛,速愈。

烧伤:大蓟,捣烂,菜油调糊状,敷患处,疗程短,无感染,无疤痕。

烧伤:栗树叶湿敷。

烧伤:石决明,砂锅焙干,研末,香油调敷,愈后不留疤。

烧伤:杉木叶,煎汤洗,日2-3次,疗效神奇。

烧烫伤:南瓜,不经铁器,装瓶埋地下数月,化清水,涂患处,日数次,愈后不留疤痕。

烧烫伤:香油,加入同量糯米,米泔水搅千余次,有丝状,涂患处神效。

烫火伤:鸡骨,火煅通白,研细末,香油敷患处。(泾阳县白紫晖方)

烫火伤:驴胞衣,煅灰存性,香油调敷患处。(三原县王六方)

烫火伤:蜂蜜涂。(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烫火伤:南瓜瓤,捣烂敷患处。(效验方480)

烫火伤:小麦,炒黑,研极细,香油调敷。(效验方480)***

烫火伤:旧胡芦瓢,烧灰敷之。(效验方480)

烫火伤:茶叶,嚼烂敷,即愈。(效验方480)

火烧伤:笔店另星兔毛,烧灰存性,研末敷之。(回生集)

一切汤火烧伤:生大黄,研末和蜜敷之神效。(回生集)

烧烫伤:石榴皮1斤,加水1斤,熬至250毫升,过滤装瓶,纱布浸湿贴患处,2-3天可愈。(千家验方)

烧烫伤:山莓连根皮,研细,熬水浸纱布贴,日4-6次。(千家验方)

烧烫伤:西瓜皮,烧灰存性,研细,香油调匀,搽患处。(偏方大全)

烧烫伤:侧柏叶,捣烂敷伤处。(偏方大全)

烫伤:葵花,香油浸泡,取油涂。(偏方大全)

火药烧伤:鲜柏枝,捣烂,香油调敷7天,不可见水。

烫泡:阴地青苔,阴阳瓦焙干,香油调敷立时即可止痛。(秘传奇方)

烧伤:杉木炭,研末敷之。(秘传奇方)

火烫疹方(即火烧肉上):猪毛(煅)石羔,香油调搽或黄柏末调搽。

汤火疮:白矾末,香油调搽止痛。

汤火疮:生白芷,捣烂敷,或柏树细白皮烧灰存性敷。(秘传奇方)

烫火伤:槐子,烧灰,研末,香油调敷即好。

烫火伤:芋头,切开,水磨浆敷之立效。(秘传奇方)

验过烧烫伤:老松树皮,焙干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即止痛而愈。(秘传奇方)

烫火伤:虎杖,晒干研末,撒疮面。(秘传奇方)

头癣:川楝子10枚,去皮,加水浸泡至软,捣糊状,加凡士林敷患指(趾)二天取下,二次见效。

神经性皮炎:肉桂,研末,酒精调糊状,粘护健康皮肤,药敷患处,敷后患处有灼热感,二小时取去,皮肤变黑,数日结痂愈。***

秃疮:鲜侧柏叶,烧焦出树汁,汁敷患特效。

淋巴结核:蟾蜍,去内脏,焙干研末,香油调涂患处,有特效,忌铁器。

淋巴结核:油菜幼苗,捣成羔,敷患处,日一次,敷多日余。

顽癣:榆树虫咬处流出汁,取之,涂患处可根治。***

淋巴结肿大:柳芽,水煎去渣,熬羔敷之即愈。

鹅掌风:牛粪,烧烟薰之立效。

面黑、皮黑:羊胫骨,研末,鸡子清调,夜敷,每早米泔水洗去,半月面即白,皮嫩。(神效经验方)

冻疮:蚌壳,煅,研末醋调,敷一周可愈。(辽宁中医杂志1983。4)***

面黑而皮厚:冬瓜一个,竹刀去皮切片,水酒各半煮烂,沥渣,煮膏,夜搽早洗。(经验方)

漆疮:银杏叶,煎水洗数次愈。(兴平县张有恒方)

漆疮:刘寄奴,煎水洗。(安康卫生局)

开花瘊子:生石灰面,干揉即消。

多年冻疮:生山药,捣泥敷,隔夜效。

手足皲裂:猪胰,置黄酒中浸泡后,手揉烂取汁,涂搽。(效验小金方)

新久冻疮:山楂60克,烧熟捣烂,敷患处。

头癣:蛇床子60克,水煎温洗头,日一次。(实用皮肤科学)

臁疮:马尾松第二层白皮,同生猪板油捣如泥,敷患处,三天可愈。(易简方)

面上黑气:天门冬,入蜜捣末,日日朴之,洗面。(篡要奇方)

湿疮:楸树叶,煎熬至枯黄色,去叶留汁,再熬羔,敷疮数次即愈。(户县张守礼)

白皮癣及顽癣:鲜鹅不食草,搽患处,日数次。(榆林县谢安之方)

盘蛇火丹:铁锈,滴醋磨搽效。

皮肤糜烂:十大功劳叶30克,研末调油羔涂患处。

急慢性湿疹:蒲公英,研末撒患处。(千家验方)

鹅掌风:五倍子,研末,桐油调搽,炭火烘3次愈。(秘传奇方)

鹅掌风:甘蔗汁,搽。(秘传奇方)

手足甲癣:桃叶,捣烂,敷患处包。(偏方大全)

鹅掌风:侧柏叶,水煎洗患处。(偏方大全)

脚气破烂痒痛:枯矾,研末,搽患处。(偏方大全)

臁疮腿:驴蹄子,砂锅炒黑存性,研末,麻油调搽立愈。(偏方大全)

漆疮:山黄荆(不拘干鲜),煎水洗。(偏方大全)

冻疮:鸽子粪,盆煎熏洗,以局部发红为度,重者两剂。(偏方大全)

水痘:熟大黄,铁勺匀火烧焦,研末搽。

足癣:新鲜榆钱100克,浸75%酒精500克,密封64小时,涂患处,日3-5次。

诸疮疖不收口:蓖麻子,烧灰研末,敷上即好。

疔疮:牛粪研末,水调敷患处,其毒消不入脏腑。

疔疮、人中疔:鲜地丁草,捣烂涂。(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口唇疔:砖上绿苔,研末,米泔水调涂。(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红丝疔:蚤休根茎,水磨浓汁,从上到下涂,日三次。(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治发背如神真秘方也:狗牙大者,炒黑研末,生葱煎汤洗,药末敷之即愈。(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发背:鲜苦参根,捣烂,用鸡蛋清搅糊,未溃满涂,已溃涂四周留顶,药干井水润,有起死回生之功,真神方也。(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灼热,未破者神效:陈粉子(隔年陈小麦)炒干黄黑色,冷定,放地上出大毒,研末,陈米醋调糊,熬如黑漆,瓷罐收,摊纸贴,力尽脱落,药易功大。

鼠瘘核痛未成脓者:柏叶,捣涂熬盐熨之,气下即消。(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蛇缠丹毒:糯米粉和盐,嚼涂之。(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急慢性皮肤瘙痒症:胡椒粉,外敷。(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水锈病烂脚丫:先洗净擦干,涂清凉油于患处。(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瘢痕疙瘩;鸭蛋子,去壳研泥状,加80%凡士林制软羔,放置48小时,涂用二天换一次。(效验方480)

恶疮疮口不愈:经霜桑叶,晒干,研末涂患处即愈。

毒疮不愈:鸡内金,烧黑研末,日3-5次,涂患处,疗效佳。

带状疱疹:鲜马齿苋,捣如泥,敷患处。(偏方大全)

带状疱疹:金挖耳(野向日葵)鲜者佳,口嚼烂,敷患处,日一次,5-7次可愈。(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带状疱疹:明雄黄15克,白酒调涂,一次可控制蔓延,结痂而愈。(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带状疱疹:地软,水浸软,捣烂外敷。(韩城李云亭方)

带状疱疹:瓦松,捣烂外敷。(韩城李云亭方)

带状疱疹:生石羔粉,香油调软羔敷。(韩城李云亭方)

皮肉溃烂、湿疹:五味子,炒黑研末厚撒患处,疗效佳,百药不效时用之。

脖颈后背毒疮:鸡冠血或鸡血,频涂患处,3-5天,疗效佳。

脑疽恶化成蜂窝状易流脓:韭菜地蚯蚓,洗净捣,凉水调敷患处,日3-4次愈。

诸般脓疮:生黑豆,研末,饭糊调和敷患处,可解毒治愈。

诸般肿痛:柳树枝,细切捣烂,加酒煎热,敷患处有特效。

诸般疮毒:丝瓜藤根,烧黑研末香油调涂患处,疗效佳。

淋巴结核破溃:银杏叶,米醋浸一日,敷患处,日一次,效佳。

鸡眼:半下粉,敷鸡眼上,日一次,7日愈。

鸡眼:蜈蚣一条,香油泡1-2天,捣烂敷患处,过夜。(商县张明华)

鸡眼:乌梅肉,捣烂,入醋少许,盐水调匀,贴之即消。(经验方)

鸡眼:生葱有沫一片,贴患处,三日愈。(经验方)

鸡眼:万年青叶,捣烂敷患处,可断根。(家庭医药顾问)

瘰疬:凤仙花,熬羔涂。

瘰疬:生半下,晒干研末,砂锅熬糊状敷,煎水洗,日一次,2-3天即愈。

白秃疮:仙人掌,焙干研末,香油调涂患处。

丹毒:扁蓄,生捣敷患处。

全身丹毒:桑白皮,煎汤频洗患处,疗效佳。

手足癣:接骨木,煎褐色,涂患处,可根治。

手足癣:芦荟,捣汁涂,久不愈者,可根治。

手足癣:白屈菜,浓煎,洗患处速愈。

疥疮:苦楝子40克,或鲜根皮100克-200克,煎水洗,日三次,二剂即愈。

癞疥:硫磺末,凡士林调和,敷之,屡试屡验。(临床医典)

急性脱发(鬼剃头)乌鸡血,涂患处。注:羽毛爪腿全黑者。(偏方二百三)

臭虫入耳:稻草,烧黑(即炭)煎汁灌入耳,虫即死而出。(偏方二百三)

热疖:野菊花根叶各20克,捣汁敷。

热疖;芙蓉叶30克,研末,清油调涂。

热疖:桐子一个,烧存性,研末,清油调敷。还可治软疖。

热疖反复溃脓:糯米糕,烧灰,清油调涂患处。

疔疮:苍耳(根、叶、子都行)60克,烧灰,醋调敷,不过10次,可拔出毒根。

足癣:新鲜榆钱100克,浸75%酒精500克,密封64小时,涂患处,日3-5次。

诸疮疖不收口:蓖麻子,烧灰研末,敷上即好。

疔疮:牛粪研末,水调敷患处,其毒消不入脏腑。

疔疮、人中疔:鲜地丁草,捣烂涂。(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口唇疔:砖上绿苔,研末,米泔水调涂。(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红丝疔:蚤休根茎,水磨浓汁,从上到下涂,日三次。(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治发背如神真秘方也:狗牙大者,炒黑研末,生葱煎汤洗,药末敷之即愈。(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发背:鲜苦参根,捣烂,用鸡蛋清搅糊,未溃满涂,已溃涂四周留顶,药干井水润,有起死回生之功,真神方也。(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灼热,未破者神效:陈粉子(隔年陈小麦)炒干黄黑色,冷定,放地上出大毒,研末,陈米醋调糊,熬如黑漆,瓷罐收,摊纸贴,力尽脱落,药易功大。

鼠瘘核痛未成脓者:柏叶,捣涂熬盐熨之,气下即消。(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蛇缠丹毒:糯米粉和盐,嚼涂之。(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急慢性皮肤瘙痒症:胡椒粉,外敷。(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水锈病烂脚丫:先洗净擦干,涂清凉油于患处。(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瘢痕疙瘩;鸭蛋子,去壳研泥状,加80%凡士林制软羔,放置48小时,涂用二天换一次。(效验方480)

恶疮疮口不愈:经霜桑叶,晒干,研末涂患处即愈。

毒疮不愈:鸡内金,烧黑研末,日3-5次,涂患处,疗效佳。

带状疱疹:鲜马齿苋,捣如泥,敷患处。(偏方大全)

带状疱疹:金挖耳(野向日葵)鲜者佳,口嚼烂,敷患处,日一次,5-7次可愈。(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带状疱疹:明雄黄15克,白酒调涂,一次可控制蔓延,结痂而愈。(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带状疱疹:地软,水浸软,捣烂外敷。(韩城李云亭方)

带状疱疹:瓦松,捣烂外敷。(韩城李云亭方)

带状疱疹:生石羔粉,香油调软羔敷。(韩城李云亭方)

皮肉溃烂、湿疹:五味子,炒黑研末厚撒患处,疗效佳,百药不效时用之。

脖颈后背毒疮:鸡冠血或鸡血,频涂患处,3-5天,疗效佳。

脑疽恶化成蜂窝状易流脓:韭菜地蚯蚓,洗净捣,凉水调敷患处,日3-4次愈。

诸般脓疮:生黑豆,研末,饭糊调和敷患处,可解毒治愈。

诸般肿痛:柳树枝,细切捣烂,加酒煎热,敷患处有特效。

诸般疮毒:丝瓜藤根,烧黑研末香油调涂患处,疗效佳。

淋巴结核破溃:银杏叶,米醋浸一日,敷患处,日一次,效佳。

鸡眼:半下粉,敷鸡眼上,日一次,7日愈。

鸡眼:蜈蚣一条,香油泡1-2天,捣烂敷患处,过夜。(商县张明华)

鸡眼:乌梅肉,捣烂,入醋少许,盐水调匀,贴之即消。(经验方)

鸡眼:生葱有沫一片,贴患处,三日愈。(经验方)

鸡眼:万年青叶,捣烂敷患处,可断根。(家庭医药顾问)

瘰疬:凤仙花,熬羔涂。

瘰疬:生半下,晒干研末,砂锅熬糊状敷,煎水洗,日一次,2-3天即愈。

白秃疮:仙人掌,焙干研末,香油调涂患处。

丹毒:扁蓄,生捣敷患处。

全身丹毒:桑白皮,煎汤频洗患处,疗效佳。

手足癣:接骨木,煎褐色,涂患处,可根治。

手足癣:芦荟,捣汁涂,久不愈者,可根治。

手足癣:白屈菜,浓煎,洗患处速愈。

疥疮:苦楝子40克,或鲜根皮100克-200克,煎水洗,日三次,二剂即愈。

癞疥:硫磺末,凡士林调和,敷之,屡试屡验。(临床医典)

急性脱发(鬼剃头)乌鸡血,涂患处。注:羽毛爪腿全黑者。(偏方二百三)

臭虫入耳:稻草,烧黑(即炭)煎汁灌入耳,虫即死而出。(偏方二百三)

热疖:野菊花根叶各20克,捣汁敷。

热疖;芙蓉叶30克,研末,清油调涂。

热疖:桐子一个,烧存性,研末,清油调敷。还可治软疖。

热疖反复溃脓:糯米糕,烧灰,清油调涂患处。

疔疮:苍耳(根、叶、子都行)60克,烧灰,醋调敷,不过10次,可拔出毒根。

皮肤粗糙:芦荟叶,捣汁涂,可使皮肤白净。

头上秃疮;石灰,研末,鸡蛋清调敷,日一次,数次效。

急性头面湿疹:蚕头皮,焙黄研末,香油调,日一次,数日愈。

通身风痒;苍耳子30克,水煎洗搽痒处,日一次,3-5次愈。

荨麻疹:鲜韭菜,炉台烤热,搽患处。

钱癣:蛋黄,搽数次可愈。

牛皮癣:谷糠油,日搽一次。

小腿溃疡:山药蛋(马铃薯)捣如泥,敷患处,未溃月愈,已溃二月愈。

赘疣:菱角肉,搽患处,日3-5次,连搽7-10天自落。(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疔疖肿毒:鲜丝瓜叶,或嫩丝瓜,捣烂敷患处。(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疖毒红肿:绿豆粉,蜂蜜调敷,日一次。(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漆疮:石灰水,调敷疮上,一日除根。

神经性皮炎:苦参20克,泡50ML陈醋内5天,搽患处,日二次,3-5天效。

水田性皮炎:射干根250克,煎汤洗患处,1-2次即愈。

湿疹:地榆炭,凡士林调涂。

湿疹水泡期:大黄,研粉擦,或菜油调涂。

湿疹黄水疮:仙人掌,焙干研末,涂患处治愈。

久治不愈的湿疹:小苏打7克和水略加湿,日洗3-4次,洗十日可根治。

带状疱疹:梧桐树白皮,泡水涂患处,有神效。***

痱子:鲜虎耳草,捣汁涂患处,有特效。

寻常疣:脑砂,敷疣体,即脱落。

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于甲上,布包,日一换。(偏方精选)

臁疮腿:白萝卜,擦丝煮熟,趁热敷患处,布包扎。

臁疮腿:蚕豆叶,捣烂敷之。

臁疮腿:黄牛热牛粪,敷之效。

痈肿红肿热痛;赤小豆,捣细末,蛋清调敷效捷。

脉管炎:豆腐二片,未浸水,一片撒糖,一片不撒,蒸20分钟,有糖者吃,无糖敷。

脉管炎:生甘草粉,麻油调羔,敷。注:敷药痛增需忍。

痈疽:东阿胶12克,半斤米醋,熬羔摊布贴,连贴三次可愈。(渭南张瑞生方)

脑疽:活麻雀,剖开,连肠肚贴患处即效。(横山县卫协会)

头上疽疮溃烂年久不愈:胡麻30克,先用火罐拔脓尽,再敷药末,二日换。(横山县卫协会)

项后生疮久不愈:南瓜蒂,炒研细末,香油调涂,日一次。(三原杨生荣方)

疔疮溃烂:狗头骨,烧灰研细末,油调敷患处。(商南冀德文方)

疔疮化脓久不收口:鲜南瓜瓤,贴伤口,日一换。(渭南蒋平方)

虎口疔:蜣螂7个,焙黄研细,油调涂。(宁强县齐定安方)

臁疮;驴蹄片,炒黑存性,研细末,疮面干撒之,湿者香油调涂。(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

湿疹发痒:皮硝,放手心,口水调匀,自涂2-3次,脱层白皮即愈。(泾阳杨紫峻方)

走路脚起水泡:半下,研末,水调敷,过夜愈。

脚气:阿斯匹林,研细面,撒患处,效果明显。

多年脚气:冬瓜皮(干者佳)50克,熬汤,趁热洗脚。(偏方二百三)

脚汗:白矾,研细粉,搽脚掌心,一般一次可愈。(偏方二百三)

鸡眼:蜈蚣,慢火焙干,加少量菜油调敷,5-6天脱硬结而愈。

美容:黑丑,研粉,鸡蛋清调,夜搽晨洗,神效。

美容:白茯苓粉,白蜜调搽,次晨洗,七天效。

脸黑:半下,焙研,米醋调涂三天,皂荚洗。

头部疳癣:鸡蛋二个,陈醋泡七天,鸡蛋清搽患处,2-3日愈。(榆林秘藏方)

脚气冲心:白矾60克,酱水煎热,熏脚,如加杉木皮一撮更妙。(三原县李明廉方)

痔瘘:冬花,嚼烂敷1-2次即愈。(集验方)

鸡冠痔:黄连研末敷之,加赤小豆更尤。(斗门方)

脱肛:蓖麻子,捣羔药,贴头顶心,即不下脱。

虚性脱肛:蛇床子30克,炒研末,外敷肛上,日1-2次。(中医治方集萃)

脱肛:蜗牛30克,烧灰,猪脂和敷立缩。(圣惠方)

痔瘘:鲫鱼一条,去肠,入白矾令满,瓦上烧末,鸡翎扫药末敷之效。(圣济总录)

外痔:槐花,煎汤熏洗,并服之极效。(本草纲目)

瘘管久不收口:臭牡丹叶,矮桐子,晒干研细末,皮纸作捻条润湿粘药,插入管。(外科十三方考)

痔疮:臭梧桐叶,煎汤洗患处,数次即愈。(黄氏医抄)

痔疮:米醋,兑水频洗患处,可治愈。

痔疮:鲜枸杞根,煎汤熏洗,可获神效。

痔疮:青鱼胆汁,涂患处特效。

痔疮:槐树枝,煎汤频洗,疗效颇佳。

痔疮疼痛不止:蜗牛,捣烂敷患处,止痛效果神奇。

痔疮疼痛不止:芦荟,捣汁敷患处,日一次止痛。

痔疮不愈:蒜杆,焙干研末,涂患处治愈。

痔疮不愈:丝瓜藤根,煎汤洗,煅黑研末,饭煎服7-10克有特效。

痔瘘:冬花,细嚼敷患处,2-3次治愈。

痔瘘:稻田蚱蜢,去翅,炒干研末,凡士林调敷患处,5-6次治愈。

痔瘘痔疮:南瓜,煎汤频洗患处,烧灰敷患处,有特效。

外痔:皮硝,火纸放罐内烧熏较痛,但一次可去病根,(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痔疮:马钱子,磨浓汁,涂患处日1-3次。(千家方)

痔疮:无花果叶60克,水煎熏洗。(偏方大全)

痔疮肿痛:木别子,醋研抹患处,肿消痛止。(偏方大全)

气虚肠腑下陷脱肛:草果10枚,去壳碾碎,敷百会穴,胶布固定,肛门回缩后即取下。(中医治方集萃)

湿热蕴积肠腑脱肛:黄连,炒研细末,冷开水调敷肛门,日4-5次。(中医治方集萃)

湿热蕴积肠腑脱肛:鱼腥草50克,捣烂如泥,先用朴硝水洗净肛门,将药贴臀下坐稳,每次30-

40分钟,日2-3次。(中医治方集萃)

气虚肠腑下陷脱肛:生南星30克,捣碎研细末,敷百会穴,待肛门收缩后洗去。(中医治方集)

脱肛奇方:蝉退为末,菜油调涂肛门立效。***

外痔:地榆,煎水,熏洗即愈。(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外痔:猪苦胆3-5个,煮烂,凉后涂患处。(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图片

【五官科】

中耳炎耳底流脓水:五倍子,焙研面,香油调敷。(偏方大全)***

中耳炎耳底流脓水:耳内流脓水久不愈:芭焦树汁,吸管吸,滴耳。(偏方大全)

付鼻窦炎:白芷30克,研末,每服30克,另用少许吹鼻腔,日1-2次(偏方大全)

中耳炎或溃疡:黄连,浸水中,滤液滴耳。(偏方大全)

付鼻窦炎:孩儿茶,研细,香油调羔,滴鼻。(偏方大全)

耳内流水:香附,研末撒之。

眼内侧长胬肉:每晚涂蜂蜜,疗效佳。

眼生胬肉:白矾,研末,点眼角,出恶汁即愈。

见风流泪:经霜桑叶,频洗治愈。

眼睛翳膜:淡水鳝鱼血,滴眼有特效。

突然长胬肉:杏仁,去两头皮尖,研极细,乳汁调,日滴眼三次即愈。

眼睛突然模糊:青鱼胆汁,点眼有特效。

增进视力:小米草,水煎洗,浸厚纱布敷眼可治愈。

眼部充血:用自己尿,趁热洗治愈。

眼部充血:鸡冠血,点眼有特效。

眼部充血:障翳:青鱼胆汁,点眼治愈。

眼部瘀血肿胀:生地黄,捣烂厚敷眼皮,疗效佳。

眼红肿眼睑炎:拳头大艾叶,点燃碗扣烧完,刮碗壁上油,兑温水洗眼即愈。

红眼疼痛:干姜粉,饭糊调敷足心,一次见效。

诸般眼部充血:拳头大艾叶,点燃碗扣烧完,刮碗壁上油,兑温水洗眼即愈。

口腔炎:细辛6克,研细醋调敷脐。

口腔炎:茄蒂,烧黑,蜜调含口,疗效佳。

口腔炎:石榴皮,烧黑研末,涂患处。

牙齿松动易痛:石榴皮,煎水漱口。***

口腔炎:食盐,化水含口,有效。***

鹅口疮:刀豆壳,烧灰,搽患处。(效验方480)

鹅口疮:活蚯蚓2条,入杯,加白糖浸置出液,涂患处,日3-5次。(效验方480)

单双蛾:指甲,瓦上焙黄色,研末,竹管吹入喉内。

喉痹:朴硝一两,细细含咽立效,或加丹参一钱。(外台秘要)

喉痹: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直指方)

喉痹:生半下末,吹鼻内,涎出即愈。(集简方)

喉痹:露蜂房,烧灰,每用一钱,吹喉。(食医心镜)

牙痛:枳壳,浸酒口含效。(本草纲目)

风火牙痛:南瓜蒂,浸入盐内,风干敷患处,试无不验。(删繁方)

鼻腔脓疮:桃树叶,捣细,塞鼻孔治愈。

酒皶鼻:密陀僧,人乳汁调涂。(临潼寇寅方)

风火牙痛:松木节一小块,咬痛牙处立止。(回生集)

口疮:桑树汁,涂之即愈。(回生集)

鼻息肉:藕节,焙干研细粉,吹鼻,连用五日,肉自落。

舌衄舌出血:槐花,炒研细末,外搽。(偏方精选)

口唇燥裂:橄榄一把,烧灰研细,猪油拌匀涂患处。(偏方精选)

酒渣鼻:杏仁,去皮细捣,鸡蛋清调敷,翌日晨用酒洗掉即愈。

耳中出血:龙骨末,吹之立止。(三因方)

鼻血:人乳,务必射入鼻管,其血立止,(酉阳杂俎)

鼻血:乱发,烧灰吹之,男用女发,女用男发,永不再发。(应验良方)

喉蛾:皂角末,米醋调涂颈及下颔,干则换涂,自破。(应验良方)

喉蛾:灯草灰,吹之喉间神效。(应验良方)

喉痹:生麻油一合,灌之立愈。(圣济总录)

喉痹:稻草,烧去烟尽,醋调入鼻,或灌入鼻,痰出立愈。(普济方)

鼻窦炎:莲根一节,绞汁滴鼻子1-2滴,疗效佳。

慢性鼻窦炎:辛荑花2-3朵,揉碎塞患侧鼻孔。

鼻息肉,白矾,猪油调,包塞鼻孔,可除息肉。

鼻出血:拍打反侧脚掌十余次,疗效佳。

口唇烂:黄柏,研细,香油调搽。

肺气虚寒性鼻渊:生附子,研末,煨葱捣和如泥,敷足心。(中医治方集萃)

耳内疼痛:杏仁15克,葱汁拌小丸,棉裹入耳中。(偏方精选)

牙宣:枸杞根,煎汤漱口,服。

牙宣:川芎,煎水饮或漱口,立效。(应验良方)

牙宣:马兰头,捣烂,塞患处立止。(普济方)

牙宣:麦冬3钱,煎汤漱口,立效。(应验良方)

阴虚牙痛:生附子,研末,津调敷足心极效。(产乳集验方)

口舌生疮:茄蒂,烧灰存性,研末搽患处。(效验方480)

目中生翳:鹅不食草,吹鼻,塞耳,贴目,神效也。(回生集)

咽喉痛:无花果,晒干研细末,吹喉。(效验方480)

牙宣:五倍子,烧存性,研敷。(十便良方)

牙宣:丝瓜藤,炙灰搽,立止。(至宝方)

牙宣:草决明,煎水含之,即止。(本事方)

急性结膜炎:黄连9克,加水100ML,浸一小时,煎20分钟,过滤冷却,浸纱布,冷敷红眼,半小时更换一次,尤宜于传染性。

红眼: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二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医方摘元)

偷针眼:黄连9克,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日三次,一般2-3天愈。(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红眼:瓦松,捣烂,摊纸上,贴眼皮,干则换之,自愈。应验良方

目中起星:黄柏,研末敷足心,甚效。(琐碎录)

胬肉攀睛:青萍,研烂,加入生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倒睫(睫毛内卷)五倍子,研末蜜调,涂眼皮上,睫毛自起。(百病单方大全)

风火眼痛:千里光60克,煎水熏洗。(江西民间草药)

火眼赤烂:艾叶,烧烟,上复碗,烟尽刮碗上烟油,调温水,洗眼即瘥,加入黄连更佳。(斗门方)

目中起星:山慈姑,人乳磨汁,点眼即愈。(嘉话录)

目中起星:荸荠汁,洒纸上,干则刮下,点眼极效。(高氏蓼花闲录)

目中起星:黄柏,研末,敷足心甚验。(琐碎录)

眼炎:熟地2片,口津调湿,敷大眼角,30分钟见效。***

麦粒肿:针(消毒)放耳尖血3点。

针眼:桃仁,红绢包,捣汁,涂眼患处,可获神效。

眼生翳膜:猪胆膜,阴干,烧灰点眼。

拳毛倒睫:木别子一个,捣烂搓丸,棉包塞鼻,左取右,右取左,(大荔县李新英、商县李正祥)

眼生翳障:荸荠,去皮捣烂,忌铁器,将浆滤去,阴干研末,加十分之一冰片,点眼角。(效验方480)

时眼火眼:三七,磨浓汁,涂眼眶即愈。

风眼下泪:鸡冠血,点之即效。(秘传奇方)

烂风火眼红眼:乌鸡胆,点之即效。(秘传奇方)

损目破睛:牛涎,每日点二次,避风即瘥。(秘传奇方)

石灰入目:山栀子,煎浓汁洗,一二时辰痛即止。(秘传奇方)

戳瞎眼:活五谷虫,捣烂,摊纸布包好,七日不动,药自落目故。(秘传奇方)

眼目晕花:白菊花一钱,煎水入童便一盅,洗三次即愈。

鼻血不止:枯矾末吹鼻,疗效神奇。

鼻出血:栀子,烧黑塞鼻孔,可止血。

经常鼻出血:木贼煎浓,洗鼻孔,可根治。

鼻出血:后脑勺凹陷处拔头发三根,可治鼻出血。(偏方大全)

鼻出血:葱白,捣泥状,敷足心,时间不宜过长。

鼻出血:浮萍,研末吹鼻即止。(偏方大全)

鼻出血:将鼻血一滴,点大眼角,左流滴右,右流滴左。(偏方大全)

鼻出血:胎发,烧灰研末,吹鼻即止。(秘传奇方)

鼻血不止:白芨,研末,涂山根,再服9克(秘传奇方)

鼻血不止:马兰根,塞之亦妙。(秘传奇方)

鼻中生疮:苦参,研末涂之,或以水浸,塞鼻亦可。(秘传奇方)

鼻炎:芦荟汁,棉浸,塞入鼻孔,日2次,坚持可根治。

萎缩性鼻炎:蜂蜜涂,可根治。

鼻息肉:白矾,猪油调,包塞鼻孔,可除息肉。

鼻腔脓疮:杏仁,研末,人乳调涂,疗效佳。

鼻腔脓疮:桃叶,捣细,塞鼻孔,治愈。

耳息肉:苦参子,去皮研末,饭糊调涂患处,3-4次可除掉息肉。

脓耳:柿蒂,烧黑研末,吹入耳。

脓耳:银杏仁,去皮捣汁,棉蘸塞耳。

口臭:细辛3-5克,口含少许,可除口臭。(偏方二百三)

铁耳塞:蚯蚓,入葱叶化水,滴耳即效。(三原县张英旺方)

铁耳塞:黄连,浸入菜油内泡,将油滴耳。(眉县马玉龙方)

鼻孔烂:苦杏仁30克,捣如羔,入乳汁拌匀,涂鼻,日三次,三日愈。(长武县王仲值方)

牙痛:千金子10克,装烟袋吸之。(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

牙痛:韭菜子,瓦煅红放药起烟,以竹筒吸至痛处。(效验方480)**

牙痛:经霜西瓜,烧灰敷患牙缝内。(本草汇言)

阴虚牙痛:生附子,研末,口水调敷两足心极效。(产乳集验方)

风火牙痛,呵风而痛,腮外发肿:生地,捣烂,加潮脑少许,捶匀贴患处,吐出涎水神效。

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卫生简易方)

牙痛:十滴水,棉球浸湿,放病牙处,痛立止。

牙痛:小苏打,放龋齿孔内,1-2分钟止。

口疮:黄柏30克,合蜜炒焦研末搽。

唇裂:白梅花瓣,贴之神效。(集验方)

唇裂:白荷花瓣,贴之神效。(丹溪篡要)

鼻息肉:陈瓜蒂0.3克,研末,羊脂和敷患处,日三次。(圣惠方)

舌疮痛烂:吴茱萸15克,研末醋调敷两足心,日一换,神效。(证类本草)

图片

【妇科】

急慢性盆腔炎:鲜毛茛全草,洗捣取药汁,加羧甲基纤维素15-20%甘油10%制成水溶性软羔,敷于小肤部,日一次,愈为止。(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妇人乳疖:天仙子,研末,冷开水调拌成饼,贴患处,干则润潮,过夜无不愈。(救急易方)

乳头破裂:秋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即愈。(补遗方)

妇人阴挺:水仙花瓣,入红糖,捣烂敷,神效无比。(子母秘录)

妇人乳头皲裂:露蜂房60克,煎水洗。(偏方二百三)

妇人阴痒:肤轻松软羔外用,日一次,三次可愈,并不复发。(偏方二百三)

乳腺炎:蒲公英120克,水煎加酒服,渣敷患处。(偏方大全)

乳腺炎:瓜篓一个,煎汤顿服,热毛巾浸汁敷,出黄色乳汁愈。(偏方大全)

乳腺炎:花椒叶二张,晒为末,调茶敷患处。(偏方大全)

乳头发炎:僵蚕,研末,敷乳头。(偏方大全)

乳部溃疡:鲜地骨皮白皮,烤黄为末,撒患处。(偏方大全)

妇人乳疖:已开水仙花,悬檐下风干,捣烂敷之极验。(保命集)

妇女乳岩,已溃烂者:蟹壳,煅存性研末,香油调敷甚效。(卫生家宝方)

妇女乳头皲裂:柿蒂,烧灰,敷患处,日一次,5-10次可愈。注:柿蒂放砂锅烧成炭,不能用大火烧。

乳疖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去粗筋捣烂敷中指,左痛敷右,右痛敷左,轻一次,重两次。(贵阳民间草药)

乳腺增生:芒硝9克,调敷乳头周围。

回乳:胆南星10克,研末,米醋调敷乳上,勿敷乳头,过夜洗去,不效再敷,至愈。(内病外治)

妇女乳疮:南瓜蒂一个,烧炭研细末,香油调敷。(偏方大全)

霉菌性阴道炎:黑栀子15克,研末,鸡蛋清调匀敷阴户痒处。

宫颈糜烂:鸡蛋白,敷患处,连续敷7-8次。

乳腺炎:落地生根草叶5-6片,捣烂敷患处。

急性乳腺炎乳房红肿:新鲜仙人掌或仙人球,去毛刺,捣烂敷,日一次,保持潮润,红肿消退为止。(偏方大全)

急性乳腺炎乳房红肿:野菊花根内皮,捣烂醋调匀,敷患处,日二次,一般2-3天可愈。(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白带多有腥味阴道痒:白头翁15-30克,煎浓汁一杯,灌洗阴道。(偏方大全)

子宫脱垂,白带增多,五倍子60克,每日煎水洗一次,连用8-10次。(偏方大全)

阴道霉菌:决明子30克,水煎15分钟,薰洗外阴道,每次15-30分钟。(偏方大全)

寒性痛经:细辛,研末敷脐,经前或行经第一天效果好。(中级医刊1990,87。56)

经期阴道腹痛:三七,研末,黄酒调敷脐。(民间验方)

图片

【儿科】

腮腺炎:赤小豆,水浸,捣泥状,调鸡蛋清成软羔,敷患处。(效验方 480)

腮腺炎:水仙花蔸,捣烂,敷患处。(效验小金方)

小儿痢疾:白胡椒,研细,敷脐。(效验方480)

小儿痘花倒陷:抱出鸡蛋壳,去膜,新瓦焙干,每以热汤服半钱,婴儿酒调抹唇,并涂胸背及风池穴更效。(效验方480)

痘后痈毒: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效验方480)

夜啼:牵牛子7粒,研末,温水调糊敷脐。(千家验方)

小儿疳积:皮硝30-60克,放入布带,敷脐。(千家验方 )

小儿疳积:五倍子9克,捣末,加醋调如羔敷脐。(民间验方)

小儿腹泻:鲜石榴皮30克,捣泥状敷脐,日一换。(民间验方 )

小儿慢性腹泻:故子60克,研末,敷脐2-3次可愈。

小儿脐中出汁不止兼赤肿:白石脂30克,研末,敷患处。(千金要方)

小儿口疮:吴茱萸25克,研末醋调敷足心,一次可愈。(偏方二百三)

小儿急性喉炎:(包括扁桃腺炎)大蒜,捣烂敷足心,不超过半小时,以免起泡。(偏方二百三)

小儿吐乳:绿豆粉25克,鸡子清调敷双足心,效佳。(偏方二百三)

小儿脐中流水:龙骨,醋泡一昼夜,焙干研末敷脐,日一换,数次愈。(偏方二百三)

小儿脐中流水:赤石脂,研末敷脐,日一换。

小儿脐中流水:柿蒂,焙干研末,敷脐。

小儿吐泻:绿豆面9克,鸡子清调,吐敷囟门,泻敷足心。(偏方二百三)

小儿黄水疮:生甘草,研末,香油调涂,数日愈。(偏方二百三)

小儿乳头肿:粉面,炒黄,酒调糊状,敷患处,数次愈。(偏方二百三)

小儿脱肛:七星蜘蛛一个,捣烂敷,肛脱即入。(偏方二百三)

小儿丹毒:蚯蚓,好醋捣如泥,敷。(安康县刘大斌方)

小儿夜啼:细茶叶,越陈越好,嚼碎敷脐。(验方秘方偏方大全)

黄水疮:杏仁,焙焦研末,香油调敷。(效验方480)

小儿夜啼:吴茱萸12克,研末,醋调匀敷足心,适用于脏热心烦。(经验方)

小儿秃疮:白头翁根,捣烂敷一宿,作痒,半月痊愈。(肘后方)

小儿疝气:(3个月-1岁)白胡椒,研末,分二份,敷脐足心两处,半月换一次。(中医医论医方医案选)

小儿撮口及发口噤:白僵蚕二枚研末,蜜和敷口唇内。(小儿宫气方)

小儿口涎频出:南星一个,研末,醋调敷足心,过夜即愈。(中医外治法简编)

小儿百日咳:阿魏3-6克,贴天突穴。

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皂角,浸童便一宿,烘干研末,乳汁调贴囱门,屡试屡验,但须服药清其毒。(经验方)

小儿头身诸疮:鸡子壳,烧灰研,猪油调敷。(万病验方)

小儿夜啼不止:朱砂25克,开水调糊状,敷足心,连续治愈为度。(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小儿夜啼:五倍子30克,烧存性,研末,乳母口水调作饼,贴脐。(穴敷疗法聚方镜)

小儿脐疮久不瘥:伏龙肝,研末敷。(圣惠方)

小儿阴茎肿大:老葱叶,劈开,包裹阴茎,布包扎,一般一次可愈。

小儿龟头炎:威灵仙15克,煎半小时去渣,候冷,药棉蘸洗,日三四次,有消炎止痛作用。(中草药外治法大全)

小儿囱陷:半下,研细末,水调膏,敷百会、涌泉穴。(中草药外治法大全)

小儿脱肛:蒲黄末,猪油调合,敷脱出的肛门处,日二次,3-5天见效。(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小儿发秃:甑汽水,洗发,可令发长密黑润。(本草纲目)

小儿脐风:东壁墙上土,敷之大佳。(斗门方)

小儿脐风:干艾叶,烧灰敷。(保婴全镜录)

小儿脐风:杏仁,去皮,研敷。(育婴家秘)

小儿脐湿:车前子,炒焦,研末敷。(姚和众至宝方)

脐疮湿烂:黄柏,研末敷。(全幼心鉴)

脐疮湿烂:伏龙肝,研末敷,其效神速。(圣惠方)

小儿赤眼:蚯蚓泥,捣涂囱门,干则换,三次即愈。(救急方)

小儿赤眼:大黄,研末,敷足心。(全幼心鉴)

小儿赤眼:羊肝,切薄片,浸水贴。(普济方)

小儿二便不通:皂角,烧存性,炼蜜丸,枣核大,纳谷道即通。(育婴家秘)

小儿小便不通:盐,纳脐熨之。(千金方)

小儿秃疮:紫草,煎汁涂敷。(圣惠方)

小儿头疮:煮饭沸锅盖上米沫,敷搽之,尤为神速。(幼科发挥)

小儿头疮:大豆,黄泥裹,煨熟,菜油调涂。(胜金方)

小儿头疮:黑豆,炒存性,水调敷。(子母密录)

小儿头疮:鸡蛋壳,烧研,猪油调敷。(子母秘录)

小儿鼻疳: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一二日愈。(集简方)

小儿鹅口:蜜陀僧末,醋调,敷足心,疮愈洗去。(黎居士简易方)

痄腮:赤小豆,研末,蜜调敷涂,一夜即消,加芙蓉叶末更妙。(寿域神方、偏方二百三)

痄腮:赤小豆,研末,鸡子清调敷亦效。(本草纲目)

小儿咽肿:杏仁,炒黑,研末,含咽。(普济方)

小儿丹毒:伏龙肝末,鸡子清调敷,干则易。(千金方)

小儿丹毒:干姜末,蜜调涂。(肘后方)

小儿丹毒:猪油,切片贴之。(本草纲目)

小儿丹毒:寒水石末,涂之。(集元方)

小儿丹毒:荞麦面,醋调涂。(证治准绳)

痘后生疮:黄豆烧灰存性,研末与香油调涂,极其效验。(鲍氏小儿方)

预防出痘:雄黄末,麻油调涂鼻孔。(全婴方)

痘入目中:猪血,点之,即不生;或鳝尾血点之即移开,颇验。(幼科发挥)

避痘入目:牛蒡子,其母嚼碎,贴囱门,即不入目,效验特甚。(保幼大全)

小儿耳疳:地骨皮,研细,香油调敷或煎汤洗。(蓼洲间录)

小儿耳疳:黄连,研末敷,甚效。(子母秘录)

小儿聤耳:硫黄粉,吹之,日夜各一次。(千金方)

小儿聤耳:桃仁,炒研,棉裹塞耳中。(千金方)

小儿耳鸣:生乌头,湿削,枣核大,塞耳,日二次,三日愈。(卫生总微)

小儿耳鸣:生地黄,截断塞耳,连续用。(卫生总微)

小儿脐突:乌药30克,冷开水研磨粉汁敷脐,连用2-3日。(民间验方)

小儿脐疮:苍耳子,研末敷脐。(千金要方)

小儿腹泻:柞树皮(橡子树),煎水洗足和小腿,再服1-2小匙,轻一次,重二次愈。(偏方大全)

小儿口疮,口干糜烂,疼痛:黄柏,蜜炙枯焦轧面,搽患处,3-4 次愈。(偏方大全)

肚脐流水:马齿苋,烧灰,研敷脐。(偏方大全)

脐流黄水:车前子,焙,研末撒患处,重者2-3次愈。(偏方大全)

腮腺炎:蒲公英,捣如泥,贴患处,煎水服更妙。(偏方大全)

腮腺炎:木耳,水浸,加白糖捣泥状敷。(偏方大全)

小儿夜啼:鲜天南星,磨汁,新笔男左女右写七个鬼字立愈,立效。(秘传奇方)

痄腮:松香,白酒调糊,敷患处。

痄腮:石灰,炒熟,地下窖冷7次,研末敷之立消。(医鉴)

痄腮:猪胆汁,烘羔状,厚纸摊贴,日一换。

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活幼心书)

口疮:远志,研末,醋调,鹅毛扫患处。(丹溪心法)

急性腮腺炎:相思子,微火炒黄,研末,加蛋清调和处,一次。(新中医1974。3)

小儿夜啼:黑丑7粒,研细末,开水调敷脐,日一换。(秘传奇方)

小儿水疝:旧布鞋底两只,烤热煨之,两只互换,每次15-20分钟,数次可愈,

注:水疝验法,用手电筒在暗处透视阴囊,若透 明即为水疝。

小儿鼻出血:陈莲房20克,烧存性,研细末吹鼻。

图片

图片今天,祖国传统中医学正在走向衰败,这既有传统中医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其中,社会发展因素是导致祖国传统中医学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科技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医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医医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医医院也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技术,为患者诊疗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方便快捷,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诊治疾病。这样,患者在患病后,人们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了西医看病,而选择传统中医看病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传统中医正在走向衰落。不可否认,由于传统中医自身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中医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采用传统中医方法都显得无能为力,只有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手段才能很好解决问题。也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由此才导致了传统中医日益走向衰落。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学院派中医;二是民间中医。学院派中医,大都是经过中医药院校的系统学习而培养教育出的中医人才,擅长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经典方药进行治疗疾病。而民间中医,大都是通过师承、祖传、自学等方式拥有了中医技艺,打破常规,擅长采用民间中医独有的技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中国民间,有许多民间中医人士拥有一技之长,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神奇的疗效,远远是学院派中医难以企及的。
另外,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偏方、验方、秘方等民间中医技艺,经常被广大劳动人民所使用,被广大民间中医所使用,而且是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所传承,这些都作为民间中医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民间中医技艺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其中,民间中医拥有许多宝贵中医财富,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良方妙法,流传着许多奇异的治疗技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由于许多人急功近利,追求金钱个人的最大化,再加之国家缺乏必要的保护传统中医发展之措施,致使许多民间中医技艺濒临失传,并且逐渐走向衰退,甚至是走向消亡。
二、民间中医的奇芭——“走方医”
     今天,真正的“走方医”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踪迹难觅了,所见到的也仅仅是为数不多的民间中医人士了。这些为数不多民间中医人,真正传承了“走方医”的技艺,传承了中医技艺的精髓。
1、民间“走方医”的渊源
      中国民间的“走方医”,在行走江湖卖艺施治中,行之速效,愈者万千。在这些民间医士中,身怀绝技,几乎每个都有一技之长,形如赵学敏所说“操技最神,奏效甚捷”。对于他们的高超的医技,都是怎样学来的呢?又是源于何处呢?
     几千来,祖国传统中医学博大精深,医学书籍浩如烟海。中医学治病疗疾,素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理念。对于同种病,既可以采用许多种不同的方药、方法施治,相反,对于不同种病又可以采用同种方药、方法施治,并且二者都可以取得途殊同归(或者说异曲同工)的功效。因此,中医治病的方药及方法,真可谓是形形色色、成千上万!
      中医药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临床医学。也就是说:某味中药、某种方剂、某种方法治疗某种疾病有效,它是经过数千年来临床应用有效后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说:每种方药及方法治病疗疾,都是有一定功效的。中医医学书籍浩如烟海,前人所发明创造了形形色色、成千上万的治病方药及方法,经临床应用证明都是有一定功效的,都是有或多或少功效的。其中,在这些行之有效的治病方药及方法中,就有许多治病的良方不被世人所常用后,就束之高阁而沉睡起来了。而民间的一些“走医们”,正是在浩如烟海的医学书籍中,搜集了一些不被世人所常用的方药及方技,运用某一方药及方技,而且是反反复复地运用,反复运用了数代人,并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秘而不宣,乃至超越了方药及方技的发明创造者之技艺,最终成为“走医”的单方、偏方甚至为祖传秘方,最终成了“走方医”。也就是说,“走方医”的方技源于中医学书籍中,经反复运用自如后而成为自已的一技之长,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而说,中国民间江湖“走医”所用的方药及技术,大都源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医籍。

      当然,也有一些流传于民间的单方、偏方、验方、秘方,是经劳动人民临床实践的结果,是靠劳动人民的心传口授而得以流传的,并没有被中医书籍所记载,而散落于民间“走医”手中。其中,一些“走方医”的方药及方技也正源于此。

2、民间“走方医”的治疗技术

      在中医的治法中,有15种基本的疗法,即汗法、和法、下法、消法、吐法、清法、温法、补法、理气法、理血法、祛湿法、祛痰法、熄风法、固涩法、开窍法。而在这15种基本的疗法中,总体上可分为攻法、补法、攻补兼施三大类,补法治病起效缓慢,而攻法治病起效迅速。所以,在中医的基本疗法中,以攻邪治病疗法最具神效,正如赵学敏在《串雅》原序中所说“操技最神,奏效甚捷”。其中,汗、吐、下则是中医攻邪治病的三大治疗方法。
  由于民间“走医”自身行业特点,“走医”行走江湖,游走不定,卖艺施治,治病必须要用药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奇特,它必须达到“廉、简、便、验”的特点,亦即正如赵学敏在《串雅》原序中所说的“操技最神,奏效甚捷”,这时才能让病人满意而获取病家的钱财。  也只有如此,“走医”  行走江湖卖艺,才有立足之地,才能挣口饭吃。这样,作为中医攻邪治病而功效神速的汗、吐、下三大方法,正符合“走医”自身行业特点,无形之中就成为其选中的治病方技。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走医”出于自身行业利益,往往就把堂堂正正的中医医学术语改为他们自己的江湖术语,故弄玄虚,以便多多劳取患者的钱财。在江湖“走医”中,有自身行业的一大堆江湖术语,完全不同于中医学中的术语。例如,在江湖“走医”中,把“郎中”改称为“皮老”,把“病”改称为“倦”,把“病好”改称为“通”,“病不好”称为“闷”,“膏药”称为“皮子”,“丸药”称为“弹式”,“末药”称为“随付”,“吐”称为“顶”,“泻”称为“串”,顶串而外则曰截, “腰头用药”称为大洋,“手头用药”称为出货,“虎撑”称为铃,“招牌”称为吊货,“酒”称为清,“烟”称为云,“一应见效丸散膏”称为抵货,“装药小袋”称为罗星袋,“用针”称为铍针,“药囊”称为无且囊,“尺”称为分脉尺,“取牙铁小筒”叫做折脆,“假药”叫做何兼草,“持竿布卖膏药者”叫做货软,“作道妆僧”叫做游方,“针刺”叫做刺红,“用刀”叫做放红,“撮痧”叫做标印,“艾灸”叫做秉离,“水调”叫做填冷,“给人治病”叫做打椿,“给两个人同治”叫做拢工,“共分酬金”被叫做破洞,“赚人财帛”被叫做捞爪,“脱险”被叫做出洞,等等。
  总之,民间走医的治病方药和治病方法,大都是源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医籍中,是他们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贵宝贵经验。民间走方医治病之术,超越了传统治疗疾病的理念,“走医”治病的技术是串、顶、截三大方技,中医的发汗、涌吐、泻下之术也正来源于此。利用“走医”的串、顶、截之术治病,即中医汗、吐、下攻邪方法治病,力专效宏,既针对病症又祛除病因,表本兼治,治疗效果显著,胜过中医常规疗法的治疗。

相对于儒医的矜持拘泥,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比儒医多得多的一般医工、草泽医群体,人们又称他们为走方医。他们几乎无著作传世,只有极少数依靠儒医的记载才名垂青史,如宋代儒医张杲在《医说》中记述了走方医三文一贴的草药帮助御医治愈了宋徽宗爱妃嗽疾、牛医治愈欧阳修暴下的故事等等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图片

走方医没有著作传世的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有时故意隐秘其术,为了生存挟技以邀财;二是他们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低下;三是他们大多对其医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他们治病常常“取其速验,不计万全”,但也有“使沉疴顿起,名医拱手”之时,谁又能说小道没有可观赏之处呢?

清代学者赵学敏在专门为走方医正名的《串雅》一书中写道:走方医医术始于、,在技术上们求其全,如扁鹊既是妇科高手,又擅长老年、儿科及一切杂症,华佗更是不用说了。他们“治外以针他刺蒸灸胜,治内以顶、串、禁、截胜”,“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禁”为祝由、禁忌,“截”是使病嘎然而止。

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因此,“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病有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尽管走方医多为国医所不称道,走方医秘籍大多又是口耳相传,但作为我国民间医学的传承体系,它不落文字,却也避免了儒医系统的歧义繁杂,有可能蕴藏着原始医学的简洁与直白,很值得习医者深入研究。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于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于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故名。

  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每有独到之处。

  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据《红楼梦》第98回中记载:铃医,也称“走方医”或“草泽医”,手摇串铃,穿街过巷……。贾宝玉病重,贾府派人到城外破寺请来毕知庵铃医,为宝玉诊病:“悲喜激谢忧忿滞中,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服药调治乃安。”

“走乡医”大多数是家传师授,他们有的肩挑药囊(篓),悬挂葫芦;有的背个药箱(篮),手摇铜铃、串铃或弹拍竹鼓;有的铃医还慢步呼喊治病用药及介绍用法及疗效。如民国时期,广东澄海樟东一带常有“走乡医”穿街过巷,呼喊着“剑波丸,专治腹痛、腹泻、食积伤脾”;“双剑铜青膏药,专治疔疮瘰疠,拔毒生肌,贴着就好”等等。

铃医无论寒冬腊月,炎夏酷暑,栉风沐雨,头顶烈日,戴着竹笠,奔走乡村山寨,患者听到铃鼓声声,欣然迎入。清代康熙年间,澄海浦大井乡走出一个铃医林俊荣(俗名林含铃),他幼承师授,医术精湛,妙术治病,百姓都尊称为含铃仙。常年奔走于澄海至饶平一带乡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

有一天,他夜宿隆都陇下“马宫”,睡在地上,操心年老体弱时,难以适应这种飘泊不定的流浪生活,盼望能有一个安定的住所。这天夜里,他竟然梦见有一老翁对他说当他来到肩挑药囊绳断之地,就是他安居创业之所。有一天,风起云涌,雷雨交加,他肩挑药囊走至隆都鹊巷卢厝,突然绳断囊掉于地上。

老翁的梦话顿时涌上心头,他四处凑足银钱,置地在卢厝创设“长安堂”药材铺,按师传秘方精心加炮制的“眼药散”、“食积伤脾散”疗效甚佳,遐迩闻名。280多年来,子孙繁衍了14代,多数继承药业。后人在卢厝建“俊荣公厅”,将扁担及药囊悬挂于栋梁之上,将“铜铃”挂在“长安堂”招牌上,以深表怀念之情。          

【禁经里的戒律】:

五戒者:一曰不杀,二曰不盗,三曰不淫,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嫉妒。

十善者:一济扶苦难,二行道见死人及鸟兽死者皆埋之,三敬重鬼神,四不行杀害、起慈悯心,五不怜富憎贫,六心行平等,七不重贵轻贱,八不食酒肉五辛,九不淫声色,十调和心性不乍嗔乍喜。

八忌者:一忌见死尸,二忌见斩血,三忌见产乳,四忌见六畜产,五忌见丧孝哭泣,六忌抱小儿,七忌共女人同床,八忌与杂人论法。

四归者:一不得着秽污不净洁衣服,即神通不行,二不得恶口咒诅骂詈,三不得共人语诈道称圣,四不得饮酒食肉杀害无道。又云又之不得与不信人行禁,又不得向人说禁法,不得与信人行禁,又不得向人说禁法,又云不得秽处诵禁文。又云不得秽污手执禁文,又不得与杂人喧戏,又不得轻说神明,又不得嗔打六畜及人不得乘车马。

有犯此满三事,则禁道不行,能不犯者,其禁大验。       

                摇铃负笈走南北,

               各承医技救贫厄。

               多闻博识非虚幌,

               鱼龙混杂奈若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