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祖庆|有多少“学习情境”是骗人的?!

 新用户78684458 2023-06-2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有多少“学习情境”

是骗人的?!

张祖庆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谷里书院创始人,全国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中国小学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首届“有重大影响力”写作卓越名师。著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光影中的创意写作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刚好遇见——张祖庆散文精选集》等三十余部作品。

图片

忍了再忍,还是决定写这篇文章。

写了,会得罪人。不写,会憋出病来。

图片
图片

01 

前些日子,两位年轻教师要上公开课,向我求助。

他们都说自己的课整体设计不错,可帮他们的磨课的领导说,课好是好,就是没有“真实的学习情境”,没有“学习任务”。于是,让他们去想个有意思的学习任务出来。

一节是《寓言三则》,年轻教师想了一个“评选寓言故事讲述大王”的“学习情境”,被否决了;

一节是《吹泡泡》,年轻老师想了个“争当名家作品推荐官”的“学习情境”,被否决了。

于是,他们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于是,求助我。

我回答,挺好的“学习情境”呀,为什么不行?

他们回答:磨课的领导说了,不够新鲜。

天!

— — — — — 

图片
图片

02 

真的,很多一线教师,尤其是要上公开课的一线教师,一直被“真实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去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吧,怕过不了某些人的关。于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编制各种情境——

上《安徒生童话》,虚构一个电影公司制片人,言之凿凿要把安徒生童话搬上银幕,让学生推荐合适的童话;

上《驿路梨花》,让学生读一组革命英雄故事,策划一组革命人物展板;

上红色经典单元,老师让学生策划学校“红色展厅”,设计“前言”“前厅”“中厅”“结束语”;

上《鲁迅单元》,老师让学生设计鲁迅纪念馆,规划“前言”“印象鲁迅”“鲁迅笔下的人物”“后人眼中的鲁迅”“结束语”;

上五下《威尼斯小艇》这个单元,设计了一个“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组,要用课本中的内容去拍纪录片,给摄制组提建议”的学习情境;

上《青蛙卖泥塘》识字课,老师实在创设不出什么“真实的学习情境”,于是就到隔壁班找了一个学生,录制一段录像,该学生说自己学这篇课文时,生字总是出错,有什么办法记住;

上《某某发明》,导入后创设情境:中华造纸文化博物馆招收小小宣讲员。通过“三关”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开展小组行动,每位“宣讲员”在组里试讲,再推送一位准备为游客们讲解。试讲结束,请3个学生上台宣讲,背后是一张相关图像的PPT;

上《梅兰芳蓄须》,让学生搞一个梅兰芳陈列馆;

上《葡萄沟》,让小朋友给外国朋友介绍新疆;

……

太多太多了。

— — — — — 

图片

03 

这些情境,是“真实的学习情境”“真实的学习任务”吗?

有的,也许是真实的;有的,是不折不扣的伪情境,骗人的情境。

其实,判断“学习情境”是否“真实”,标准只有一个:学生是否“用语文做成了事”。

《安徒生童话》,是否真有摄制组要来征集电影剧本?假!

《驿路梨花》,是否真的做出展板?若做了,真;若没做,假!

红色经典单元,有几个学校真的布置了展厅?没布置?假!

鲁迅单元,也请用这个标准衡量,假不假,你自己说了算!

《威尼斯小艇》这一单元,假!

《青蛙卖泥塘》,没必要!

《某某发明》,假!

《葡萄沟》,假!

《梅兰芳蓄须》,假!

……

假!

假!

假!

假!

是不是触目惊心?!

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所谓“真实的学习情境”,居然大部分是假的!

多么可怕。

— — — — — 

图片
图片

04 

难道老师们自己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学习情境”,是假的吗?

当然知道!

那么,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一个又一个虚假情境呢?

有人误导!

就像一位老师说的:“现在火烧火燎的学习任务群阅读比赛,没有所谓大情境和大任务,评委已经抛弃了。有的课,明明很优秀,人家定位为'单篇’,'没有任务群’。”

这,就是导致“伪情境”满天飞的主要根源。因为,评判权在少数人手里。少数人怎么说,大多数人不得不跟着少数人折腾。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板子都要打在少数人屁股上?

也不尽然。

有些,少数人是理解到位了,但一线教师执行出了问题;

有些,少数人自己稀里糊涂,于是底下的人也跟着稀里糊涂。

一切,皆因对课标没有深入理解,急着“探索”,急于出成果导致的。

— — — — — 

图片
图片

05 

课标是新生事物,对新生事物的理解、消化,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这一版新课程标准,确实非常强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无论是对什么是“学习任务群”的解读,还是“学习方式变革”,还是“学业评价”都强调“真实的学习情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读课标,对于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有着明确的表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课标对“什么是语文学习情境”“语文学习情境如何创设”“创设学习情境之后干什么”等话题,做了清晰的阐述。

“语文学习情境”,要“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是“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源于真实需求”——学习情境的来源;“解决真实问题”——学习情境创设的目的

所以,我们考虑“语文学习情境”是否真实,只要问一问,这是不是“源于真实的需求”?是否在解决“真实的问题”?即可。

凡不符合这样的标准的,那就不是“真实的学习情境”。

所以,少数主导语文教改方向的关键人士,要先把这个给搞清楚。不要听风就是雨,不要一提“真实学习情境”,就要求一线教师都去挖空心思去创设所谓的“情境”。

其实,很多情境,本身就在语文教科书里,只要我们稍加改造,即可——

作文单元,学了两篇范文和习作例文之后,写一篇作文——这是学习任务,稍微动点脑筋,改造成让学生合作编一张作文周报,这算不算“真实的学习情境”?算!

提问策略单元,学习一组课文,让学生学习提问——这个是学习任务,稍加改造,召开“提问经验交流会”,这算不算“真实的学习情境”?算!

学习民间故事单元,让学生讲述民间故事;学习寓言单元,让学生讲述寓言故事。这些,稍加改造,评选“故事大王”,即可成为“真实的学习情境”!

学习预测阅读单元,让学生学会预测阅读,改造成“阅读小侦探”发布会……

这些,都可稍加改造,信手拈来。

很多课文,课后题本身就设置了很多“真实的学习情境”。

认真研究课后题,认识该认的字,完成该完成的课后题,朗读该朗读的句段,积累该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认认真真教好课文,这些算不是“真实的学习情境”?

……

非要搞出一个“高大上”的“学习情境”,才符合课标精神吗?!

— — — — — 

图片

06

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最关键的,得让学生真实地去完成,真实地呈现他们学习成果。

比如,鲁迅单元,我们可以把“设计鲁迅纪念馆”这个学习情境,改造成“班级鲁迅日”——读鲁迅文章、品鲁迅书信、讲鲁迅故事、演鲁迅小说、诵追忆鲁迅文字……

比如,《威尼斯小艇》这一单元,可让学生各自认领一篇课文(并学习写法,自创一篇文章),把文章变为配乐配图介绍某个地方(事物)。真人口播,录制视频号,分享给更多人,进行“世界风光”视频号展播;

比如,《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单元,引导学生学习抓关键事件,概括文学名著梗概,认真阅读节选,把握人物印象,写作视频号荐书推荐词。然后在课余请父母协助,拍摄一段简单视频,在老师(或家长)的视频号(QQ等亦可),在世界阅读日来临之际,向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推荐一本好书。

比如,《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可开展安徒生童话剧创作和表演大赛,在安徒生诞辰日表演。

比如《神奇的探险之旅》创意表达,可编印班级《神奇的探险故事》集,向探险家余纯顺致敬。

比如,《纸的发明》,补充一组关于其他事物的发明,以自述的方式,进行“万物代言人”创意表达大赛,编一本班级《万物小时候》启蒙书……

一切的一切,学习都在真实进行,学生最终呈现真实的学习产品,而不是虚晃一枪、有始无终。

— — — — — 

图片
图片

07

语文,真的经不起折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亟需打假!

真实的学习情境,其实就在教科书里,老师们不要把时间太多花在所谓的“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之中。

“真实的学习情境”,要贴地而行,不要凌空虚蹈、好高骛远。

“真实的学习情境”,要宜真不能假,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

“真实的学习情境”,要就地取材,因人而异。

切不可为了“真实的学习情境”,置学生真实需求于不顾,置语文学科本身特点于不顾。

当“语文学习情境”成了目的,成了标签,语文就会无家可归,就会流离失所。

我们要努力“用语文去做事,在成事中成人”(薛法根语);而不是“用情境去教书,教书是为了情境。”

语文学习,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用木头或钢材(语言材料)按照造船经验(语言经验)去造船(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再用船去闯荡天下(成为一个完整充分发展的人)。

— — — — — 

图片

THE  END

图片

顾 问|王 宁  朱小健  尚学峰  康 震

主 编|过常宝  李 山  姚建彬   

副主编|吴欣歆  赵 新  赵芳媛   

编 辑|牛萌萌

初 审|连檀菁

终 审|赵 新

“励耘南国”由张维佳教授题签,此公号相关设计图片均由李炫志同学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