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开店,都会拟几副对联。 但是,因为没有好的实用的,又没有文人墨客帮忙写,流传下来的好对联很少。 诗词君找了几副很好的店铺对闻,聊可一慰读者。 ![]() -1- 相传一个老翁开了一个质肆,请一位名士撰联,名士集四书句为联云: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四境之内,万物皆备于我; 或曰取之,或曰勿取,三年无改,一介不以与人。 质肆,就是当铺。这副集句联十个恰当。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出自《孟子》,当铺,即是互相置换,以你所有,换你没有的。“四境之内”即言其广开门路,贸通天下。 “万物皆备于我”也出于《孟子》,原本是说万物本性都与我所相通,因此“乐莫大焉”,感到莫大快乐。 作者在这既取其原文乐观自信之意,又利用字面意思,说明万物皆可典当,而四境之内凡有需求,本当铺也俱能满足。 “或曰取之,或曰勿取”是化用《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句子,也是从当铺的特点着笔。 有人能在约定的时间内来当铺赎回原物,也有人没办法、或不想赎回,过了期限,当铺就可以把原物处理。 一般最长期限是三年,所以有“三年无改”的约定,这期间,当铺也要信守承诺,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违约急于出手,所谓“一介不以与人”。 -2- 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茶室,有楹联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也是一副集句联,两句都是出自苏轼的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西湖的茶室,西湖的茶诗,也是绝配了。 ![]() -3- 京师为文人荟萃之所,偶拈小品笔墨,亦无不精妙绝伦。如庆仙居大酒缸联云: 庆喜升平开酒国; 仙居日月驻壶天。 又云: 大酒肥鱼豪士兴; 缸花杯影美人风。 两副对联,前一副扣“庆仙居”,下一副扣“大酒缸”,当真巧妙。 -4- 又如瑞香楼栈房香铺联云: 栈曲有云皆献瑞; 房幽无地不生香。 香铺,是卖香烛的店铺。 ![]() -5- 宏义钟表铺云: 宏业新开,必表而出; 义气相应,如钟自鸣。 两联首字暗含店铺名,很应景。 -6- 以前,茶室招了一个说书人,以说评话娱乐客人,谓之书场。 很多交通发达的城市,甚至一些远僻的城镇,都有书场。 相传某处书场有一联云: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破工夫明日早些来。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出自《荆钗记·男祭》,“破工夫明日早些来”出自《王西厢》第四本第一折。 这副对联妙在这两句与观剧的场景暗合。戏剧是代言体,说的多是古人事,今日演旧事,正合上句;观剧耗费时间,观众又是剧方的衣食父母,劝你明日再来亦合后句。 以《西厢记》对《牡丹亭》,真是天造地设,且口吻神情,无不毕肖,尤为难得。 ![]() -7- “剃头”二字,始见于《金楼子》,不知古人之所谓剃头者如何? 自前清由满洲入中原,令民间留辫而去其四围之发,于是剃头一业遂遍于全国。 相传有题剃头铺一联云: 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语句雅重,巧合题意。“搔首人”对“弹冠客”,平仄词性运用,亦极为工稳。 -8- 眼镜又名“叆叇”,一开始是宫廷才有,民间难得。后来,西方人运来中国,平民百姓都可拥有了。 通州张季直君謇有赠精益眼镜公司一联云: 使众昭昭,若岩下电; 与世珞珞,望眼中人。 上联“使众”句,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岩下电”句,出自《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若下电。” 上联意为,顾客戴上精益牌眼镜,不仅看东西清晰了,目光更有神了。虽是夸张手法,却不乏新意。 下联意为精益牌眼镜不但质量好,戴上后还能让你看见心中想见之人。 著名联家吴恭亨对此联评价甚高:“轻轻着笔,添毫欲活。”短短8个字,一语道破其楹联特点。 ![]() -9- 京城广和居酒馆,以糖蒸山药得名。楹间旧悬一联云: 十斗酒依金谷罚; 一盘春煮玉延肥。 山药名薯蓣,又名玉延。 陆放翁诗“久缘多病炼云液,近为长斋进玉延”,王岐公诗“凤池春晚绿生烟,曾见高枝蔓玉延”皆是也。 -10- 沪上某机器面粉公司开幕之日,某名士以联贺之云: 机械世界; 粉饰升平。 开头的“机粉”恰如其分,调侃语颇有意味。 ![]() -11- 近人作酒馆联语,有集唐诗云: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读者颇赏其工,不知此二语系宋葛长庚集句赠王秀才诗。 -12- 广州城南临江酒楼,有山阴汪芙生题联集古句云: 海上生明月; 天边落酒星。 下句系李群玉诗,人不甚习见,然于情景却极切合。 ![]() -13- 京师土地庙下斜街一带,皆是种花卖花的铺子,其中联语,颇多可诵者。如集陶句云: 春秋多佳日; 园林无俗情。 集白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 频来语燕定新巢。 均能雅切,盖都门多文墨雅流,故偶尔拈毫,无不清丽可喜也。 -14- 松城有一个老婆婆,是个贫穷的寡妇。 她在家门口开了个铺子,专卖炖鸡面。老婆婆无儿无女,早晨就开始杀鸡切面。 午后三四时,鸡烂开锅,香味四溢,于是老饕者流,争集其肆,沽酒小饮,习以为常。杨了公为书一联云: 黄酒童鸡风味; 白头老妪生涯。 一时颇传诵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