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士人、贵族:精致利己终成空

 亿缕阳光 2023-06-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精致利已主义是一种高明的思维吗?也许很多人以为是,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精致利己主义绝不是一种高明的思维,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存在奉行精致利己主义的官僚阶层、贵族阶层,他们只为自己的富裕、奢华考虑,绝不考虑别人,可谓是绝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他们最后统统都倒了霉,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故事。

1一毛不拔、搞死自己的武昌楚王

武昌,是明朝历代楚王的所在地,世袭享受荣华富贵,第一代楚王是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当时被封在武昌,子孙享受富贵二百多年,爵禄传到最后一代,继嗣的楚王叫做朱华奎,这朱华奎可了不得,他上演了一出家财巨万、富可敌国,但是却一毛不拔搞死自己的滑稽剧。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的起义军要攻打武昌城,武昌城守备薄弱、武备废弛,面对张献忠的大军,武昌岌岌可危。这个时候,武昌守城的明朝官员为了加固城防,商议着要广泛招募士兵抵御张献忠,但是官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钱了,招募、训练士兵是要花费大量军费的,于是就向城中最富的人——楚王朱华奎借钱。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个楚王虽然有那么多钱,却极端精致利己、一毛不拔,不愿意掏钱去资助官府募兵守城。

于是官府就凭着手头的那点兵力和城防去和张献忠的部队抗衡。结果最后官军不敌义军,城破,张献忠对城中官僚、贵族大开杀戒,楚王被张献忠俘虏,王府也被张献忠所占领。

占领楚王府以后,张献忠就把府中的财富洗劫一空。令张献忠和世人惊讶的是,楚王府里金银堆积如山,义军找大车来拉,拉了几百车,府里的钱竟然还没有拉完!楚王积攒的钱达到了上百万两白银都不止!

这么富,简直就是富可敌国,却一毛不拔,一两银子也不愿意拿出来资助城内的明朝守军,最后让张献忠的部队攻破武昌城,自己和家属全当了俘虏、积攒的巨额财富全归了张献忠!这楚王朱华奎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他即使拿出来0.1%的财富来资助守军守住城池,自己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最后这个楚王被张献忠投进湖里活活淹死,他的家属也全被杀死。

2自私的明末士大夫阶层的最后结局

明末的士大夫官僚阶层最为虚伪,以东林党人为代表,他们党派林立,有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等各种官僚势力,互相斗来斗去,虽然斗来斗去,但都是为了他们各自小集团的利益,没人真正为了国家和底层人民考虑。

尽管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已经为大明朝的危局找出了解决方案——施行一条鞭法,减轻最广大底层百姓们的负担,但是这些官僚们精致极致利已,合力反对让他们财产有所减损的一条鞭法,等张居正一死,他们立刻一起用力,废止了一条鞭法。他们是舒服了,人数最多的底层百姓们就又痛苦了。

痛苦积攒到一定程度,终于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但士大夫官僚阶层继续顽固精致利己,拒绝减轻农民负担,逼着农民继续走起义这条路,士大夫们最后走到了自己的末路。

农民起义中,士大夫官僚阶层受到了最严厉的清算。

李自成在起义中,对待明朝官员无不是采取最严厉的手段,在与明军的征战中,每占领一地,官员士大夫都是首先要进行暴力清算的对象。在李自成和后金的夹击之下,明朝覆灭,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团,士大夫官僚阶层自然也就覆灭了。

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以后对明朝大官僚们的处理,代表了士大夫官僚阶层大部分人的最后下场。

当时起义军下令北京所有的明朝官员都得向起义军交钱,内阁成员白银十万两,一般高官、锦衣卫官员七万两或五万两、三万两,给事、御史、翰林等普通官员五万至一万,其余的小官几千,勋戚看情况定数量,不交者就严刑拷打,彻底把他们的财富吃了个干净!

在囚禁、拷打、勒索官员们的过程中,受刑不过而死、自杀的不知道有多少。

魏藻德,明朝最后一任首辅,只交出来一万两银子,没交够数,被起义军严刑拷打五天五夜,脑裂而死。

陈演,魏藻德之前的首辅,被起义军勒索出来白银四万两,但最后还是被砍了头。

邱瑜,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服毒而死。

朱纯臣,勋戚,成国公,李自成刚进城就被杀,家被抄没。

冉兴让,驸马,少师,被起义军用夹棍杀死。

刘岱,少傅左都督,被夹棍夹死。

冉孔悦,都督,被夹棍夹死。

周鉴,都督,太子太师,被夹棍夹死。

这是史料记载的几个大官员的结局。

这还不算完,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没有多久,要往东边去抵御吴三桂,害怕这些明朝官员有什么麻烦事儿,就下令把北京的明朝官员统统都杀掉了。

期间一些士大夫们的丑态通过首辅魏藻德的行径可见一斑。

魏藻德,是崇祯朝的科举状元,被崇祯器重,一路提拔重用,三十多岁就进入内阁,成为首辅大学士。可是,这位首辅除了善于揣摩崇祯的心思进行投机取巧以外,其他没有任何的治国安邦策略提出来,甚至是也没有任何的忠诚。

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抓住了他们这些顶级士大夫官员以后,这位首辅竟然首先主动向义军首领李自成、刘宗敏磕头,想求得他们的任用。他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他还可以继续在李自成这个新主子跟前求得任用,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魏藻德给新主子磕完头以后,竟然立刻恬不知耻地让李自成出题考试他的才华!想急于求得新主子任用的心理多么急切!

当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斥责魏藻德作为首辅没有尽到职责,导致天下大乱的时候,魏藻德竟然说:“臣本来就是一个书生,不懂得政治,又碰上崇祯皇帝的无道,所以才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

刘宗敏骂道:“你以一个书生的身份,被明朝恩宠,当年点你为状元,三年不到就提升你为首辅,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然诋毁崇祯皇帝无道!良心大大地坏了,给我扇他的耳光!”让身边士兵扇他的耳光。

连史书《明季北略》的作者都评论说,这家伙被明朝点为状元,又被提拔为首辅这样的明朝第一高官,可谓是让他荣华富贵到了极点,他竟然这样说崇祯,真是太坏了,即便是丧心病狂的人,恐怕都不会用“无道”这样的词语来说崇祯。

精致利己到了如此地步,无耻之极。魏藻德被拷打至死,一点都不冤。

明末士大夫官僚阶层严重自私自利、精致利己,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从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考虑,葬送了大明朝,也葬送掉了自己。

图片

3、明末士大夫官僚阶层:典型的两面人

在中国古代汉代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士大夫阶层在历史舞台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皇帝虽然君临天下,但是实际治理天下、具体施行朝廷政策的却是这些读着孔孟之道书籍长大的士大夫读书阶层,给皇帝出谋划策的也是他们。在他们治下,管理着天下的老百姓。

虽然孔孟之道、儒家理论上讲得很明白,要求士大夫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仁”为本,要“止于至善”,要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官僚士大夫们口头上也在大喊仁义道德,但是实际上,他们真正考虑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私利,根本不为国家尽职尽责。他们奉行的学说和自己内心的思想、实际的行动完全不一致,典型的理论、口号是一套,行为是一套,典型的两面人。

极端精致利己,最后也没利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见精致利己主义绝不是什么高明的思维,因为,外部世界和自己是存在关联的,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季北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