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麝过春山草自香》:张晓风的散文,笔下有天地万物复苏之风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3-06-26 发布于江苏

《麝过春山草自香》是著名散文大家张晓风的全新散文集。分为《在D车厢》、《请看我七眼,小蜥蜴》、《半粒米和山溪小蟹》、《“人为万物之灵”,真的吗?》四辑,光看这4个专辑的名字,就充满了大千世界难得一见、稚气的灵动和可爱。

已然是耄耋之年的张晓风,经过时光的浸润,岁月的打磨,笔触所及的文字,宛如一坛醇香四溢的红酒,于清新柔婉之外,又自带有世情百态的洞悉与悲悯。她眼中的爱,不再局限瞩目于风花雪月的小众之界,而是胸怀博大到家国天下,宛若汲取了生命力的龙牙。

英国火车的《D车厢》,极其普通的一节静言车厢,一件极细小的“因空白而生的机缘”引发的感触,却让她信手拈来发古幽思,感概在车厢“生活的小锉刀不会来错你,你可以放心让思考迤逦独行,并且安心整理自己”。

她的絮絮娓娓道来,让你觉得颇有同感,更觉得被文学所氤氲着,她记忆起伍尔夫,也不免联想起弗洛伊德,给读者讲述出自《坎特伯雷故事集》,14世纪英国故事里的大姐头巴斯妇人,顺便提起意大利的十日谈……

D车厢思绪如潮翻滚,读者看的津津有味,她也说的兴致勃勃,最后还要笑着自说自话自嘲一下“为什么跑到英国那节不准讲话的D车厢,就会想起许多事”,然后不期然展望一下“如果世界上每个城市、每列火车都设有一节D车厢…幸福D式的无边的详宁安静----那真是多么好的事啊!”

张晓风的文笔总是那么轻松风趣,总是那么睿智祥和,并不以岁数老到而强灌输你经验之谈,她只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自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品读、去感悟,喜欢是你的事儿,不喜欢也是你的事儿,她只管在一边笑眯眯的旁观。真是一位可爱可亲兼有趣的妙人。

《故事两则》东北人的裸睡的话题,牵扯到张学良及到晚年,还保持着当年老家时睡觉,除了被子一丝不挂光着膀子裸睡的习惯,她感慨写道:在外面这么些年,他还是保持着故乡生活的老办法,唉,这位念旧的老先生真让人感动啊!

没有经过她的细细解读,张学良裸睡——只不过是白被单底下盖着一个没穿衣服的生病老男人罢了,透过解读,一个远离故乡的漂泊老人——执着的乡愁便汩汩流出,如绵绵不绝的密泉。

张晓风的笔墨心思就是这么细腻,她的写作风格就是这么神奇,没有过多的硬性解读羁旅之人的内心世界,但满腹的乡愁,却透过这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向读者迎面扑来,让当事人和读者都恨不能,一瞬间,饱含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的热泪。

《华人和民主之间,有点麻烦》里,“她谈到因为有了热心的朋友所发生的好事,忽然变调……”,“你若撞死人,撞死的也是美国人”……都是曾经身边经常遇见的平凡琐事,前者恪守“有好处要先照顾自家人”的华人信条,后者则实景反馈了“官本位思想”的细则,虽说是平常事、平常心,但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话语间凌然有了些许民主之风思维定势的风范。

张晓风是一个特别擅长于讲故事、构建情致氛围的高手,节拍节律掌握的恰到好处,起承转合处让人无不熨贴,

《忽然他听到朗朗的朗读声》,是她为朗读活动写的一篇文章,但内容却是关于唐朝六祖慧能年轻时的故事,人物的出场、随之与客人的对话,貌似同朗读全无联系,只在结尾,告知你那场听觉的经验是多么令人羡慕,那生命中既短促又永恒的奇逢。

但静心沉思细想,却无一字不与朗诵相互牵绊,仿佛高手博弈,一招一式,收放自如,动静之间皆是莫大的伏笔。

阅读张晓风的作品《麝过春山草木香》,轻松惬意,她的笔端柔中有刚,宛如山涧小溪流水,清凉自在,无私绵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