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王晓鹰-让中国话剧走向更深入的“民族化”+“现代化”

 一中大语文 2023-06-26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王晓鹰:话剧作为一种发端于西方的舞台艺术,自1907年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110多年。“中国话剧民族化”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一直伴随着中国话剧110多年的发展历程。

当今中国的话剧舞台丰富多彩且有许多深度创作,已经在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上扩展出了广阔的伸展空间,已经具有了成形的现代样态、开阔的国际视野,当然也具有了像样的娱乐身段。但中国话剧从文化意义上真正成为民族的艺术,或者说中国的文化底蕴、戏剧传统在现代话剧艺术中创造性体现、创新性延续,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浸润其中”“整体呈现”的程度和境界。

有一种说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这话貌似有道理,但其实并不真的能够说明问题。因为所谓“民族的”,如果没有广泛的普遍性、深刻的人类性,就不可能是世界的;所谓“传统的”,如果没有当下的生命活力和与本文化圈之外的文化进行交流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现代性。

中国话剧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民族化”的实践探索,包括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在内的许多前辈艺术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与深入的论述,至今已经有60多年。多年来,我一直在自己的导演创作中追求“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的境界,希望在前辈们的成功创作和深刻阐释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话剧走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民族化+现代化”的可能性。

在这个理念之下,近十年来我发展出了新的创作思考和相关的创作实践,追求创造一种“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现代舞台意象”,或者叫做“中国意象现代表达”。

“中国意象”,是建构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手法、意境、美感基础之上的整体性的舞台意象,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可以包括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服饰、面具、戏曲等等。当这种“中国意象”被强化渲染的时候,常常同时具有强烈的视听形象冲击力和戏剧性情感震撼力,它是一种饱含诗情哲理的象征性舞台形象,是一种戏剧演出中的“诗化意象”。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中国意象”,应该体现出现代审美的特质,即所谓“现代表达”。“现代表达”的关键在于,这个“中国意象”要体现目有现代性的人文观察和生命思考,要传递具有现代性的情感哲思。

(摘编自徐芳访谈《王晓鹰:让中国话剧走向更深入的“民族化”+“现代化”》,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话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戏剧思潮保有文化上的对应联系,中国戏剧人引进源自西方的戏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创新性发展。

以话剧形式,展现中国传奇

外国人赞赏中国戏曲,最初多因新奇,把它看作遥远东方的神奇技艺,心向往之,却终不能至。他们观看中国话剧时,差异感和惊诧性则大为降低。由此,外国人看中国话剧,更能引发他们的观赏兴致,更有对话空间和交流契机。话剧《茶馆》在西方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西方人不仅看明白了《茶馆》,还懂得了剧中人的孤独和悲苦,他们在王利发“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的人生境遇中,理解了中国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演员的表演功力和艺术默契,《茶馆》因而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以中国声音,增进理解互信

合作与交流总是相伴而生,“请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仅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例,就曾邀请多位国际一流导演来华进行艺术交流与合作,产生多部优秀戏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话剧的海外影响力逐渐增强,曹禺的剧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英、法、美、日、韩等国多次演出。俄罗斯契诃夫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戏剧节、德国柏林戏剧节、西班牙欧洲儿童戏剧节上,也逐渐出现中国话剧、儿童剧的光彩形象。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优秀艺术的国度,戏剧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中外戏剧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合作逐渐增多,赴海外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通过观剧,与剧中人产生共鸣,从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理解,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灵距离。

以艺术魅力,刻写文明记忆

文明交流互鉴应建立在平等对话、润物无声的基础上,因为平等,交流才能达成;因为善意,交流才会真诚。中国话剧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秉持以史为鉴的创作思路和开放包容的交流态度,拥有源源不断的艺术活力,在向海外观众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和中华文明精粹的神韵风采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2011年,中国青年导演黄盈的话剧《黄粱一梦》在阿维尼翁戏剧节连演24场。该剧吸纳了传统戏曲的写意方法,寻找带有戏曲特色的中国式肢体表达。简约的布景、中国戏曲式服装、台口上煮饭的热气、讲述人娓娓道来的唐代传奇,充满着哲理意味。

中国话剧在国外的演出,赓续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创作者注重从民族艺术资源中寻找创作灵感,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彰显东方关学的卓越性和独特性,开创文化融通、文明互鉴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宋宝珍《让世界感受中国话剧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的110多年以来,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一直与之相伴而生。

B.只要在剧中注入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服饰、面具、戏曲等因素,话剧就会成为“世界的”。

C.与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等艺术家追求“民族化”不同,王晓鹰又提出了“现代化”的主张。

D.近年来,中外戏剧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通过观剧,与剧中人产生共鸣,也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中国的话剧舞台丰富多彩,在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深度创作,具有了成形的现代样态。

B.“中国意象”在剧中经过强化渲染成为“诗化意象”,往往同时具有强烈的视听形象冲击力和戏剧性情感震撼力。

C.“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的关键,要体现现代性的人文观察和生命思考,传递具有现代性的情感哲思。

D.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黄粱一梦》以中国戏曲式服装和深刻的哲理折服了观众,证明了中国话剧的魅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的本质就是大家一起,创造性地把虚构变为真实。——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B.中国戏曲的态度是坦白承认是在演戏,老老实实承认演戏是对生活的艺术模拟,不是生活本身。——张赣生(中国导演)

C.话剧向戏曲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丰富并进一步发展话剧的演剧方法;二是为某些戏的演出创造民族气息较为浓厚的形式和风格。——焦菊隐

D.如果你想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那就让它像开始时那样,一直保持到剧终,形成独特的风格。——贺拉斯(古罗马诗人)

4.《茶馆》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请结合材料概述给出这个评价的原因。(4分)

5.假如你校邀请著名导演王晓鹰到学校做了一场题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报告,请你谈谈对“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B【解析】B项“只要·····就会成为'世界的’”错,表述绝对。原文是:因为所谓“民族的”,如果没有广泛的普遍性,深刻的人类性,就不可能是世界的。

2.D【解析】D题,曲解文意,原文是“简约的布景、中国戏曲式服装、台口上煮饭的热气、讲述人娓娓道来的唐代传奇,充满着哲理意味”。“深刻哲理”与“充满着哲理意味”含义不同。

3、C【解析】C项,C项点明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问题,证明了材料一有关民族化的观点。A项,强调的是戏剧的真实性问题,B项,强调了生活与戏曲的区别。D项,强调的是如何塑造剧中人物的问题。

4.①创新方面:加入戏曲、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服饰、面具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增加了艺术魅力。②内容方面:外国观众看懂得了剧中人的孤独和悲苦,理解了中国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解析】根据材料一,可以概括出答案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答案②。

5.①所谓话剧的“民族化”在形式上?要加入戏曲、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服饰、面具等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在内容上,反映广泛的普遍性、深刻的人类性。②所谓话剧的“现代化”,即话剧的“中国意象现代表达”,要体现具有现代性的人文观察和生命思考,要传递具有现代性的情感哲思。

【解析】此题虽是情境题,实际上考察的还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掌握,从材料一中找到王晓鹰有关“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表述.整合概括,即能得出答案①和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