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什么时候学习各种技能都不晚,比如游泳,我是大概27岁的时候才学会,当时是为了参加铁人三项。 不过现在才学会开车确实有点后悔,为什么大学的寒暑假没有去学! 但现在想想,即便当时学车了,估计短时间内也不会开车,毕业后我就到北京工作,而在这种大城市,坐公交地铁才是最经济,甚至有很多时候是最方便的方式。而即便我想开车,北京对外地牌照上路的时间限制和限号的设定也会劝退我。 而为什么这个春季我要学车呢? 首先前提条件是,我有了相对充足的时间,2月从泰国回到北京之后,我基本没什么课,所以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学车,我甚至妄想自己能一个月就可以拿驾照,每周通过一科,不为过吧。但是后来因为自己又是在xdf上课,又是自己想办法搞钱,又和朋友吃吃喝喝,所以直到6月份才拿到驾照,共计耗时100天左右。 另外,我希望能够自己开车去到更远处徒步。这个算是较为充分的动力。如果是在北京,我可以租车开到北京四面八方的山,差不多可以安排至少一天的行程,我甚至可以携带帐篷去露营,车上也可以装载更多的东西。买车还是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即便我在北京工作多年,买车、养车、停车的支出让我望而却步。 而如果我去到加拿大长期生活的话,估计车是必备的交通工具,一方面冬季据说特别冷,不适合在外面等公交,一方面开车也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旅行。我预计会买一辆二手车,如果条件允许,我会考虑房车。 其实想到北京的房租压力,我甚至有过住在房车里面的想法,我这么喜欢爬山,也住过几次帐篷,即便房车也许没有房子那么舒适,但我觉得这种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也许唯一让我担心的是网络问题,不过应该也是可以解决的。 最后再说说学车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我选择的是北京的东方时尚驾校,因为听朋友说他们的教练相对比较友好,口碑做得还不错,他们的食堂伙食也不错,价钱也比较平民。实际体验也确实如此。不过后来让我有点后悔的一个点是,练车和考试都要乘坐班车去到大兴总部,对于有些晕车的我来讲是有些痛苦的,每次练车回到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还有,开始去练车的时候还是三四月份,比较凉爽,练到6月份的时候,是真的热、真的晒,所以推荐大家学车的时间是在春秋季,夏季太热、冬季太冷。不过我个人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车里面是很凉爽的,我甚至需要穿皮肤衣,因为无论是班车还是练习的实车,冷风开的都很足。 稍微展开说一下四次考试,也就是科目一到科目四: 科目一我当时复习了很短时间直接去考了,但是考题中真的会出现很多扣分题,如果不认真记忆,是很难通过的,我就是第一次考试挂掉了。后来我看了Bilibili上面璇姐科目一的视频,再结合东方时尚app上面1300多道题目+模考+自己记录的笔记(有些图标确实容易记混)。 最后才终于以96分的成绩通过科目一。驾考宝典app我也用过,我怀疑这个app有PUA的嫌疑,因为后来我用东方时尚app模考每次都可以90多分,但是驾考宝典却只有七八十分,有很多考点我都没有复习到,但第二天我去考试还是过了。 科目二有4次VR练车+3次实车,VR是指在室内,戴着VR头盔进行练习。方向盘、操作杆、座位、安全带是真实的,我看到的画面是头盔里面显示的,有不少人会感觉比较晕,我有时候也是,不过勉强能接受。
VR的练习和实车的练习当然不同,但是我觉得对于接下来实车练习的找点是有帮助的。3次实车就是在大兴校区练车了,并且也不用担心第一次摸实车,因为车辆会有限速,不踩油门的话最高6km/h,并且车辆周围都有感应装置,如果不小心快要撞到什么东西的时候车辆会直接刹车停止。考科目二之前我把最后一次练习放在考前一天,这样有利于保持手感。
科目三只有3次实车练习,第一次就直接上路,最高速度可以达到60km/h,并且有社会车辆,即便教练坐在副驾驶可以控制刹车,我第一天实车练习还是很紧张,经常不自知地屏住呼吸,踩住刹车的时候才会深呼一口气。第二次练习就好很多,只是在靠边停车的时候点位找不太准。但无论如何,科目三考试相较于科目二要简单一些,控制好速度、注意在特定的地方踩刹车左右张望等动作做到位、灯光使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动作做到位就可以过了,不过我在考试的时候也很紧张,生怕忘掉哪个细节。 科目四其实是指科目三理论考试,我其实考完科目三实车之后下午就可以继续考理论,但是自己并没有复习,且晚上有事,所以我就没有去取号考试。其实即便没有复习直接考试也是有一定通过的概率,这个概率比裸考科目一的概率要高很多,因为科目三理论的题很多都是安全文明驾驶常识。 总之那天回到家之后,我还是认真地刷了一下科目三理论的题,模考了10次左右才特地坐班车去考试的,最后也是96分通过的,然后当天就可以取驾驶本了,当然,取之前还要宣誓。 很多细节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如果你去学车的话自然会有教练或客服和你说,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打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者给我留言,或者查找小红书。 小红书app是目前搜索经验类帖子非常棒的平台,比如你想了解如何办理护照、如何去泰国、如何填写签证表、如何申请学校、如何备考等信息,一般都是有的,弥补了很多信息差,并且活跃用户不止有大陆人,还有很多身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他们分享的信息也更加实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