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臭,刮这里快速消除!

 听宫壹号 2023-06-27 发布于北京
▲点一点,听语音
有些人刚吃饱饭,没过多长时间又饿了;有些人明明饿了,却没什么胃口,不想吃东西。其实,这都是胃火引起的。
胃火通常是由饮食不当导致的,比如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肥甘厚味等,从而产生湿热、食滞的情况,就是常说的胃火。

当胃中的阳气太过旺盛,就会导致胃实火。其症状表现有上腹不适,口苦,口渴,口臭,口黏,口舌生疮(口唇周围长痘),牙痛,牙龈肿痛,食欲旺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
当胃中的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就会导致胃虚火。其症状表现有轻微咳嗽,腹胀,饥不欲食、没有胃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红少苔等。另外,如果口苦,口渴,口臭,口黏,口舌生疮(口唇周围长痘),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经常反复发生,也多考虑为胃虚火。
根据上面的症状,当胃不舒服,形成胃火时,可以自行判断是胃实火还是胃虚火,然后按下面方法对症缓解。
缓解胃实火需要用泻法,可以用以下面方法解决。
刮大肠经,用刮痧的方法,在手臂上,从大肠经的肩髃穴刮到肘髎穴由于大肠经是阳经,经气从手走头,由于是实火,需要用泻的手法,故沿着大肠经,从肩往肘刮。刮到皮肤泛红即可。
在这一段有肩髃穴、臂臑穴、手五里穴、肘髎穴,如下图黄色部分。并沿箭头方向刮。
刮痧时,让患者坐在椅子上,胳膊伸直,在皮肤上涂抹精油,缓慢地从肩髃穴刮到肘髎穴,直到皮肤泛红即可。
由于是大肠经是阳明经,胃经也是阳明经,故大肠经与胃经是同气经络,按同气相求的原理,大肠经的穴位也可以治疗胃经上相应器官或者组织的疾病。由于手臂容易操作,故当吃的不对,胃火上来后,可以取大肠经这一部分的经络进行治疗。
如果遇到是虚火,把方向反过来,从肘髎穴往肩髃穴方向刮即可。顺着经气即为补。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个穴位。
肘髎穴位于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曲肘,从曲池向外斜上1寸,当肱三头肌的外缘处取穴。主治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等疾病。
手五里穴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患。咳嗽、咳血、心下胀满、中风偏瘫、肘臂疼痛挛急、寒热疟疾、身黄嗜卧、瘰疬、肘臂疼痛挛急等。
臂臑穴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还有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等相关病症。

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还可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疾病。此穴周围分布着大量神经,不宜针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