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高路被遗忘的历史,是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高明精神?

 佛见君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近日在网络搜索,发现关于龙高路的建设竟然是一片空白,作为当年在全国首开投巨资在区外修超一级公路的先河,这段高明的历史不应该被忘记。网友“文歌”在佛见留言:“希望高明精神可以借鉴一条路来诠释——龙高路,借钱买地也要前进,自己落后也要学习”。如今的高明,面临一个跨越式腾飞的节点,重新回忆那段历史,是回望起点,期望高明继续开拓创新。

文图|佛见君原创

1

1996年8月8日,龙高公路全线正式开通。

对于老高明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早上八点,当汽车跨过高明大桥,驶上龙高路,瞬间到达325国道时,

很多决策者和建设者泪流满面。

和今天修路不同,那时候,

有这样的决心和胆魄,

跨地区修路太不容易。

我们来看看高明的过去,

1981年,时任高明县委书记欧阳洪,

选中了秀丽河一片最荒凉的滩涂作为高明县城选址。

他后来如此解释选址原因:

1、背山面海(江),地势开阔:

2、靠近发达地区;

3、建了码头便可成水陆交通枢。

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高明的市域面积正好是共和国的万分之一,

选择西江畔,可以最近距离拥抱发达地区。

但这块区域天生道路不畅的,

境内不仅没有铁路,亦无一段国道,与鹤山分县之初,

甚至没有一寸硬底路面。

但高明人奋发图强,

90年代初的高明大桥。


1991年底,高明大桥建成通车,突破了大江阻隔的天然屏障,使高明与发达地区联接成一体;

1993年底,高明港客运口岸建成,与香港之间的直通飞翔船开通,使高明客货运可以直通海外;

1995年,高明市内两条共长40公里的一级主干公路通车,境内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问题还是出现了,

当时的高明市(县级市)通向东部的重要通道—高明至西樵段只是等级较低的四级路,

路基仅6-8米,路况差,通行能力极弱;

这使得正在规划中的广海中线高明段成了一条被阻塞的动脉。

交通出口问题,

仍然是制约高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每一次解决了困难,都会面临一个更大的困难摆在面前,高明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但这些困难都在高明人集体的努力下迎刃而解。

2

显然,大桥的建成,并没能真正解决高明的东出口问题,

1992年冬开始,高明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全党抓、全民办大搞公路建设的热潮,

1992年10月21日,

时任高明市委书记梁江在全市公路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

他说,1983年县城至人和路段的日交通量不足600车次,随着大桥的建成通车和其他境内公路的改造完善,日交通量已超过7000车次,增长了近12倍;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也从1983年的1.4亿增至1991年的15.1亿。

据此,梁江提出“小路小发,大路大发”的说法。

正基于这种考虑,高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去南海、顺德境内投资建路的构想,

这在当时,全中国都没有先例,

当时高明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6亿,高明决策者竟然想筹集2.5亿,

修一条从高明大桥到龙山的超一级公路,

接驳上佛开高速公路和325国道,最终打通广海中线。

这异想天开的构想,面对的不仅是资金短缺的难题,

其他如征地、拆迁、施工难度大等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修建龙高公路全线需征地770多亩,拆屋3000多平方米。

如果是在境内,也许发个行政命令即可解决问题。

但这次征的是别人的地,拆的是别人的屋,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优质高产鱼塘,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龙江、九江两个镇有部分养有白鳝、桂花鱼的优质高产鱼塘要被征用,

许多当地群众起初心有顾虑,担心影响收入。

高明决策者巧妙地在“利”字上作文章,耐心地与沿线群众讲清“小利”同“大利”、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的关系,

邻近325国道的某管理区认为本区交通条件已很好,不同意征地,开出的补偿价较高,久攻不下。


时任市委书记梁江则亲自出马,最终解决了问题。

龙高路建设现场。


1994年9月,11个施工单位陆续开入工地。

历时两年的龙高公路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龙高路建设难度巨大,全线85%的路面要经过47条河涌鱼塘,

淤泥层平均厚度达3——5米,但建设者克服困难,

两年中,共完成了170多万立方米的路基士方,修筑了中小桥18座共467延米,立交桥一座近400延米(这个计量单位一般是用来统计不规则的条状或线状工程的工程量的。)

让全长11.74公里的龙高路按时按标准通车。

敢为天下先从来不是南海人、顺德人的专利,高明人也举一反三地施行过。

3

“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今年7月7日,在佛山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会议上,市委书记鲁毅这样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对当下佛山发展的关键作用。

当年,龙高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高明同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

自此,高明至禅城的通车时间只需30分钟,到广州也只需50分钟。

高明的东出口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通车后的龙高路。


作为佛山最西端、唯一处于西江西岸的落后区,高明在30多年的发展中不乏亮点,

其中,龙高路的建设值得大书特书,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37年来,高明区从GDP不足1亿元的农业县蜕变为GDP超757亿元的工业强区,傲立全国2800多个县域经济体“第一方阵”。

高明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无不彰显交通开路助跑之功,跨区域建设龙高路,凸显的是敢为天下先的高明精神。

这种敢闯敢拼的高明精神,并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而是植根在每一个高明人心中。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代已然到来,高明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又到了抢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造交通优势的关键时刻。“

高明人,书写龙高路建设历史,重提龙高路精神,开创性地发扬龙高路精神,是高明跨越式腾飞的当务之急。

——谨以此文向那些在高明发展重大节点作出贡献的决策者致以最高敬意!

        【苹果用户打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