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红楼梦》里最苦命的女子

 钟家台 2023-06-27 发布于湖北

曹雪芹却说她活得像个笑话

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夫(妻),老年丧子”。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红楼梦》中有一位苦命的女子,经历了其中两大不幸。

这位苦命的女子,就是荣国府中的珠大奶奶李纨。“中年丧夫”,是为人生之大不幸。然而李纨丧夫,比这个更早,她是“青年丧夫”。本来,李纨的婚姻堪称美满,国子监祭酒家的女儿,嫁给了荣国府中才华横溢、十四岁就进了学的青年公子贾珠,夫妻两个又非常恩爱。但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贾珠的早夭,李纨由新妇成了寡妇;她与贾珠的美满生活,也成了“镜里恩情”。

从此之后,李纨成了贾府中一座会行走的贞节牌坊。在花团锦簇的荣国府中,她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她不能使用胭脂水粉,她不能随意说笑,活得如同“槁木死灰”……就连丢了一块手帕子,她也要赶紧派人去找回来,免得被人认为行事不检点。

两个人唯一的儿子贾兰,成了李纨唯一的生活指望。好在,贾兰也非常争气,书念得好,闲暇之时还要“演习演习骑射”。成年之后,还做了高官,得以“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然而,命运再次和李纨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费尽辛苦培养出来的儿子贾兰,在“威赫赫爵位高登”之后没多久,便“昏惨惨黄泉路近”。李纨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大不幸——老年丧子。或许,此时的李纨,年龄并没有达到老年,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她也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李纨的人生,非常不幸。然而,曹雪芹给她的判词,却近乎刻薄——“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在曹雪芹的笔下,俨然活成了一个笑话!曹雪芹对他笔下的女子,大都是赋予了无限同情和惋惜的,哪怕是曾经害了几条人命的王熙凤,曹雪芹也怜惜她“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对于闹出了丑事的秦可卿,曹雪芹也用一句“宿孽总因情”,来替她开脱。

为什么对于李纨,曹雪芹给了这样一个有些刻薄的评价?或许,真相就隐藏在李纨的判曲里,“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李纨的一生非常不幸,但她的为人也颇为冷漠。她教导出来的贾兰,在学堂中看着叔叔贾宝玉和人打架,不仅自己不帮着,还劝止贾菌:“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李纨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偏偏擎了一支梅花,签上的批注是“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吧,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探春在大观园中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荐做了社长,却不肯拿出银子来陪着小姑子们玩耍,要求“AA制”,亦或者带着大家去找王熙凤闹,闹得王熙凤拿了五十两银子出来。

这几个细节,已经透漏出来,贾府衰败之后,做了高官的贾兰和李纨这对母子,对昔日亲友的不闻不问。或许,李纨和贾兰这种冷漠的性格,也有形成的原因,因为这对母子在贾府中,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贾兰的光芒,被贾宝玉完全遮住了;李纨的权利,被王熙凤彻底夺取了。这对母子在奢靡富贵的荣国府中,一直都是可有可无般的存在。

但是,很明显是不赞成李纨的这种为人处世的观点。做了许多坏事的王熙凤,因为半施舍地给了刘姥姥两次帮助,便给巧姐儿设计了“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好结局。李纨的冷漠,就成了笔下的一个笑话——枉与他人作笑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