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解读 3

 人也昔兮 2023-06-27 发布于宁夏

《孟子》解读 3

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篇里,孟子根据梁惠王的问题述说了他仁政的根本意义:使民生死“无憾”。

民者,生存之百姓也。上不言利,则百姓无欲;上不有为,则百姓易治。百姓者,唯生死为大,别无他求,民有所求,皆上者强其所难。故,孟子对梁惠王说出如此“王道”:“民养生丧死无憾”。

梁惠王问孟子:自己治国可谓尽心。然后说:河内发生灾荒,迁移百姓到河东,并且调拨粮食到河内。河东发生灾荒,也一样。梁惠王接着说:他发现邻国的治国者不如自己用心,而他们的百姓却没有减少,而魏国的人却没有加多。

梁惠王这里所说的“不加多”和“不加少”的民,其实指的兵力。他所说的用心,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增强魏国的兵力。

孟子用了一个比喻,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梁惠王,他的那些所谓的“尽心”不是爱民,和邻国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笑话。

下面是孟子告诉梁惠王真正的仁政是什么:以民为重,重民之生死。

重生:“不违农时,数罟不入kua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重死:“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可以王矣。”

两千多年前,孟子向梁惠王开出了治国者的强国方法:重民之生死。并告诉梁惠王,怎样重民之生死。

2023-6-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